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7.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布依族舞蹈 的原始碼
←
布依族舞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布依族舞蹈</big> ''' |- | [[File:31025617.jpg|缩略图|居中|[http://photo.tuchong.com/1197167/f/31025617.jpg 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5%B8%83%E4%BE%9D%E6%97%8F%E8%88%9E%E8%B9%88&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6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布依族民间舞蹈'''都来自生活,主要以生产劳动和民族习俗为题材。反映生产劳动的有织布舞、舂碓舞、响篙舞、生产舞、丰收舞、[[粑棒舞]]、刷把舞等;反映民族习俗的有[[花包舞]]、[[铜鼓刷把舞]]、[[伴嫁舞]]、[[玩山舞]]、[[花棍舞]]、龙舞、狮子舞、[[板凳舞]]、[[铙钹舞]]、[[转场舞]]、[[回旋舞]]、[[红灯舞]]、[[刺锤舞]]、傩舞、[[鼓砻]]等。 此外,布依族将明代以“军傩”形式传入贵州省的汉族《傩戏》,从舞台搬到村寨广场,改编为专门以武打场面表演历史战争题材的布依族《地戏》。 =='''织布舞'''== 布依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贵州省布依族地区,主要表现种棉,摘棉,抽纱,纺线到织成布匹的全部过程。其中表现织布的舞蹈,表演者最少三人,舞时两个男舞者面对面而立,共同拿两根四尺长的方形木棍,此起彼落,模拟织布机上的踏板,另有一女舞者两脚踏在两根木棍上,做织布动作,动作轻巧,载歌载舞 =='''铜鼓刷把舞'''== 主要流行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独山县和荔波县。因表演时以击打铜鼓作为指挥和伴奏,演员手持刷把,翩翩起舞,故称为“铜鼓刷把舞”。 =='''鼓砻'''== 鼓砻是黔南地区荔波县布依族的一种大型舞蹈。布依族的聚居主要分布在我省的黔西南和黔南地区,而鼓砻主要在荔波县一带流传。据史料记载,早在宋朝时期布依先人就已定居荔波,鼓砻文化也开始在荔波县部分村寨出现,小七孔镇黎明村黎氏先人的鼓砻技术在荔波县内居领先地位。 关于布依族鼓砻的来历与传承。在远古的时候,在原始部落里,哪家老人死了,众人分之食之,后有一对兄妹,不忍心分食父母的肉,杀牛以牛肉代替,好好将父母安葬。这一改革标示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进步。但其经历了矛盾、怀疑、分岐、争执,最后通过商议达到统一,这个过程就以舞蹈的形式传承后世,布依语称之为鼓砻。整个舞蹈分为六节(场),代表矛盾、争执、分岐、商议、统一、和谐六个阶段。 鼓砻发展至今,已成为布依族人娱乐健康的特色舞蹈。 =='''花包舞'''== 又称糠包舞,主要流行于贵州省黔南和黔西南布依族地区。多在春节、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期间,在宽敞的坝子上进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最喜爱的舞蹈。 =='''龙灯舞'''== 俗称“耍龙”,是布依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布依族民间有许多有关龙的传说。人们格外喜欢龙,崇拜龙,春节期间,各地都有耍龙的习俗。龙的制作多种多样,有的是用竹篾编扎成龙架,糊上白纸,画上或帖上彩色鳞片。有的是用长幅布匹制作而成。龙分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布依族舞龙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每年正月初八、九出龙,各村寨都作好准备,迎接龙队进村表演,龙队先向各家各户拜年、祝福,然后表演,直到正月十五、六日才收龙、烧龙,形式非常地隆重。 =='''狮子舞'''== 俗称“耍狮子”, 是一种具有较高技巧的舞蹈。主要流行于黔西南安龙,册亨一带,是布依族民间龙灯会的主要节目之一,常在春节期间或农闲时表演,也有的人家在婚丧期间表演。 =='''转场舞'''== 流行于黔西南盘县特区,来源于祭祀。相传老人去世后,要请道士举行“转场”仪式,后来就演变成为“转场舞”。表演时演员穿上红黄颜色道袍,头戴花冠,分别敲击大钹和铜鼓,人们随着节奏翩翩起舞,气氛十分热烈。 =='''红灯舞'''== 俗称跳“红灯”,布依族一种歌、舞、武术合一的[[艺术形式]],流行于贵阳市乌当区一带,是当地布依族群众每年正月的主要娱乐活动。“红灯”据传源于宋代。“红灯”唱腔是将花灯戏曲、民间小调等融为一体的袭用曲调。演员边舞边唱,颇具特色。 =='''刺锤舞'''== 又称“[[德莎呱]]”,布依族一种群体性的“武舞”,流行于黔南独山县墨寨乡和荔波县凤阳乡一带。它融合了民间武术的精华及民间舞蹈动作,形成一套独具风格、适合于表演的舞蹈技艺,充分表现出布依族人民驰骋沙场的英姿和不可战胜的威武气概。 =='''粑棒舞'''== [[粑棒舞]]广泛流行在贵州省平塘县各乡镇的布依族村寨,以大塘镇胜安洞口寨的粑棒舞最具特色。此舞过去常用于丧葬祭祀之际,一为祭奠亡灵,二为冲淡丧葬时的悲哀气氛。随着时代的发展,此舞已不局限于丧葬,每逢各种节日集会、婚嫁迎娶、立房盖屋或农闲之余,当地布依族群众都会在村寨的晒坝、房前空地或广场舞台等,表演粑棒舞自娱自乐。 舞蹈主要是表现一种欢快热烈的情绪和比试技艺,祈求五谷丰登和男女社交等内容。粑棒舞的表演形式,主要分为二类,一类为“三人或四人对击粑棒”的舞蹈形式;另一类为“[[粑棒技巧表演]]”的舞蹈形式。二种形式可同时一起表演,也可分开单独表演。 前种形式常于广场表演,后种表演形式不论场地,以一人表演粑棒技巧为主。这类表演包括以下几个粑棒舞组合:坐粑棒、穿牛鼻卷、捶米草、跳克碓、甄子箜饭五种。动作都是历代艺人从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和提炼了的带有技巧性、形象性的舞蹈造型。 不论何种形式的粑棒舞,其风格都呈现出粗犷拙朴、敏捷刚劲的特点。粑棒舞曾多次参加省、州调演并获奖;1999年参加贵州省第四届民运会获表演项目第二名,同年代表贵州参加在拉萨举办的全国第六届民运会荣获表演项目银牌奖。 =='''参考资料'''== 1. 布依族舞蹈 <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FQ6LAKK8054100U5.html 大型现代布依族民族歌舞剧《云上梯田》贵阳上演],网易 2020年10月30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00 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布依族舞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