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92.1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南窑笔记 的原始碼
←
南窑笔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南窑笔记.jpg|缩略图|[https://pic.sogou.com/d?query=南窑笔记&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5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4150949_105772 来自搜狐]]] '''《南窑笔记》'''是清代早期出现的一部陶瓷札记类著作,采用一条一记、随写随录的撰述方式,其内容对于探究明清两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流程及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也是继督陶官唐英《陶冶图说》之后的又一部陶瓷工艺学力作,在学界影响力颇大。可惜的是,该书的著者及成书时间自清末以来,一直是个谜,这给陶瓷理论研究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此,陈宁博士从史料记载、正文内容、编排体例以及稿本的流藏经过、装帧形式、书法风格等多个方面考证了该书的著者及成书时间,认为该书“当由清代学者张九钺编撰而成,初稿于乾隆42年”,并对张九钺的生平事迹做了详细介绍。<ref>[https://wenwen.sogou.com/z/q369697582.htm "填彩"什么意思]搜狗问问</ref> 据查,[[张九钺]],字度西,号陶园,又号[[紫岘山人]]、罗浮花农等,湖南湘潭人,清代知名学者,书香门第,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尤其在乾隆中期,张九钺曾在江西诸县治政五年,经常到景德镇调查制瓷工艺,进而撰成《南窑笔记》一书。[[]]陈宁博士在文章中表示,张九钺的这项学术成就已被学界“遗忘”百年,今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南窑笔记》说:“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窑变的结果,不外两种情况:一是窑病,二是窑宝。 所谓“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86342568 什么是柴窑?它到底好在哪里?]知乎</ref> 古人对窑变的定义,相对来说,更加宽泛,甚至将瓷器器型的变化也包括在内。例如《[[稗史汇编]]》认为:“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 而在《[[古物指南]]》、《[[陶成记事碑记]]》中,则进而将“人巧”所为的釉色变化,增加进了“窑变”之中。《景德镇陶录》也认为:“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一为人巧。其由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直名之曰窑变,殊数见不鲜耳。”对这种具体的“人巧”之法,《南窑笔记》记载道:“法用白釉为底,外加釉里红元子少许,罩以玻璃红宝石晶料为釉,涂于胎外,入火藉其流淌,颜色变幻,听其自然,而非有意预定为某色也。其复火数次成者,其色愈佳。”而这种“人巧”的窑变也往往不是一种特定的色彩。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南窑笔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