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9.1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后掠翼 的原始碼
←
后掠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后掠翼7.jpeg|320px|缩略图|右|<big>后掠翼</big>[http://dingyue.ws.126.net/H5QvVjr89vSwXTlaGWxuJIsXa4W=HqZx2b9jX2aePtBoL1527311982980.jpeg 原图链接][https://dy.163.com/article/DIO2JCGM0515UN87.html;NTESwebSI=3AA769146E9D588448F225E43557F151.hz-subscribe-web-docker-cm-online-rpqqn-8gfzd-rivim-6668fc85wdc-8081 来自 网易 的图片]]] '''后掠翼'''是机翼设计的一种型态,特指机翼沿着翼展方向的轴线与机身具有一个向后的角度,即掠角为[[锐角]]。机翼的后掠程度由后掠角大小来进行表示。 后掠翼是平直[[机翼]]发展而来的,适用于较高的飞行速度,气动特点为可增大机翼的临界[[速度]],并减小超音速飞行时的[[阻力]]。 后掠翼的理论最初由德国人在1930年代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后掠翼设计的飞机开始出现,包括[[德国]]的Me 262战斗机和[[Me 163战斗机]]。但是Me 262使用后掠翼的原意并非针对高速飞行下的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后掠翼和其他适合高速飞行的机翼同时受到广泛的注意,但是随着使用经验的累积,后掠翼逐渐成为1950到1960年代很常见的设计之一。 后掠翼不仅使用于[[军用飞机]],巡航速度在亚音速范围的民航机也大量采用这种[[设计]],以取得速度与航程之间的最佳效益<ref>[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hangkong/hkzs_fxyl_13.html 什么是后掠翼? ],航空博物馆</ref>。 ==基本内容== 机翼各剖面沿展向后移的机翼称为后掠翼,这种机翼的外形特点是,其前缘和后缘均向后掠。机翼后掠的程度用后掠角的大小来表示。 与平直机翼相比,后掠翼的气动特点是可增大机翼的临界马赫数,并减小超音速飞行时的[[阻力]]。 飞机在飞行中,当垂直于机翼前缘的气流流速接近音速时,机翼上表面局部地区的气流受凸起的翼面的影响,其速度将会超过音速,出现局部激波,从而使飞行阻力急剧增加。后掠翼由于可使垂直于机翼前缘的气流速度分量低于飞行速度,因而与平直机翼相比,只有在更高的飞行速度情况下才会出现激波(即提高了临界马赫数),从而推迟了机翼面上激波的产生,即使出现激波,也有助于减弱激波强度,降低飞行阻力。 后掠角的缺点是扭转刚度差、升力线斜率较低、[[气流]]容易从翼梢处分离、亚音速飞行时诱导阻力较大等。 后掠翼机翼的飞机目前是[[世界]]空军装备飞机的主流机翼形式。 后掠翼飞机的机动性,操作性,是一般机翼飞机无法比拟的。在空空对战中,良好的可控性大大加强的[[飞机]]的生存能力<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925/18/3440831_863177256.shtml 浅谈后掠翼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个人图书馆,2019-09-25 </ref>。 ==视频== ===<center> 后掠翼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超音速变后掠翼远程战略轰炸机——b1轰炸机</center> <center>{{#iDisplay:u0942q0kcia|560|390|qq}}</center> <center>经典后掠翼:F14战机 空中加油管伸出来时帅呆了</center> <center>{{#iDisplay:g05437owkpx|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製造業]]
返回「
后掠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