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36.25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慧禅师 的原始碼
←
大慧禅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大慧禅师</big> ''' |- | [[File:1ceb000d62ca4a02.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MmLkElbkTkKIRmLkEkL8TkKIMkbELjbgQmLkElbcTkKIKmrELjbkImUHpGz2IOzXejb0Ew%20dByOsG0OV%2FzPsGwOVFmTbxFE4ElKJ6wu981qR7zOMTMkjYKTiBHUMElKJ6zeV%2Fj%2FlBz%20cGwOVFj%20lG_967674462&query=%E5%A4%A7%E6%85%A7%E7%A6%85%E5%B8%88原图链接][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1ceb000d62ca4a02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大慧禅师'''== 大慧禅师(1089~1163),即大慧宗杲,又名普觉、妙喜(并非唐代高僧一行)。 =='''人物介绍'''== 大慧讳宗杲,南宋高宗敕赐'''大慧禅师''',孝宗更赐号为'''普觉禅师'''。 师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生于宣州(安徽宁国),卒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 大慧为临济宗的一代高僧,是[[圜悟禅师]]之弟子。 大慧极力鼓吹临济一派之'''看话禅''',而与曹洞一流之'''默照禅'''针锋相对。 后者的代表人物为[[宏智正觉]](天童正觉),他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生于陕西隰州,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年三十九住于明州(浙江宁波)天童山,致力于曹洞之默照(寂默灵照)禅,但处处遭受'''大慧宗杲'''的攻击 。 当时的我国禅林,实为'''宏智正觉'''与'''大慧宗杲'''的天下,而有'''兰菊争妍'''之势。 '''宏智的沉默与大慧的霹雳''',诚为当代明显的对比。 对于宏智之彻底于绵密的曹洞禅,大慧则以临济的棒喝君临天下。 当宏智默默端坐于天童山宣扬曹洞禅接引一个半个时,大慧则东奔西走,席不暇暖,而受到当代一流士大夫之逢迎。对大慧之攻击,宏智不但未加以反击,仅作『默照铭』一篇作为酬答,而且于临终时「沐浴更衣,端坐告众,顾侍僧索笔作书,遗育王大慧禅师,请主后事」。 大慧亦于「夜得书,即至山中,以十四日奉师全身,葬东谷塔」。 古德的风范如此,吾辈实为望尘莫及也。 =='''人物事迹'''== 依『五灯会元』的记载,大慧(字昙晦,号妙喜或云门)为宣城(安徽宁国县)奚氏子,夙有英气,年十二入乡校读书。某日与同学戏耍,投掷砚台,误中老师的帽子,因而赔偿。 回家后乃感叹说:「大丈夫读世间书曷若究出世法。」 于是辍学而至东山慧云院事奉慧齐。 十七岁受具足戒,偶读『古云门录』,恍如阅读曾习经书。 因此前往依止广教珵禅师修行。 又阅诸家语录,对五家门流之别,因有疑,遂游走四方,从曹洞诸老宿学得禅法。 然后又到宝峰谒湛堂准禅师。 湛堂见知大慧之非凡,乃收为侍者,开示入道的快捷方式。 但大慧不认输,说出许多理由与师对质。 这时堂和尚呵责大慧说:「汝曾未悟,病在意识领解,则为所知障。」 当湛堂即将病卒时遗嘱大慧说:「吾去后当见川勤(圜悟),必能尽子机用。」 湛堂死后,大慧趋访张无尽,请其撰写堂和尚的塔铭。 张无尽的门庭很高,本不易见人,但与大慧却一见如故,甚为投合,因此撰写「妙喜」的庵号给他。 日后再会时,无尽也劝大慧往参圜悟禅师。至此,大慧始至天宁,而于某日听圜悟之说法。 这时圜悟说: 「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门曰:『东山水上行』,若是天宁即不然。 忽有人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只向他道: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大慧闻后大有所悟,虽然到达了「动相不生」的境界,但「欲坐在净洁之处」 ,因此圜悟开示他说:「也不易你得到这田地。 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 不见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 须信有这个道理。」 圜悟遂命大慧住于择木堂(朝士止息之处),做一个不理务侍者,因此每天得与士大夫一起入室参禅。 每当大慧参禅时,圜悟即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问之。 这时,若大慧想开口回答,圜悟即说:「不是,不是。」 而不许大慧开口。 如此,经过半年,某天大慧问圜悟说: 「闻和尚当时在五祖曾问这话,不知五祖道甚么?」圜悟只笑而不答。 因此大慧再进一步地问说: 「和尚当时须对众问,如今说亦何妨?」 这时圜悟不得已才回答说: 「我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如何?』 祖曰:『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 又问:『树倒藤枯时如何?』 祖曰:『相随来也』」。 大慧当下释然大悟说:「我会了。」 因此圜悟再举几则公案诘问大慧,而大慧皆能「酬对无滞」。 圜悟高兴地说:「始知吾不汝欺。」 而将所著的『临济正宗记』授给大慧,俾掌记室。 不久,令大慧分座室中教化众弟子。 自大慧握竹篦教化学人后,四方丛林慕风而来参禅者甚众,因而一时名震京师。 这时右丞相吕公舜徒奏请皇上赐紫衣,并赐佛日之号。 =='''人物作品'''== 大慧的著作,除了『正法眼藏』六卷之外 另有门人集录的 『大慧语录』十二卷、 『大慧法语』三卷、 『大慧普说』五卷、 『大慧书』二卷、 『大慧宗门武库』二卷、 『大慧年谱』一卷、 『大慧普觉禅师塔铭』等。 =='''大慧禅法'''== “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 谓触境随缘,心定不动,不取著诸法,一切处荡然。 无所染污,亦不处在无染污处。 观身观心,如梦如幻,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 得如此境界,方谓之真无心。” ---- 大慧普觉 大慧禅,大慧宗杲创立的禅法,也称为“看话禅”,或“参话头”。 大慧禅师观察北宋末、南宋初之禅风,批评道:“今时学道人,不问僧俗,皆有二种大病,一种多学言句,于言句中作奇特想。 一种不能见月亡指,于言句悟入。” 另有一种“默照邪禅”,只教人静坐称之为默照而不求妙悟,这类禅师是“教 中谓之谤大般若,断佛慧命人,千佛出世,不通忏悔”。 为此,大慧禅师主张从公案中提出某些语句作为题目来参究,以扫荡一切思量、知解,力求获得真正的禅悟。 “看话禅”的“看”,本指无声的注视,此指参看,参见,参究。 “话”,话头的略称。就话头来说,话指公案,头是要领的意思。 话头也即题目。 通常话头是选自公案古则中的某些语句作为焦点来勉力参究。 所谓看话禅就是从公案古则中拿出一则无意味语,让人不要就意识思维方面去穿凿,而是就此话头大发疑情,专心参究。 看话禅特别强调活句(活语)和死句(死语)的区别。强调要参活句,不参死句。 洞山守初禅师说:“语中有语,名为死句; 语中无语,名为活句。” 禅宗把语言、动作、境界等都称为“句”。 有解可参的,即通常有意路可通的语言、动作、境界是死句; 反之,无解可参的,即超越语言、义理分别的奇诡语言、动作、境界,是活句。 为此,对于文字语言一定要活学活用,要透过语言参究出真精神,而不能拘执,滞于其中。 =='''大慧道场'''== 径山寺是禅宗道场。 南宋时期,大慧宗杲禅师主持径山,一时龙象骈集,法席大兴,径山寺被评定为“东南第一禅院”。 今日之径山寺,将重振祖庭禅风,继续围绕“禅”这一核心,大力弘扬大慧禅法,以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ref>[https://baike.sogou.com/v72253761.htm?fromTitle=%E5%A4%A7%E6%85%A7%E7%A6%85%E5%B8%88 大慧禅师],搜狗百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229 佛教傳記]]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慧禅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