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 的原始碼
←
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jpeg|有框|右|<big>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big>[https://img1s.tuliu.com//art/2016/10/28/5812bcf487ecd.jpg 原图链接][https://www.tuliu.com/read-44900.html 来自 土流网 的图片]]] '''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全称富蕴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总面积为26.91k㎡,是新疆首个国家级矿山公园。景区内景点有“天然地质博物馆”3号矿脉、阿依果孜矿洞、苏式风格的木桥及建筑物、收藏珍贵[[矿石]]标本和[[企业]]文化史料的陈列馆以及工矿风格的选矿厂、机械厂,是一个集地质学术研究、文化、教育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特色[[旅游]]圣地。景区因其地质学术研究价值及功勋文化,荣获自治区干部红色教育基地、自治区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2016年11月25日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景区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AAA级景区。 ==简介==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可可托海是[[中国]]第一个以典型矿床和矿山遗址为主体景观的国家地质公园,加上独特的[[阿尔泰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和富蕴大地震遗迹,使它具有了丰富多样的[[科学]]内涵和美学意义,这些地质遗产具有世界罕见的珍稀价值,构成了新疆环准噶尔神秘旅游线上耀眼的一道风景线。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面积619平方公里,其中可可托海主景区562.5平方公里,卡拉先格尔景区56.5平方公里。可可托海花岗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富蕴断裂带地震遗迹和额尔齐斯河花岗岩地貌等构成公园的三大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园内的三号矿为[[世界]]级的花岗[[伟晶岩]]矿床,发现矿物84种,被誉为天然矿物博物馆,与世界上同类矿脉相比,三号矿脉中的[[铍]]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 可可托海风景区地处新疆东北部的富蕴县境内,面积788平方公里,由世界地震博物馆之称的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北国江南之誉的[[可可苏里]]、中国第二寒极伊雷木湖及著名的[[额尔齐斯大峡谷]]四大景区组成。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风雨侵蚀和流水切割,可可托海形成许多深沟峡谷,成为集山景、水景、[[草原]]、奇石、温泉等奇观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区。这里不仅是新疆的“冷极”,也是全国少有的“宝石之乡”,还是世界罕见的“天然矿物陈列馆”。 2017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新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ref>[http://www.xjkeketuohai.cn/newss/161.html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可可托海矿山公园,2017-05-10</ref>。 ==3号矿脉== 3号矿脉发现于上世纪三十年代,1940年由[[苏联]]组织的特别地质考察团进行民工开采。1950年-1954年底,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号矿脉及可可托海矿区的其他矿点由中苏合营开采。1955年,我国收回该矿管理权。 3号矿脉是世界罕见的大型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床,富含的稀有金属矿种多,矿物成分复杂。我国《[[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所指的稀有元素有8种,3号矿脉都有。目前仅在3号矿脉中已累计查明矿物有80种,其中稀有金属矿物26种 。3号矿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稀有金属矿物,这在其它稀有金属矿床中是少见的,因此3号矿脉有“稀有金属矿物的天然博物馆”之称。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3号矿脉”曾为我国“[[两弹一星]]”、[[航空]][[航天]]等[[国防]]军工产业做出过重要贡献,还为我国偿还过巨额的外债,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英雄矿”、“功勋矿”。 3号矿脉在半个多世纪的开采历程中,创造了露天开采[[设计]]、疏干排水技术和高台阶光面爆破等技术上的全国之最,为矿山生产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为可可托海走向辉煌奠定了基础。 2013年年初,三号矿脉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矿山公园,2018年8月25日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景区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AAAA级景区。 这座有着半个多世纪开采历史的矿山以其特殊的地质魅力、历史功勋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继续发挥着新的历史使命,成为一个全面展示可可托海物质富藏与精神传承的宣介平台和代代传承、薪火永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续着小镇的生命<ref>[https://www.sohu.com/a/326424410_381535?_f=index_chan29news_5 【新疆纪行之二】三号矿脉:艰苦奋斗铸就历史丰碑 ],搜狐,2019-07-12</ref>。 ==阿依果孜矿硐== 阿依果孜矿硐位于可可托海3号矿脉(岩钟部分)南500米处,是一个矿洞式矿点,于1949年被当地矿工阿依果孜·沙里木发现,之后,这个新发现的矿脉便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矿硐内主要含[[绿柱石]]、[[铌]]-[[钽]](锰)矿及[[锂辉石]]、[[云母]]、[[石英石]]等有用的矿物。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1965年,采矿工作全部是人工采用榔头、钢钎、十字镐、铁锨等,辅以柴油机、压气机、风钻、矿车等小型机械设备进行坑道开采,形成如隧道一般的矿硐。1971年4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行联合试验,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向艇上反应堆装填核燃料需要钽铌矿石。[[可可托海矿务局]]接到指令后立即开展03号大会战,对阿依果孜矿硐进行复采,完成了8吨钽铌矿石,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予的神圣使命,再一次为新中国国防军事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74年阿依果孜矿硐完全关闭。 自2015年底,[[旅游]]公司对尘封半个世纪的阿依果孜矿硐进行了清理、亮化,还原了劳动场景,开启了矿硐探秘之旅,打开了[[红色]]历史之门,使这个沉默数十载的矿硐重现昔日的神秘与神奇。 矿硐观光体验,不仅是一次亲近矿硐、深入地层、认识矿物、体验采矿的过程,更能近距离震撼感受老一辈[[矿工]]凿岩挖宝的艰辛与不易。 ==地质陈列馆== 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始建于1957年,原为职工俱乐部,是典型的俄式风格的[[建筑]],建成之时是可可托海矿区最大的建筑物,也是可可托海[[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是新疆保存最完整的俄式风格建筑物,属于自治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这座俄式建筑改建为地质陈列馆,成为新疆及全国首家以稀有金属矿物为主要标本的[[博物馆]]。2017年,升级改造后的地质陈列馆以全新的布展对外开放。 该馆充分利用三号矿脉所开采出的、较有突出特点的大量珍贵矿物标本为主。馆藏地质标本及展品400余件,矿种多达94种,内容涵盖企业文化发展史、矿物精品等。其中世界级矿物两种,国家级矿种三种,世界上唯一一块“[[额尔齐斯石]]”也珍藏于馆中。 馆中一幅幅老照片记录着共和国功勋前辈为国分忧的峥嵘岁月,充分展现了新疆有色工业的发展史,弘扬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各族职工群众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及[[民族]]团结的拼搏史,是爱国、爱疆教育的重要平台。 ==视频== ===<center> 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神秘的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center> <center>{{#iDisplay:y0694f6qpxy|560|390|qq}}</center> <center>稀有金属公司趣味运动会为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增添节日气氛</center> <center>{{#iDisplay:j0959t2yat4|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返回「
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