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236.1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哲 的原始碼
←
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哲 </big> ''' |- | [[File:T019884d449f6d8d966.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9884d449f6d8d966.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921033&sid=5140127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哲(拼音:zhé),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始见于篆文。《说文》:"哲,知也。从口,折声。" 形声字,是金文"悊"的形体,上部为"折",表音;下部为"心",[[古人]]没有大脑的概念,以心为思维器官,并作为思想、意念、感情的统称,心则表示人的主观[[意识]], 有智慧之意,将"心"换成"口"后,其义未变。 本义是指[[聪明]];因其经常与"贤"共用指代某人品行高尚,后引申为"有智慧的人",旧时,称那些才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为"哲人",称那些在某方面造诣极深的人为"哲匠"。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哲 拼音; zhé 注音; ㄓㄜˊ 部首; 口 总笔画; 10 五笔; rrkf 郑码; dpj 统一码; 54F2 仓颉; qlr 字级; 一级字(编号1802) 平水韵; 入声九屑 结构; 上下结构 四角号码; 52602 笔顺编号; 1213312251 =='''字源演变'''== 哲,形声字。从口,折声。本义为智慧,《说文》:"哲,知也。"古智、[[知通]]用,《说文》小篆(见图中1)有左右结构之形,为金文"悊"形体。后至汉代,《甲金篆》中(见图中2)为隶变后的文字,已较为整齐规范,可清晰的辨认出"折"、"口"二字,但仍为左右结构。[[楷书]](见图中4)已演变为上下结构。 哲是金文"悊"的形体,心表示人的主观[[意识]],"悊"表示不易折断的主观意识,后"心"换成"口",其义未变,有聪明、智慧的意思;因其经常与"贤"共用指代某人品行高尚,后也常用来表示"有智慧的人"。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陟列切 知也。从口折声。悊哲或从心。 说文解字注 哲,知也。 释言曰:哲,智也。方言曰:哲,知也。古智知通用。从口。折声。按凡从折之字皆当作斤草。各本篆文皆作手旁。用改篆也。今悉正之。陟列切。十五部。 悊,哲或从心。 韵会引说文古以此为哲字。按心部云。悊,敬也。疑敬是本义。以为哲是假借。 嚞,古文哲。从三吉。或省之作喆。 康熙字典 古文:嚞。《唐韵》《集韵》《韵会》并陟列切。音蜇。《尔雅·释言》:哲,智也。《书·舜典》:浚哲文明。《说命》:知之曰明哲。《洪范》:明作哲。《扬子·方言》:哲,知也。齐宋之闲谓之哲。《前汉·于定国传》赞:哀鳏哲狱。注:师古曰:知狱情也。 又《正字通》:叶音质。陆机《陆抗诔》:人玩其华,鲜识其实。于穆我公,因心则哲。 又《唐韵正》:叶音制。曹植《黄帝赞》:少典之孙,神明圣哲。土德承火,赤帝是灭。服牛乘马,衣裳是制。氏云名官,功冠五列。灭,亡例反,列音例。傅玄《祀景帝登歌》:执竞景皇,克明克哲。旁作穆穆,惟只惟畏。 《说文》:或作悊。《广韵》:与喆同。<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5%93%B2 哲],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