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的原始碼
←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崇左市壮族博物馆.jpeg|有框|右|<big>壮族博物馆</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01/2ec06170fd0646959960d8d10908d77f.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05248653_99903516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位于[[崇左市]]城南新区石景林路西段,2012年10月正式开馆,是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体,以展示崇左壮族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全国首家地级市壮族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广西特色博物馆。全馆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展区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外形融入了花山岩画、铜鼓、壮锦等典型的[[壮族]]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一楼设大厅、报告厅、办公区及配套的游客休闲场所,二、三楼均为展区。 ==基本介绍==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体,以展示壮族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的全国唯一的地级市壮族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广西特色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ref>[https://www.sohu.com/a/411903071_120209902 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标准和相关资料集] ,搜狐,2020-08-07</ref>。全馆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展区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外形装饰主要是将花山[[岩画]]这一极具鲜明壮族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一层设序厅、报告厅、办公区及配套的游客休闲场所,二、三层均为展区。 目前馆基本陈列为“百里岩画 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瓯骆传承 壮家欢歌—壮族历史文化展”,还不定期推出主题鲜明的临时展览。依托“百里岩画 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成为人们了解花山的窗口。该陈列获得“第十三届(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 ;依托“瓯骆传承 壮家欢歌—壮族历史文化展”,成为人们了解壮族的窗口。该陈列获得“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 本馆经常深入学校、社区、部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览推介和民族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基地、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崇左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崇左市[[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基地、中国岩画保护与岩画研究新艺术人才培训崇左基地。 ==景点景观==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南面外墙用花山岩画装饰,充分体现了壮族文化特色;采用智能化[[系统]],在馆内通过绘画、雕塑、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现了壮族历史的沧桑巨变。目前,馆藏文物五千多件(套),包括历史、[[民俗]]、革命三大类文物。 一、展览介绍 瓯骆传承 壮家欢歌——壮族历史文化展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ref>[https://www.sohu.com/a/399139069_762006 传统文化,你了解多少?],搜狐,2020-06-02</ref>丰富多彩,系古百越族群支系西瓯、骆越的后裔。壮族聚居地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人文气息相融合,构成了壮地特有的民族风貌。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壮族自古以来包容、开放,是民族团结的典范。 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崇左市壮族博物馆推出“瓯骆传承 壮家欢歌——壮族历史文化展”,既符合民族团结政策,也是对[[自治区]]60周年的献礼。广西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而崇左市是壮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地级市,具备开办壮族主题展览的有利优势。展览以崇左市壮族面貌为基点,放眼壮族整体,展示壮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重点突出广西和崇左壮族的特点,传达壮族民族[[性格]],呈现壮族在新时期、新机遇下的新面貌。 展览弥补了国内博物馆没有大型的全国性壮族专题陈列的空白,成为全国乃至周边国家各界观众认识壮族的窗口,有利于丰富大家对壮族文化的认识,增加壮族人民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号召对壮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壮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对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共建美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展览文物 “镇馆之宝”揭壮族久远历史 木榄山智人洞早期智人下颌骨化石,它是在2008年5月18日,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在江州区罗白乡木榄山智人洞中发现的,经鉴定距今11.1万年。 这件宝物虽然尚未定级,但意义重大,这是迄今为止[[东亚]]现代人起源的第一件智人下颌骨化石。11.1万年,非洲出现人类,这里也同时有了人类。 [[旧石器时代]],左江流域广泛分布的岩溶洞穴为古猿和早期智人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步入[[新石器时]]代,史前人类活动范围逐步扩大,足迹几乎遍及整个左江流域,出现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陶业,创造了有极高制造水平的大石铲文化。博物馆展出的炭化稻种,在今人看来并不稀奇,可在当时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东西,表明那时人们已经从抓鱼果腹发展到驯化野生稻充饥。 面对骨鱼钩,我们能想到的是壮族先民是何等聪明,懂得用它钓鱼;而看见鱼纹狗牙饰品,我们不禁莞尔,原来他们也是爱美的。 时光的车轮飞速向前,进入[[二十世纪]],崇左开始出现手工榨汁机。把甘蔗榨成汁,然后制糖——崇左制糖的历史从这里发轫。 “古壮字手抄本”也是馆中一宝。手抄本从龙州金龙镇征集而来,上面的字粗看形如[[汉字]],笔画看似很熟悉。这是因为古壮字有三种类型:自创、仿汉造、借汉。这说明,壮族文化自始都和中原文化有渊源。 1000多年前,壮族人民利用汉字及其偏旁、部首和声义,创造了古壮字。直到今天,在一些[[农村]],仍有巫师、巫婆在使用古壮字巫术、歌本。 古壮字《字学篡要》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字典]]。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中原]]汉族逐渐进入左江流域和壮族先民杂居,开始了共同开发左江流域的历程。当时,壮族中的知识分子为接受汉文化,用已在本民族流行的3000多个古壮字来解释常用的汉字,并以此书作为壮族地区的壮汉文字教科书。 左江青铜器佐证花山岩画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流域。左江流域现已发现岩画点90处,延绵200多公里,其中38处岩画点与其所依存的山体、台地、河流一起构成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2016年7月15日,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广西第一项[[世界文化遗产]],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骆越先人的[[历史]]贡献载入了世界文明的史册。 花山岩画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但花山岩画图案究竟表达的是什么?博物馆馆藏文物给出了答案。 花山,汉语直译为麻面的山,意译为有画的山。除模糊不清外,可数的图像尚有1900余个,大约包括111组图像。岩画以人像为主体,辅以马、狗、铜鼓、刀、剑、钟、船、[[道路]]、太阳等图像。 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底,龙州县捞沙船在宁明花山至龙州棉江花山的左江河段中捞出一批[[青铜器]],崇左壮族博物馆先后征集、保护。这次展出的雷纹鎏金青铜戈、鸟喙形青铜大戈、一字格短剑、环首剑、靴形青铜钺、青铜矛、青铜提桶、羊角钮钟,仿佛是从岩画上“走”了下来。 环首剑、羊角钮钟、一字格短剑可以在岩画上找到一模一样的图像,[[青铜]]提桶上的鸟头船纹饰也与岩画上的弧线形鸟船饰纹相似。这些青铜器是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的标志性文物,为左江花山岩画上的主要器物图像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证据。 因为这些青铜器,我们有幸知道了花山岩画实际是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祭祀、节庆等活动的真实写照,骆越人创造的花山[[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精粹。 ==视频== ===<center>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峰程7080航拍崇左市壮族博物馆高清航拍视频</center> <center>{{#iDisplay:d3057r82zco|560|390|qq}}</center> <center>壮族"三月三"之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参观vlog</center> <center>{{#iDisplay:f32235k31db|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69 博物館学]]
返回「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