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2.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宛西中学 的原始碼
←
宛西中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hellorfimg.zcool.cn/preview260/157595726.jpg?x-image-process=image/format,webp width="310"></center> <small>[https://www.hellorf.com/image/album/3164?source=zcool 来自 站酷网 的图片]</small> |} '''宛西中学''',1931年,乡村自治领袖彭禹廷处决了仇恨乡村自治,作恶多端的[[国民党]]县长阚保贞,谨诚中学,县立师范,第一职业学校被合并为“宛西中学”,聘请郭庆云任校长。 1934年,在彭禹廷的提议下,镇平,内乡,淅川,邓县(今邓州)成立镇内淅邓民团联防,“宛西中学”并入内乡天宁寺“镇内淅邓联立宛西乡村师范学校”,内乡民团司令别听芳等推举彭禹廷任校长,聘请[[北京]]的吴丽泉任教务主任。 ==学校旧址== 宛西中学旧址,位于[[镇平县]][[石佛寺镇]],现为镇平县第三高级中学,是镇平县成立最早的一所中学。 宛西中学自1930年创办之日起就成为当时中共组织活动的重要阵地。1935年宛西中学并入宛西乡师,五年间中共组织在宛西中学培养了大量的革命人才,该校以“红色苗圃”之盛名载入镇平的[[革命]]史册。 ==办学历程== 宛西中学自创办至今,已走过八十年的历程,期间虽几经更名,但办学[[历史]]从未中断,尤其是抗战时期,省城开封的一些中学“开封水里专科学校”、“开封一中”、“开封师范”、“北仓女中”等纷纷迁入该校,对镇平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1953年为县一中分校,1957年定名为镇平县第三高级中学,沿用至今。 古老的校舍已基本为现代化的教学建筑、设施所取代,唯有该校西北角的“洋楼”(为1926年上海丝绸商人 位于镇平县城西郊312国道北侧5公里处的玉雕之乡——石佛寺镇,原名新民市,为民国时期河南省唯一的镇级市)镇平玉雕职高院内,距石佛寺中华玉文化中心50米。石佛寺镇历史上是闻名的丝绸之乡,上个[[世纪]]初,上海商人在石佛寺城墙外购买土地106亩,建造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丝织厂房一座,因房屋高达7米,群众俗称“红洋楼”。 之后因经济萧条,上海商人将财产全部捐赠当地。1930年,镇平自治派首领彭禹廷在此基础上创办宛西中学。此间,中共镇平县委选派党员入校宣传革命思想,建立党的组织,培养[[革命]]人才。时至今日,洋楼经70年风雨,仍基本保存完好,院内翠柏齐天。1996年,镇平县人民政府在此树碑挂牌,确定其为革命纪念地。 宛西中学是1930年创办的,这是镇平历史上第一所[[中学]],成为当时各种政治势力的争夺目标。中共镇平县委不失时机地将共产党员周笃祜派入该校。周利用与总务主任王扶山的村邻关系,当上学校图书管理员,并与教师吴梦兰取得联系。吴梦兰,原名吴兆祥,镇平县草场吴人,原北平大学学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负责北大西垒支部的工作。 在革命活动中,他两次遭敌逮捕,出狱后,被特务盯梢,处境十分危险,党组织指示他回家乡隐蔽,被聘为宛西中学教员。他进入该校后,捐献400块银元,购买一批进步书籍,存入[[图书馆]],而不编入书目,由周笃祜掌握,在进步学生中秘密传阅,这对启发学生的觉悟起到了积极作用。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同学们非常愤慨。镇平县委抓住这一时机,把宣传部长时宇玲派入宛西中学,发动抗日爱国运动。时宇玲与周笃祜秘密联系,发动进步学生王焱森、王岳峰等组织了20多人参加的抗日敢死队,动员家中有枪的[[学生]],带来30多条长枪,邀请具有爱国思想的军事教官谢绍周帮助训练。 抗日敢死队队员佩戴袖章,深入城乡,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进行抗日口号,要求开赴前线,杀敌报国,收复失地。学生们的爱国举动,引起自治派首领彭禹廷的讲话有一定道理。同时,为了避免与地方自治派的冲突,遂指示这部分学生改变了斗争方式。 1932年春,一批失掉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被聘入宛西中学。他们利用革命理论占领讲台,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发动学生开展革命活动。是年夏,原中共[[湖北省]]汉川县委秘书刘立之,因组织暴露,离开家乡,后经人介绍,被聘入宛西中学担任教导主任。他按照县委宣传部长时宇玲的指示,在学生中开展反蒋抗日宣传,组织进步学生张贴、散发抗日反蒋的标语和传单。这些活动被学校当局发觉后,认为时宇玲是在南阳五中闹学潮被戴上“红帽子”开除的学生,经常出入学校,贴标语,散传单,一定与他有关,遂与石佛寺区长冀台三密谋,逮捕时宇玲。县委闻讯后,立即通知时离开镇平。石佛寺区政府抓捕时宇玲落空,学校随之挂牌开除这3名学生。王岳峰等在狱中据理抗争,区[[政府]]拿不出证据,后经教师吴梦兰出面作保,该3名学生获释。 1932年春,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周达夫(湖北省汉川县人)在党组织派其到河南工作时,因河南省委机关遭破坏而失掉组织关系,经刘立之介绍到宛西中学任国文教员。周达夫渊博的学识,博得校长郭庠甫的赏识。 周达夫从讲授文学入手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如讲老子的《道德经》,就联系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讲《易经》、《诗经》,就联系社会发展史,全面介绍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他博古通今,深入浅出,论理透彻,把革命真理一点一滴地注入学生的心田。与此同时,他还审慎地向学生推荐进步文艺书刊,介绍河北保定蓬莱鸣籍社、上海新文化书店、生活书店、创造社、神州国光社等出版的进步书刊。其中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读物。这些进步文学作品和书刊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译著。对学生们看不懂、弄不通的问题,如世界观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以及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等,他就不厌其烦地给学生们讲解,由个别指导到课堂公开传授。讲革命文学,就全面介绍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托尔斯泰、高尔基,中国的鲁迅、郭沫若、邹韬奋等革命作家,弘扬革命文学的阶级性、革命性,揭示资产阶级文学的没落性、反动性。讲列宁《帝国主义论》,就揭示帝国主义有无法摆脱的基本矛盾,指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联系社会实际,把社会发展的历史形象地比作人梯,步步升高,[[共产主义]]<ref>[https://www.sohu.com/a/648205335_392415 像“一棵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搜狐,2023-03-02 </ref>社会是顶端。还利用作文教学去深化对学生的理论教育,通过“雪九一八国耻”、“故乡”、“劫后”(写土匪劫后的残状),“警惶”(写红军过后群众的反映)等作文命题,检验与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并在批改中指导文风,讲评中校正观点。在此基础上,以学生周汉岑、王率南、王云枫(王国谟)、张三台(张文山)等为骨干,创办《朝阳》、《怒吼》、《咆哮》油印刊物,选登革命新诗、革命理论摘抄及学生写的好文章,激励大家相互学习。 在周达夫的影响下,失掉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和思想进步的几位教师,也积极投入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行列。吴梦兰在讲“党义课”时,就批判国民党和蒋介石,藐视国民党是“刮民党”,《建国大纲》是“见锅打锅、见缸打缸”,“五权宪法”是“无啥宪法”。王舒苗讲地理课时,就联系“九一八”事变,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的罪行,痛斥国民党当局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李月屏讲社会科学时,就插进社会发展史,讲劳动[[创造]]世界,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王言(王恩佛)讲公民课时,把新学到的黑格尔、恩格斯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融入教材之中。在周达夫等一批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下,学生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向往共产党、向往革命的情绪高涨,马克思主义<ref>[https://www.docin.com/p-591846786.html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豆丁网,2013-01-28</ref>得到极大的传播,宛西中学成了“红色苗圃”。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宛西中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