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27.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广东韶关 的原始碼
←
广东韶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广东韶关.jpg|缩略图|[https://bj.tuniu.com/g618/transport-0-0/ 广东韶关]]] '''韶关''',[[广东]]省地级市,古称韶州,因韶石山得名,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处五岭山脉南麓,北江中上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总面积18218.06平方千米,辖3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2019年户籍人口为337.2万人。 韶关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禅宗文化的祖庭、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故乡,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广府文化的发祥地,是广东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被誉为“岭南名郡”。<ref>[https://www.sohu.com/a/168198929_202515 韶关]</ref>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金融生态市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林业生态市和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韶关都市区的核心城市,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是广州都市圈城市之一 。 2019年9月,入选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 ==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北接湖南,东邻江西,东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别与广东省河源、惠州、广州及清远等市接壤。介于北纬23°53′~25°31′,东经112°53′~114°45′之间,东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全境直线距离东西跨长186.3公里;北自乐昌市白石镇三界圩村,南至新丰县马头镇路下村,南北为173.4公里。全市土地面积1.84万平方千米,韶关市区面积3468平方千米。 '''地质''' 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全境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厦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地质构造复杂,火成岩分布极广,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在地质历史上属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峻以及发育成各级夷平面,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 '''地形地貌''' 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第一高峰。 自北向南,三列弧形山系排列成向南突出的弧形构成粤北地貌的基本格局:北列为蔚岭、大庾岭山地,长140公里;中列为大东山、瑶岭山地,长250公里;南列为起微山、青云山山地,长270公里。其间分布两行河谷盆地,包括南雄盆地、仁化董塘盆地、坪石盆地、乐昌盆地、韶关盆地和翁源盆地。红色岩系构成的丘陵、台地分布较广,特征显著。仁化丹霞山一带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所在地和命名地,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山群呈峰林结构,有各种奇峰异石600多座。南雄、坪石等盆地属红岩类型,南雄盆地幅员较广,岩层有[[十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全市境内[[山峦起伏]],[[高峰耸立],中低山广布。北部地势为全省最高,位于乳源、阳山、湖南省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第一高峰。南部地势较低,市区海拔在最低35米。 '''水文''' 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以浈江为干流,主要支流有武江、墨江、锦江、翁江、南水。 '''气候''' 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为21℃,年平均降雨量为1700毫米,全年无霜冻期为310天左右,冬季北部有雪。 == 历史沿革 == 韶关历史悠久、古老文明,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设曲江县,属桂阳郡,治所在今韶关市区东南莲花岭下。曲江县有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设始兴郡,曲江县为始兴郡治所。东晋时移治今韶关西南。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设韶州府,因州北名胜韶石山得名。 唐为韶州治。五代南汉移治今韶关市。此后元、明、清皆为韶州路、府治。 民国时期,先后设广东省南韶连绥靖区、南韶连道、岭南道、南韶连行政区、北区、西北绥靖区、第二行政督察区等。 1943~1945年,设省辖韶关市,为广东省临时省会。 1949年11月,广东省设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在曲江城区设韶关市,辖曲江县等17县市。 1950年,北江临时行政区委员会更名北江专区。 1952年,后改设粤北行政区、韶关专区、韶关地区。 1966年,曲江县移治今址马坝镇。 1975年,韶关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曲江县。 1983年,撤销韶关地区,所属县并入韶关市。 == 行政区划 == 1984年,辖3区9县3自治县。 1988年,辖3区8县。 2004年5月,辖3个区5个县2个县级市。 2019年,辖3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2个县级市:武江区、浈江区、曲江区、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新丰县、乐昌市、南雄市。市政府驻浈江区风度北路75号。 == 自然资源 == '''水利''' 由于雨量充沛,河流众多,落差大,水量、水力资源丰富。全市有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2条,其中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条。 多年平均年径流深945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约为176亿立方米,过境水量28.5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74.49万千瓦,其中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有169.92万千瓦,已开发装机容量146.6万千瓦。 '''林业''' 韶关是全国重点林区,广东用材林、水源林和重点毛竹基地,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和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屏障;保存着地球同纬度最完整的一块绿洲,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44.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3.8%,林木绿化率为74.6%,活立木蓄积量8917万立方米,稳居全省首位。 全国首批6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晋级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5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7.9万公顷。有小坑、南岭、韶关、天井山4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1个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1个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 '''生物资源''' 韶关是全国重点林区,广东用材林、水源林和重点毛竹基地,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和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屏障;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44.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3.8%,林木绿化率为74.6%,活立木蓄积量8917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韶关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有“中国锌都”称号,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5种,其中优势矿种有铀、铅、锌、铜、钨、钼、硫、水泥用石灰岩、稀土、新丰的陶瓷土、萤石、地下热水等12种,尤其是有色金属矿产,在广东占有重要位置。 2019年末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中:煤1.31亿吨,铁矿石2580万吨,锰矿石74万吨,铜矿石7780万吨,铅矿石8890万吨,锌矿石1.29亿吨,钨矿石1.78亿吨,钼矿石1.15亿吨,锑矿石234万吨,铋矿石1.28亿吨。 == 经济 == '''综合''' 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318.4亿元,比上年增长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7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341美元),增长5.1%。 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74.4亿元,增长5.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1%;第二产业增加值443.4亿元,增长4.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4.5%;第三产业增加值700.6亿元,增长7.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8年的12.8:34.7:52.5调整为13.2:33.6:53.2。分区域看:市区生产总值653.26亿元、增长5.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9万元(8975美元);县域生产总值665.15亿元、增长6.4%,占全市5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万元(4922美元)。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17.16亿元、增长7.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18.84亿元、增长3.2%。 '''第一产业''' 韶关农业优势明显,气候资源优越,人均耕地面积在全省排第一。优质水稻、蔬菜、畜禽产品、烟叶、水产品、水果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如南雄板鸭、张溪芋头、火山粉葛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向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韶关各地确定了以优质稻、蔬菜、竹子、水果、畜禽、优质鱼等六大产品为全市主导产业,茶叶、油茶、中药材、花卉、蚕桑、黄烟等六大产品为各县(市、区)特色产业,形成“6+6”的产业发展格局。 2013年,韶关拥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90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7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155家。家庭农场22家。全市共有1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和1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3年全市共引进新品种125个,推广新品种39个,应用新技术14项。全市农业科研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为6项、6项、5项。2018年,韶关市新增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2家。 2019年,韶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85亿元,增长4.3%。其中,农业增长7%,林业增长5.1%,畜牧业下降3.9%,渔业增长3.1%。 '''种植业''' 韶关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旱粮比重较小。 韶关地区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茶、大豆、棉花、麻、蔗、烟草、蚕桑等。 '''林业''' 韶关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十分有利林木生长。尤其杉木,生长迅速,一般15至20年可成材,且材质好,驰名省内外。韶关是广东省的杉木中心产区,连南县金坑乡素有“杉都”之称。韶关是广东省最大的再生能源基地和天然生物基因库,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林副产品资源。1984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全市有林业用地220.38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71.95%;有林地125.33万公顷,占广东省的32.99%;森林覆盖率达44.19%。韶关是广东省的重点林区,所辖12个县均是重点林业县。韶关是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乐昌、南雄、始兴、仁化、乳源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韶关山地辽阔,素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区群众,历来靠山吃山,有悠久的耕山营林习惯。林业对于改善山区人民生活和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林业部门调查,主要林区乡镇山林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 '''畜牧业''' 韶关市畜牧业方面主要饲养猪、牛、三鸟等。 '''特产''' 韶关特产有北江香菇、冬笋、笋干、白毛茶、北乡马蹄、南华李、三华李、甘木通、龙脑、巴戟天、大鲵(通俗称“娃娃鱼”)、棘胸蛙、马坝油粘米、乌石红瓜子、猕猴桃、冷水猪肚、爆炒山坑螺等。 '''第二产业''' 韶关历史上以农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但起源颇早,且有过鼎盛时期。西周晚期到春秋时代已有制陶业;唐宋时期手工业与矿冶业已有相当发展,《宋史》载:“庆历(1046—1048年)末韶州天兴铜大发,岁釆25万斤,诏即其州置永通监。”韶州、雄州曾是当年织布丝绸中心;明代阳山为当时全国十三个铁冶所之一,年产铁78万斤;清代土纸、毛笔生产兴盛一时。民国以后,开始出现一些官僚资本家经营的工矿企业,釆煤业、以木炭、柴油为燃料的小火电业萌芽。 韶关是广东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国家先后把韶关作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来建设,建立起韶关钢铁厂、韶关冶炼厂、韶关挖掘机厂、凡口铅锌矿、大宝山矿等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奠定了韶关工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七十年代,韶关已成为广东重要的工业基地。进入二十一世纪,韶关工业紧紧围绕“建设粤北经济强市”的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势产业。 基本形成了资源型产业突出、加工工业雄厚、部分轻工业份量较重的综合类工业城市。2014年,韶关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7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8亿元。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机械、烟草、制药、玩具七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211.4亿元。2019年,韶关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67.78亿元,增长5.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4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3.57亿元,增长4.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88.21亿元,增长4.1%。股份制工业281.81亿元,增长5.5%;民营工业100.12亿元,增长8.8%;外商及港澳台工业47.03亿元,增长0.1%。轻工业增加值95.04亿元,持平;重工业增加值238.53亿元,增长7.1%。年末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06亿元,增长6.4%。 主要行业工业增加值:制药工业下降4%,钢铁工业增长14.1%,机械工业增长11.6%,玩具工业增长7.3%,电力工业增长7.6%,烟草工业下降1.3%,有色金属工业增长2.1%。 '''第三产业''' 韶关据五岭之口,商品流通承南启北,唐宋时期为岭南商业重镇。内地货物多经庾岭进入韶州运往广州和南海各地,岭南特产、沿海食盐和国外香料、工艺品等货物也经韶州复道庾岭运往虔州或转运至京师、中原各地。韶州成为联系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南北货物转运集散之地。尤其宋代,随着全国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韶州商业经济更为活跃。 韶州铜矿的开采和冶炼(今曲江大宝山一带),产量居全国之首,成为北宋最大的铜冶炼中心,加上韶州永通监(铸钱局)的开办,促进了韶州商业发展,南北贸易往来频繁,在韶州转运集散的北货有丝绸、棉花、茶叶、烟丝、瓷器等,南货有广盐、铜、铁、锡制品、香药、百货、岭南特产等。至明清时期,韶州的牙行业、行栈业、旅栈业、银楼业、中药行业、烟草行业、布匹行业、典当业、米行业、盐行业、京果行业、饮食行业、土纸行业、运输业等颇为兴旺,这一时期在韶州城内和城郊先后建了九大贸易市场(墟市),即清平墟、南皋墟、皇中墟、长坪墟、大墨墟、上韶墟、文化墟、布贤墟、大风墟。 各地商人来韶经商频繁,“舟车辐辏,踵接肩摩”。尤其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清政府实行海禁后,广州成为唯一的通商口岸,南北货物和国外进口商品,大都运来韶州转运集散。湘赣、江浙、闽南和广州各地客商,纷纷来韶经商,先后在韶州设立一批商业会馆,其中主要的有广州会馆、四邑会馆、豫章会馆、福建会馆、楚南会馆、赣州会馆、兴宁会馆等。南北货物的云集,韶州关税银也随之日增,至道光年间,韶州太平关年税银收入达21万两,转解户部14万两,比粤海关各口岸年税银之总和11万两还多,成为国库和地方财政的一大财源。 韶关市有水果、蔬菜、粮食、小商品、布匹、水产品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日用百货、农副产品、摩托车、野味山货、旧货交易、机电产品等商品专业街。 新一轮对口帮扶开展以来,莞韶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莞韶园、七组团共引进落实项目103个,总投资250多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47个,工业、农业、旅游、金融、文化等“十大”领域的合作也扎实推进。 莞韶园已经定下战略目标,即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抓住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两个重点主导产业,突出整机装备、成套设备和智能装备,扩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广东装备制造业总部基地,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2019年,韶关市接待旅游者人数5330.6万人次、增长11.3%,其中入境过夜旅游者3.5万人次、下降9.3%。旅游总收入512.3亿元,增长13.1%。 2019年,韶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44亿元、增长5.1%,其中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1316亿元、增长10.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11亿元、增长16.1%,其中住户贷款余额610亿元、增长22.2%。住户贷款余额中:中长期消费贷款531.89亿元、增长21.9%,短期消费贷款78.11亿元、增长24.6%。全年保费总收入59.5亿元,增长13.1%。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43亿元,增长15.3%;财产险保费收入16.5亿元,增长7.8%。财产险赔付支出8.45亿元,增长29%。 == 历史文化 == '''人文''' 韶关历代名人辈出,有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等杰出人物,唐宋诗人韩愈、苏东坡、杨万里等都曾留下歌颂韶关山水的名诗佳作。孙中山先生曾两度率国民革命军在韶关誓师北伐。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在韶关留下足迹。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革命家都在韶关战斗过。全市有99个镇(街道)4796个自然村属革命老区。韶关是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百越文化交汇之地。韶关以客家方言为主,粤方言次之,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内部交流还保留着本民族语言。境内文物众多,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8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4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1项。 韶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世界上著名的红层古生物圈恐龙的故乡,是12.9万年“马坝人”的故乡,是石峡文化和海外瑶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摇篮之一。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有着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历代名人辈出,自古被称为“将相之乡”,唐至清代出进士194名。孕育了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唐代诗人邵碣、宋代名臣余靖、明代抗倭名将太子太保陈璘、清代文学家廖燕、抗日战神薛岳、铁军创始人张发奎等杰出代表的大批历史名人。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建寺1500年的南华禅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寺内供奉着六祖慧能的真身,保存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佛教经典《六祖坛经》和众多文物,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佛教界都有重要地位。 韶关因舜帝南巡奏“韶乐”而得名,唐宋诗人韩愈、苏东坡、杨万里等都曾留下歌颂韶关山水的名诗佳作。孙中山先生曾两度率国民革命军在韶关誓师北伐。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都在韶关留下足迹。抗战期间,韶关为国民党战时省会,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也曾设在韶关,领导全省敌后抗战,是广东抗日救国的大本营。韶关有99个镇(街道)4796个自然村属革命老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革命家都在韶关战斗过。 韶关素有“岭南名郡”之称,是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百越文化交汇之地。客家民系聚居地之一,保存有客家围楼300多座。 韶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岭南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和创新发展,在历史长河中,以石峡文化为开端,形成了珠玑姓氏迁徙文化、禅宗文化、红色文化、工矿文化、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等具有地方特点的“韶文化”。韶文化是指韶关本土历史文化,是韶关先民在韶关地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韶关是客家人聚集区之一,境内珠玑古巷、梅关古道等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千年历史的南雄珠玑古巷是广府人发源地。,古代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也是海外千百万华侨的祖居。 '''习俗''' 韶关各地习俗风俗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汉族色彩,瑶、畲两族也各具民族特色。 汉族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依照二十四节令的规律安排生产,成为习惯。从事农活早出晚归、请亲朋帮工成为传统,山区还有春种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横塘、检油茶等等各种习俗。经商贸易讲究择吉开张、注重招牌,有赶墟日(定期集市)、赊销等习俗。 在居住方面,农村多以姓族聚居,讲究风水择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围龙屋、“四点金”住宅、骑楼式住宅、围楼、“小康房”等住宅类型。 饮食方面,注重节日饮食,讲究吃“团年饭”、“团圆饭”,有炒米饼、米糕、油糍、灰水糍、艾糍等十数种有特色的年节食品,民间普遍重视传统节日,除春节、元霄、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外,还有尝新节、冬至节等。 婚俗方面,农村仍有哭嫁、送嫁、迎亲、拜堂、闹洞房等古俗遗风。民间重视传宗接代和靠子女养老送终,还有修族谱家谱、春节清明祭祖以及订立族规、奖励读书等传统。 瑶、畲两族有各自独特的风情习俗,在姓名称呼、起居饮食、衣冠服饰、喜庆禁忌、社会风尚等各方面富有当地民族特色。 每年端午赛龙舟已逐渐成为韶城的传统风俗,也是韶关市推动全民健身,丰富韶城人民文体生活而每年举行的三项重大活动之一。每年初夏的端午节龙舟比赛,武江河段便人山人海,欢声雷动,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这里,观看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 '''方言''' 韶关以客家方言为主,粤方言次之,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内部交流还保留着本民族语言。 韶关方言以客家方言为主,广大城乡普遍使用,并成为瑶族与当地汉族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韶关市区、乐昌市区和仁化县城则普遍使用粤方言(广州话),普通话在市区、县城及工矿区也普遍使用。此外,还有少量农村地区使用湘方言、闽南方言、北江船话和粤北土话。韶关瑶族群众使用瑶语,畲族群众则已放弃本民族语言转用汉语。 粤北地区呈“二元文化”,广大农村、乡镇主要以客家话为主,在城镇和中央、省属工矿企业则以白话和普通话为主。前者是古代的“客家人”定居造成的,并成为“土著”;后者是受现代“移民”的影响,抗战时期韶关作为战时省会时期的广州难民的北迁;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小三线建设”,一大批建设者的涌入;以及在“文革”时,一批广州知青和文化人的“流放”。 '''宗教''' 韶关是广东省宗教工作重点市之一,全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5个宗教,有全市性宗教团体4个,分别为韶关市佛教协会、韶关市道教协会、韶关市天主教爱国会和韶关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有宗教活动场所54个(其中佛教20个,道教4个,天主教7个,基督教23个),伊斯兰教临时聚会点1处;有宗教教职人员555人(其中佛教僧、尼504人,道教乾道、坤道22人,天主教神父、修女8人,基督教牧师、长老、传道21人),宗教教徒约4万人;有宗教院校2所,占全省50%,分别是广东佛学院曹溪学院和云门学院。一些宗教庙会如南华诞等影响至今,信徒在饮食、服装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民间文艺''' 韶关民间文化艺术种类丰富,包括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山歌、说书、快板、粤曲、舞龙、舞狮等民间歌舞以及木雕、编织、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83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39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9项,客家围楼475座。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 == 风景名胜 == 据统计,韶关全市旅游资源903个,世界级、国家级的有17处,目前没有开发的资源有300多处,包括五级资源3个、四级资源57个、三级资源137个。韶关文化底蕴深厚,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39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6项,客家围楼475座。丹霞山、南华寺、珠玑古巷、马坝人遗址、满堂客家大围、云髻山等一大批高品位的资源有待进一步利用开发。韶关全市已开发旅游景点100多处,有5A景区1个,4A景区10个,3A景区14个。 韶关古称韶州,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有着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孕育了以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清代文学家廖燕为杰出代表的大批历史名人。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华寺因此成为禅宗的“南宗祖庭”。 韶关是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韶关全市旅游资源903个,世界级、国家级的有17处,没有开发的资源有300多处,包括五级资源3个、四级资源57个、三级资源137个,韶关全市已开发旅游景点100多处,有5A景区1个,4A景区10个,3A景区14个,包括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丹霞地貌命名地)、广东乳源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华南虎保护区、珠玑巷、梅关古道、满堂客家大围、必背瑶寨等大批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介绍:丹霞山地质公园(中国红石公园、世界自然遗产)'''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总面积290km2,其中丹霞地貌集中分布范围180km2。丹霞山旅游区北大门距韶关市50km,距仁化县城4km;将建设的南大门小区距韶关市区仅10km。 丹霞地貌是一种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在内陆盆地中沉积的砂岩、砾岩等)地貌。也就是说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这也是丹霞地貌区最基本的景观要素,山崖、谷壁均由它构成。崖壁的不同组合,不同体量,组成了丹霞山群中的石峰、石堡、石墙、石柱等各种地貌形态。丹霞地貌分布区,往往是奇山秀水相辉映,是构成风景名山的一支重要类型。我国的15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就有26座属于丹霞地貌名山。 狭义的丹霞山仅限于北部的长老峰、海螺峰和宝珠峰构成的山块,广义的丹霞山包括290 km2的整个地质公园,即丹霞山区。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被称为“中国红石公园”。历史上曾列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1年被国家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委员会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整体呈现一种红层峰林式结构,赤壁丹崖是其最基本的形态特征,不同体量和不同形态的赤壁丹崖组成了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60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间。山石高下参差、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宛如一方红宝石雕塑园。 '''满堂客家大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最大的客家围楼)''' 满堂客家大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始兴县现存200余座客家围楼中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全广东省最大的一处客家围楼。满堂客家大围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满堂村村民委员会大围自然村,坐西北向东南,道光十三年(1833年)建。面阔178.8米、进深83.4米,二至五层高约8至15米,由三个单元(上新屋、中心围、下新屋)组成,中心围楣“奠基”,各单元有各自的正门,它既可分亦可合、形成一个整体。河石、青砖墙、牢固结实,楼樑瓦樑一根挨一根密密排放,地面用河卵小石铺几何形图案。 '''珠玑古巷(中华文化驿站,广府人的发祥地)''' 珠玑古巷位于南雄市区东北9公里珠玑镇珠玑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珠玑古巷是国家4A景区、全国三大寻根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景区内有不同朝代的古楼、古塔、古榕和古建筑物遗址等一批文物古迹、观光景点,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广东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广东第一巷”之美誉,珠玑古巷是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交汇点,珠三角广府人祖先发祥地,古代中原人南迁的中转站。是南雄客家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成集旅游、观瞻、怀旧、思乡、敬祖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在海内外有深远的影响力。 '''梅关古道(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梅关古道是国家4A景区、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中国四大赏梅地”之一。古道存世2000多年,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及东南亚的咽喉之地,连接长江、珠江两水系最短的陆上交通要道,是当今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跨越粤赣两省。梅关古道所在的梅岭又是一座革命名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经分别在1929年、1930年、1934年,三次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粤赣交界的梅岭,进入广东南雄从事革命活动,为南雄人民革命史增添了浓厚的一笔。烩炙人口的《梅岭三章》、《偷渡梅关》等就是陈毅元帅在梅岭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留下的壮丽诗篇。梅关古道是一处集红色旅游、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主,融娱乐、健身、观光为一体的怀古观光、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度假型综合景区。 == 荣誉称号 == 韶关市拥有“岭南名郡”,“中国锌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金融生态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地区、中国第三批资金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重点林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废旧塑料进口基地、广东省文明城市 、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和生态发展区、广东用材林、水源林和重点毛竹基地、华南生物基因库和广东省的生态屏障等称号。 2009年,韶关市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 2017年11月,韶关市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城市”。 2017年12月24日,韶关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8年4月,入选“2018畅游中国100城”。 2019年9月,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2020年1月,“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发布,韶关排名第155。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Category:600 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广东韶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