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76.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吉安横断道路开凿记念碑 的原始碼
←
吉安横断道路开凿记念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 吉安横断道路开凿记念碑.jpg|320px|缩略图|右|<big> </big>[https://gallery.youxiake.com/Public/Data/upload/201802/26/12361519625734.jpg?imageMogr2/thumbnail/!730x411r/gravity/Center/crop/!730x411/quality/100 原图链接][https://bbs.youxiake.com/mdd/4797.html 来自 吉安乡 的图片]]] '''吉安横断道路开凿记念碑''',位于台湾[[花莲县]]吉安乡干城村台9丙线旁,是[[日治时期]]能高横断道路开凿作业队所立的纪念碑,以纪念大正六年(1917年)9月15日至七年(1918年)1月30日间能高横断道路东段(初音至奇莱主峰)完工通行。 ==能高越岭道== 台湾地形受[[中央山脉]]影响,东、西部阻隔,往来不便。能高越岭古道原由[[赛德克族]]德克达雅群(Tgdaya)所开发,该部落发祥于马赫坡社,经狩猎发现花东纵谷平原,部分族人渐越[[中央山脉]]能高鞍部东移,到达[[木瓜溪]]左岸山腹聚居,故又名“木瓜番”。后再迁至铜门社(Tomong),也成为埔里社街与莲乡间的贸易媒介。 日治时期官方为求山地控制与资源开发,进一步沿隘勇线与警备道开辟永久性的越岭道路,在中央山脉建设许多新的东西向连络通路。大正六年(1917年)9月15日,开始开凿能高越岭道东段,七年(1918年)1月30日竣工,长约44公里。能高越岭道起点由初音起,沿着[[木瓜溪]]河谷,经巴都兰社(Badoulan),再攀越天长山,经桐里、坂边、东能高到达花莲港厅与南投厅界,再跨越奇莱主峰,到马赫坡社连接合欢越岭道往雾社,由初音到雾社全长90公里。施工期间,共动用警备员8,500人,职工14,000人,人夫36,000人,总共耗费工费42,000圆。 ==立碑纪念== [[台湾总督府]]为了贯彻[[理蕃政策]],将能高越岭古道拓宽为1米半宽度的警备道。由于地形险峻,须炸山筑路,不少人因而牺牲,并由于工程位处深山险壑而无法立即运送下山安葬,殉职人员遗体只能以油布包裹或薄木板围成棺形,就地下葬。因此全线道路打通后,官方于大正七年(1918年)在能高越岭道东段出口处立了“横断道路开凿纪念碑”与“殉职者之碑”以资纪念。 由于能高越岭道在花莲县开发史上深具意义,故“横断道路开凿记念碑”与“殉职者之碑”于1997年4月1日经内政部指定为三级[[古迹]]<ref>[http://www.taiwan.cn/twzlk/whysh/gj/200604/t20060429_255804.htm 台湾东部、离岛三级古迹列表],中国台湾网,2006-04-29</ref>。 ==纪念碑== 吉安横断道路开凿记念碑包括“横断道路开凿记念碑”与“殉职者之碑”,其中横断道路开凿记念碑高约160公分,宽约74公分,材质为[[玄武岩]]。而殉职者之碑高约100公分、宽约60公分,[[材料]]为片麻岩。横断道路开凿记念碑及殉职者之碑原竖立于旧台9线(今台9丙线)的左右两侧,殉职者之碑原面对西宁寺的右侧高大刺桐树附近,与横断道路开凿纪念碑隔马路相对,后来因为道路拓宽关系,才将殉职者之碑移到现今纪念碑前方的位置。目前吉安横断道路开凿记念碑由[[西宁寺]]义务维护,西宁寺<ref>[https://www.meipian.cn/2bu1nifv 你知道应县木塔,却不知道西宁寺!],美篇,2019-08-20</ref>负责人并以铁皮屋覆盖予以保护,并供人膜拜。 ==视频== ===<center> 吉安横断道路开凿记念碑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吉安道路客运、城乡公交暂停运营</center> <center>{{#iDisplay:h3058h7weko|560|390|qq}}</center> <center>电影《井冈山道路》在吉安开机 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center> <center>{{#iDisplay:a0958qslhfe|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返回「
吉安横断道路开凿记念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