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16.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厦门二十景 的原始碼
←
厦门二十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厦门二十景</big> ''' |- | [[File:10003546.jpg|缩略图|居中|[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135809985/1000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5%8E%A6%E9%97%A8%E4%BA%8C%E5%8D%81%E6%99%AF&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2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厦门二十名景,是厦门市的20处著名景点,即万石涵翠、大轮梵天、云顶观日、五老凌霄、太平石笑、天界晓钟、东环望海、金榜钓矶、北山龙潭、虎溪夜月、东渡飞虹、金山松石、青礁慈济、鸿山织雨、胡里炮王、筼筜夜色、皓月雄风、菽庄藏海、鼓浪洞天、鳌园春晖。 ==万石涵翠== “万石”指万石岩,“翠”意翠绿的热带、[[亚热带]]的植物,亦即[[万石山风景区]]。区内有园林植园和众多古景,还有11座规模不等的寺庙,文化内涵颇为浓厚,是厦门旅游风光最集中的地方。 万石山,是厦门市城区的一座风光秀美的山,属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包含太平山、半岭山、中岩山、阳台山以及外清山、五老山、钟山、鼓山、虎山等,陆域面积约32.96平方公里。这里山山相连,山水相依;峰峦叠翠,巨石互倚;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绿荫连绵,莺燕啼飞;是中国大中城市少有的紧依闹市、面积最大的观光游览区。 大轮梵天 “大轮梵天”景观由大轮山和梵天寺组成。大轮山是同安境内东北的主峰,层峦起伏,横亘数里,从应城山奔跃而来,状如车轮滚动,故名。位于大轮山麓的梵天寺,始建于隋代,千年古刹,名闻遐迩。 大轮山南麓的[[梵天寺]],创建于隋开皇元年(581年),原名兴教寺,是福建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唐咸亨年间形成规模,有大小庵堂72所。宋熙宁二年(1069年)合为一区,统称“梵天禅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毁于兵火,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住持无为重建,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主要殿阁。厦门的妙释寺、鼓浪屿日光岩寺均是它的分禅。 云顶观日 [[洪济山]]是厦门岛上最高的山。主峰云顶岩高339.6米。旧时绝顶筑有“观日台”,供游人看日出奇观,因而“洪济观日”列为厦门二十四景之首。如今的云顶岩比以前更妩媚动人,可是洪济山少为人知,云顶岩则是家喻户晓,因而更名“云顶观日”。 观日台西侧峰肩里有“方广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常来此小住,黎明登台观大海中喷薄浮出的朝阳,兴之所至,填词赋诗。乾隆时人倪邦良的调寄满江红《洪济浮日》颇有代表性。词日:“夕宿云岩,向灵境,一一冥搜。正好是,云山雨霁,极浦烟收。半夜气澄风露冷,一声鸡唱海天秋。乍红盆,闪烁浪中翻,波上浮。东岳观,灵鹫楼。红尘逐,沧海游。叹流光如箭,早雪盈头。寂寞荒台凌绝顶,苍凉晓色入扁舟。试回首,远近问长安,频凝眸”。诗人王步蟾临台看过日出奇观后,发出“日观何须登泰岱”的感叹,并赋诗一首:“留云洞古枕云眠,观日台高日见先。村落鸡鸣犹未遍,红轮早浴海中天。”意境甚切。 五老凌霄 本景包括五老峰及山麓的南普陀寺。五老峰位于厦门岛南部,五个山头峥嵘凌空,时有白云缭绕,如五个老人,昂首天外,故名。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清康熙二十三年,靖海侯施琅重建,因寺宇以奉祀观音为主,又在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五老峰下,原名泗洲院,始建于唐,由入厦始祖南陈族人捐建。大雄宝殿柱上的对联写道:“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这里的“开元”是指泉州的开元寺,“太武”即龙海的南太武。宋初又名无尽岩,后又改称普照寺、普照院。元代至正年间被毁,明洪武时重建,明末又毁。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统一台湾的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军重建。因与浙江普陀山普济寺同祀观音菩萨,又地处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是目前国内僧人较多,规模较大的寺院。 太平石笑 “太平石笑”系原“小八景”之一,地外园林植物园内。因太平岩前有四块岩石,两块相叠,一端巾合,一端张开,由另两块巨石顶立,形成石门,自然构成笑口常开景观,自清代以来就称其为“太平石笑”。进得石门,回首可见岩壁有“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作主乐天成”的诗刻。 石门右侧巨石上镌刻“石笑”二字,苍劲有力,书法上佳。字旁有清雍正辛亥(1731年)咏“石笑”的一首诗:“忽见石开口,不闻石有声。夜因吞月色,朝为吐云情。饮露千年饱,餐风一味清。太平真好景,长笑息征兵。”进得石门,抬眼就见榕树下巨石上“极乐天”三字。蓦然回首,石门额上有“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作主乐天成”的联句,是绝妙的迎宾词。 天界晓钟 “天界晓钟”原系“小八景”之一,位于园林植物园内,因天界寺每天清晨要放钟108下,钟声特别悠扬,传入市区,催人梦醒,有“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之说,天界寺的晨钟也就成了独特的风景。 东环望海 “东不望海”是指厦门岛东部的环岛路风景线。它是一处观山望海的带状公园,又是海滨大地雕塑博物馆,众多不同质地、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围绕着大海这个中心,表现特区蒸蒸日上、人民盼望统一的主题。 金榜钓矶 “金榜钓矶”亦称“金榜玉笏”,是金榜公园内“海滨邹鲁”景区(即金榜山)中的主体景点。金榜山上有一高16丈的巨石如“玉笏”,挺立天际,庄严威武。近年,在它周围已复建了“迎仙楼”、“钓鱼矶”、“钓隐亭”,修整了陈黯隐居石室,并设置陈黯半身雕像,雕像下方镌“金榜山记”全文。 北山龙潭 “北山”指同安的北辰山,“龙潭”为其“十二龙潭瀑布”,位于北辰山山麓北侧,飞瀑直下,把山体冲出1公里多长的峡谷,形成了1000多米长瀑布,这就是北山瀑布,历经千年而不涸,雨季变宽,旱季变窄,把山岩冲出十二水潭,故称“十二龙潭”。 虎溪夜月 明万历年间,厦门人林懋时爱石成癖,见虎溪岩巨石峥嵘玲珑,便自费在一虎口形巨石之底部挖出一个大石洞,取名“棱层石室”。石室里居有一虎,由伏虎罗汉赵乾驯养,因而又名为“伏虎洞”。当年,伏虎洞前流泉成溪,曰“虎溪”。月到中秋分外圆,虎溪岩又是中秋月的佳境,故而得名。 东渡飞虹 “东渡飞虹”是指海沧大桥、桥梁博物馆以及以此为中心的东渡景区。海沧大桥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与之相连的牛头山公园、中国桥梁博物馆、火烧屿和正待开发的太平山庄所构成的旅游区,具有多种文化的兼容性和高科技的现代感。 金山松石 “金山”位于厦门岛万石山麓东段黄厝村境内,现划归景州乐园进行开发建设。金山海拔202米,直接面对大小金门、大担二担岛。这里树木岩石保护得非常完好,满山青翠欲滴的松林、千姿百态的岩石,构成各种景观,充分展现厦门风光“一城如花半倚石”的特色。 青礁慈济 慈济东宫在海沧青礁东鸣岭龙湫坑畔,供奉神医吴本。慈济东宫现存有三座宫殿,有十二根蟠龙大石柱,一对花瓶式大石柱。此外,八角石柱、石屏,雕刻精细;梁上木刻、钟鼓楼藻井、神物彩画、椽仔黑白画以及清代历朝碑刻,堪称奇绝,使东宫具有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鉴赏价值。 鸿山织雨 位于思明南路中段的鸿山,每逢风雨交加,山上雨随风转,相互交错,状如织布,因而有“鸿山织寸”的雅称,为原厦门“八大景”之一。目前的鸿山公园,是个既有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又有现代娱乐设施的城市公园。 胡里炮王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岛南部曾厝突出于海面的山岗上,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目前尚余东炮台大炮一门、钢轮炮2门。大炮长14米,重59888公斤,口径28厘米,膛线84条,最大射程10460米,有效射和6040米,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火炮,也是世界炮王。 筼筜夜色 筼筜湖地处厦门市区核心地带,水域面积1.7平方公里,湖中滩地40万平方米。其中,十几万平方米建成的白鹭洲公园连同人民会堂、南湖公园、西堤公园,构成一处新的旅游区。因为旧时这里有“筼筜渔火”景名,遂将新景改名为“筼筜夜色”。 皓月雄风 鼓浪屿东南隅海滨的复鼎岩上,矗立着郑成功戎装雕像及其毗邻的皓月园巨型青铜群像浮雕,构成“皓月雄风”景观。以纪念郑成功为主题而设计的皓月园、布局精雅的亭台楼阁、曲桥幽径等等,娇巧玲珑,另有情趣。 菽庄藏海 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东南部,是园主人林尔嘉用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的。园主人44岁时建四十四桥,桥下闸门,把海水引入园内,形成大海、外池、内池三个水区,硬是把大海藏入园中,故名“菽庄藏海”。 鼓浪洞天 耸峙与鼓浪屿中部偏南的龙头山,海拔92.7米,人们统称它为日光岩。在日光岩上的巨石峭壁有80多处题刻,现存时刻年代最早的,是泉州府同知丁一中于明万历元年题写的“鼓良洞天”四个大字。由此可见,400多年前已经出现了“鼓浪洞天”的雅称,后来又成为厦门“八大景”之一的命名。 鳌园春晖 “鳌园”为集美嘉庚公园之精髓,“春晖”泛指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的爱国精神。集美学村是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创办的,其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完善,在当时确为国内外所罕见。集美学村的建筑物是中西合璧的典范,又是闽南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具有浓郁的闽南特色和南洋风格。 鳌园原为集美东南海边的一个小岛,形如蛰伏的大鳌,岛上原有一个“鳌头宫”,也叫“千里宫”,抗战中被日军飞机炸毁。1950年,嘉庚先生回乡定居后,决定利用这片海滩,“不侵民田,辟置公园”,“于中立碑,纪念解放,名曰鳌园”。鳌园,8990平方米,嘉庚先生花10年时间、耗资65万元,亲自设计、督建而成的。园中建筑和雕刻,均体现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思想,包含中外古今、天文地理、科技文教、书法绘画、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是个博物大观。 ==评定方式== 历史名景的大清理 在历史上,厦门有“大八景”、“小八景”和八个“景外景”,总称“厦门二十四景”。这些名景的评定在乾隆和近代年间,先后进行了三次,最早的一次距今300多年了。由于地理、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二十四景”发生了种种变化。我们专家组查找了历史故实,深入景区或景点,进行十分细致而周到的调查研究,基本了解清楚了在这“二十四景”中,哪几景仍然完整保留,哪几景部分改变,哪几景名存实亡。其中,“五老凌霄”、“太平石笑”、“天界晓钟”、“金榜钓矶”、“虎溪夜月”、“鸿山织雨”、“鼓浪洞天”等,延用了旧“厦门二十四景”的名称。这既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历史重复,也不是无可奈何的“江郎才尽”的表现,而是立足于当代所进行的合情合理的科学的发扬和历史积淀的肯定。 调整厦门旅游格局 今日的厦门包含了同安集美杏林,但是老“厦门二十四景”中除一景在鼓浪屿,其余都在厦门本岛上。80年代,厦门将旅游资源划分为鼓浪屿、南普陀、万石山、集美四个区和一条海上观光线后,才把目光投向厦门本岛和鼓浪屿之外。这次“厦门二十景”的评定,是以现今大厦门的格局为基础,除厦门本岛和鼓浪屿外,还包含了集美(“鳌园春晖”)、杏林(“青礁慈济”)、同安(“大轮梵天”“北山龙潭”)的四个名景。旅游界有句行话:“要进得来、散得开、留得下、出得去”。“厦门二十景”的系列化,是对厦门旅游资源整体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以后,可以在“厦门二十景”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调整,推出厦门一日游、二日游和三日游的新线路,把众多名景像珍珠那样串起来,使来厦的游人“散得开、留得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化底蕴的发掘 中国的风景,与西方的风景不同,往往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密不可分。在评定名景时,要注重发掘文化底蕴。专家组几经反复,才确定一些名景的命名。其中“万石涵翠”,实指植物园,取代了原先的“万石朝天”;“鳌园春晖”,包含了嘉庚精神,比原先的“鳌园丰碑”的直露好。随着假日旅游经济的发展,环岛路、海沧大桥已成为市民和游人参观、游览、休闲、娱乐的热点,因此在名景评定中,我们也关注了这两处新景点,将前者命名为“东环望海”,将后者命名为“东渡飞虹”,赋予其诗情画意。虽不能说每个名景的命名都那么尽善尽美,但它们之间构成的系列,及其整体的美学包装的效果,将受益于当代,启示于后来者。<ref>[https://www.doc88.com/p-0971989028941.html?r=1 厦门二十景]道客巴巴网,2014-03-20</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厦门二十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