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可可托海稀有金屬國家礦山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可可托海稀有金屬國家礦山公園原圖鏈接來自 土流網 的圖片

可可托海稀有金屬國家礦山公園全稱富蘊可可托海稀有金屬國家礦山公園總面積為26.91k㎡,是新疆首個國家級礦山公園。景區內景點有「天然地質博物館」3號礦脈、阿依果孜礦洞、蘇式風格的木橋及建築物、收藏珍貴礦石標本和企業文化史料的陳列館以及工礦風格的選礦廠、機械廠,是一個集地質學術研究、文化、教育及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特色旅遊聖地。景區因其地質學術研究價值及功勳文化,榮獲自治區幹部紅色教育基地、自治區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兩彈一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2016年11月25日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遊局景區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AAA級景區。

簡介

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可可托海是中國第一個以典型礦床和礦山遺址為主體景觀的國家地質公園,加上獨特的阿爾泰山花崗岩地貌景觀和富蘊大地震遺蹟,使它具有了豐富多樣的科學內涵和美學意義,這些地質遺產具有世界罕見的珍稀價值,構成了新疆環準噶爾神秘旅遊線上耀眼的一道風景線。

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面積619平方公里,其中可可托海主景區562.5平方公里,卡拉先格爾景區56.5平方公里。可可托海花崗偉晶岩稀有金屬礦床、富蘊斷裂帶地震遺蹟和額爾齊斯河花崗岩地貌等構成公園的三大主要地質遺蹟類型。園內的三號礦為世界級的花崗偉晶岩礦床,發現礦物84種,被譽為天然礦物博物館,與世界上同類礦脈相比,三號礦脈中的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一。 可可托海風景區地處新疆東北部的富蘊縣境內,面積788平方公里,由世界地震博物館之稱的卡拉先格爾地震斷裂帶、北國江南之譽的可可蘇里、中國第二寒極伊雷木湖及著名的額爾齊斯大峽谷四大景區組成。由於特殊的地質構造、風雨侵蝕和流水切割,可可托海形成許多深溝峽谷,成為集山景、水景、草原、奇石、溫泉等奇觀於一體的自然景觀區。這裡不僅是新疆的「冷極」,也是全國少有的「寶石之鄉」,還是世界罕見的「天然礦物陳列館」。

2017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新疆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1]

3號礦脈

3號礦脈發現於上世紀三十年代,1940年由蘇聯組織的特別地質考察團進行民工開採。1950年-1954年底,根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3號礦脈及可可托海礦區的其他礦點由中蘇合營開採。1955年,我國收回該礦管理權。

3號礦脈是世界罕見的大型稀有金屬花崗偉晶岩礦床,富含的稀有金屬礦種多,礦物成分複雜。我國《稀有金屬礦產地質勘查規範》所指的稀有元素有8種,3號礦脈都有。目前僅在3號礦脈中已累計查明礦物有80種,其中稀有金屬礦物26種 。3號礦脈幾乎囊括了所有的稀有金屬礦物,這在其它稀有金屬礦床中是少見的,因此3號礦脈有「稀有金屬礦物的天然博物館」之稱。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3號礦脈」曾為我國「兩彈一星」、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產業做出過重要貢獻,還為我國償還過巨額的外債,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英雄礦」、「功勳礦」。

3號礦脈在半個多世紀的開採歷程中,創造了露天開採設計、疏干排水技術和高台階光面爆破等技術上的全國之最,為礦山生產提高了效率、保證了質量,為可可托海走向輝煌奠定了基礎。

2013年年初,三號礦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礦山公園,2018年8月25日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遊局景區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AAAA級景區。

這座有着半個多世紀開採歷史的礦山以其特殊的地質魅力、歷史功勳和豐富的文化底蘊,繼續發揮着新的歷史使命,成為一個全面展示可可托海物質富藏與精神傳承的宣介平台和代代傳承、薪火永繼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延續着小鎮的生命[2]

阿依果孜礦硐

阿依果孜礦硐位於可可托海3號礦脈(岩鍾部分)南500米處,是一個礦洞式礦點,於1949年被當地礦工阿依果孜·沙里木發現,之後,這個新發現的礦脈便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

礦硐內主要含綠柱石-(錳)礦及鋰輝石雲母石英石等有用的礦物。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到1965年,採礦工作全部是人工採用榔頭、鋼釺、十字鎬、鐵杴等,輔以柴油機、壓氣機、風鑽、礦車等小型機械設備進行坑道開採,形成如隧道一般的礦硐。1971年4月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進行聯合試驗,第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向艇上反應堆裝填核燃料需要鉭鈮礦石。可可托海礦務局接到指令後立即開展03號大會戰,對阿依果孜礦硐進行復采,完成了8噸鉭鈮礦石,圓滿完成黨和國家交予的神聖使命,再一次為新中國國防軍事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1974年阿依果孜礦硐完全關閉。

自2015年底,旅遊公司對塵封半個世紀的阿依果孜礦硐進行了清理、亮化,還原了勞動場景,開啟了礦硐探秘之旅,打開了紅色歷史之門,使這個沉默數十載的礦硐重現昔日的神秘與神奇。

礦硐觀光體驗,不僅是一次親近礦硐、深入地層、認識礦物、體驗採礦的過程,更能近距離震撼感受老一輩礦工鑿岩挖寶的艱辛與不易。

地質陳列館

可可托海地質陳列館始建於1957年,原為職工俱樂部,是典型的俄式風格的建築,建成之時是可可托海礦區最大的建築物,也是可可托海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是新疆保存最完整的俄式風格建築物,屬於自治區級的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這座俄式建築改建為地質陳列館,成為新疆及全國首家以稀有金屬礦物為主要標本的博物館。2017年,升級改造後的地質陳列館以全新的布展對外開放。

該館充分利用三號礦脈所開採出的、較有突出特點的大量珍貴礦物標本為主。館藏地質標本及展品400餘件,礦種多達94種,內容涵蓋企業文化發展史、礦物精品等。其中世界級礦物兩種,國家級礦種三種,世界上唯一一塊「額爾齊斯石」也珍藏於館中。

館中一幅幅老照片記錄着共和國功勳前輩為國分憂的崢嶸歲月,充分展現了新疆有色工業的發展史,弘揚了新中國成立之初各族職工群眾艱苦奮鬥的創業史及民族團結的拼搏史,是愛國、愛疆教育的重要平台。

視頻

可可托海稀有金屬國家礦山公園 相關視頻

神秘的可可托海國家礦山公園
稀有金屬公司趣味運動會為可可托海國家礦山公園增添節日氣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