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92.1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 的原始碼
←
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G06/M00/EE/A4/p4YBAFqZJ9eAVzs4AADFncm6aI0558_n.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385721/5427950517/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 内容简介 == 从来没有哪个时期,有如此多的女性同时投身于,激烈复杂的政治角逐!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韦皇后、安乐公主,这四个女人,差点儿改写了历史。 …………………………………………………………………………………… 武则天,成功颠覆了时人心目中只有男人才能当皇帝的传统观念,也刺激了一批宫廷女性的政治野心。 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权倾朝野。 韦皇后,武则天的儿媳,意欲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安乐公主,武则天的孙女,立志要当“皇太女”。 上官婉儿,武则天的“内宰相”,品评天下才子。 她们目睹了武则天惊人的成功,都把她当成自己的楷模,于是飞蛾扑火般,前仆后继地追逐着最高权力。 隋唐史学者蒙曼,引经据典,讲述唐朝历史上宫廷动荡的八余年。 == 作者简介 == [[蒙曼]] 隋唐史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2002年至今,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2007年,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先后讲述《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等。 2016年起,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还担任过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点评嘉宾,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探幽入微、风趣幽默的点评,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已出版系列畅销书:《[[武则天]]》《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唐玄宗》等。 == 书评 == 应该是讲稿整理(吧?),行文有点口语化,对事件的解读也倾向于符合逻辑且简明扼要的方向来做,和《武则天》的风格差不多,当做科普书读一读还是蛮不错的。 不过,毕竟是大陆研究武周史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蒙曼老师对史料的综述能力不必多说,无论是已考的史实还是部分所谓的野史都是信手拈来,书的文学性也不太弱,但更重要的是书中强调的一些史学观点:一,中国古代的女性政治家的斗争同女权主义毫无关系,依然是封建社会里父权性质的斗争。(波伏瓦:女性从古至今从未获得过统治地位,即便是母系社会。)二,在现实政治斗争中,哪怕是格外强调的道统的中国封建王朝,法统和政治家的个人实力相比,依然是实力更重要。 另外,关于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我觉得上官墓志铭里的一句话提点得好: 龟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白骨而俱葬。无论是过去了的光华灿烂,还是历史缝隙里的八卦流言,俱已是尘埃落定之往事,不必苦苦追问。不过,她俩的确气度不凡(上官《奉和幸三会寺应制》: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太平:千年万岁,椒花颂声。我印象最深的两句。应制诗和墓志铭都写这么好!怎么随便一写就是狮子大开口!(bushi))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美强惨组合。 上官最了得的是斡旋的能力,太平则是远见和卓识(很多人对上官的政治素质有质疑,认为她属于典型的墙头草,能力不高。对此我只能说,骑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技能……绝大多数只能媚上,比如崔湜。当墙头草和政治斡旋并不是一回事……况且,政治手段反映出的就是生存方式,除了个性之外,影响一个人的政治手段最大的因素还是来自于童年与阶级,对于太平而言,权力斗争相当于是某种分内之事,对于武则天或者韦皇后而言,权力斗争属于野心的满足,但对于上官而言,的确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点我基本赞同蒙曼老师。)她们在政治上属于相当match的组合,因此联盟被打破也是历史的必然,即便没有李隆基的出现,她们同道而行也绝不可能长久。抛开历史背景不说,政治家们天生就会成为敌人。无论是青梅青梅,还是分道扬镳,她们的所有决定里,政治选择必定多过于个人选择,而这才是我觉得比任何事都令人感到伤心的地方:在权力斗争中,我们看到了她们作为政治角色的理智、冷酷、狂热和野心,就是没有看到“人”。所以,这是我特别喜欢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和上官婉儿墓志铭的原因,尤其是上官文集序言里 “昔尝共游东壁,同宴北诸,倏来忽往,物在人亡。” 一句, 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想到了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写出来的那种当时只道是寻常。 所有名垂青史的人,他们通过历史活着,但于历史之中的“在场”,永远只能是一种切片式的、符号式的在场。只有曾经的作品,会让人相信有一点点真心,哪怕是只有电光石火般的一瞬间,就足够了。 <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897928/ 豆瓣网]</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