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67.8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张恨水 的原始碼
←
张恨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张恨水 == [[File:张恨水.jpg|缩略图|张恨水]]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县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 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问世让张恨水的声望达到顶峰。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 1967年,张恨水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中文名称 !! 张恨水 !! 职业 !! 作家 |- | 国籍 || 中国 || 籍贯 || 安徽潜山 |- | 出生地 || 江西广信 || 主要成就 || 章回小说 |- | 出生日期 || 1897年5月18日 || 代表作品 || 《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 |- | 逝世日期 || 1967年2月15日 || 文学社团 || 鸳鸯蝴蝶派 |} == 人物简介 ==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县。生于[[江西]]广信。 自幼酷爱文学。17岁就以“恨水”的笔名投稿。第一部长篇小说《南国相思谱》,1919年连载于芜湖《皖江报》副刊。首篇短篇[[小说]]《真假宝玉》,创作高峰期从1924年的《春明外史》起至1939年的《八十一梦》止,15年期间写了60部章回小说,是一位多产作家。 早期作品多为鸳鸯蝴蝶派言情之作,到30年代逐渐增强了社会性,并开始写作以抵御外侮为主旨的抗日小说。 《金粉世家》是他早期作品中结构最严谨的一部。作品通过一个普通人家的姑娘冷清秋和内阁总理的儿子金燕西的恋爱、结婚和婚变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揭露了官场贪婪和伪善,但作品缺乏深刻的社会意义,情调感伤。 1929年问世的《啼笑因缘》,当时广泛流传,小说将缠绵悱恻的言情和锄强扶弱的武侠传奇熔于一炉,揭露了横暴的军阀,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抗战期间和胜利后完成《八十一梦》、《五子登科》,笔触富有现实性,有力地讽刺了后方官绅和接收官员的腐朽生活。他的作品以语言通俗显、描写细腻、情节曲折见长。 他终身从事新闻工作。1919年起先后在京、津、沪、渝多家有影响的报社担任编辑、记者或主编。1949年应邀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被聘为文化部顾问。1957年参加最高国务会议。1959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研究馆馆员。 == 生平经历 == '''民国时期'''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省潜山县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饶广信税务当职员而在上饶出生。并在上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记》、《东周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 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并开始创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到1919年为止,这时期创作的作品,如《青衫泪》、《南国相思谱》等,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长达九十万言的作品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 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二三十个版本,在发表的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要将之拍摄为电影而几成新闻,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而因《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 1934年,张恨水到[[陕西]]和[[甘肃]]一行,目睹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大受震动,其后写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如小说《燕归来》)。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作品致力于揭露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创作了《五子登科》等小说,但均未产生重大影响。 == 解放后 ==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政府对张恨水的生活有所安排,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费用,但他毕竟是在病中,无法写作,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而家里人口又多,开支还是很大的。他便卖掉了原先的大院子,换了砖塔胡同43号的一处小四合院(也就是如今的95号)。这个院子不大,但还算规整。三间北房,中间是客厅兼饭厅,西屋是卧室,东屋是张恨水的书房兼卧室。院里还有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是家里其他人住的地方。张恨水的身体在慢慢恢复,他又恢复了写作, 陆续发表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 1966年,“文革”爆发,胡同里有很多人家被抄家,红卫兵也曾闯进过这个院子。张恨水从书柜里拿出文史馆的聘书,很认真地告诉红卫兵,是周总理让他到文史馆去的,红卫兵居然信了他的话,退了出去。 然而他的书实在太多,难免有属于“四旧”的东西,为了免得招灾惹祸,本想挑些破书烧了,也算作个样子。但是挑来拣去,哪一本也舍不得。孩子想藏在床底下,张恨水说怕潮;塞进米缸里,他又怕脏。搞得筋疲力尽,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最后,终于决定,还是放回书柜里,在玻璃柜门上糊上白纸,就算是藏好了。所幸后来并没有人来抄家。 1967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七,早晨,张恨水正准备下床时,突然仰身倒下,告别了这个他曾无数次描绘过的冷暖人间,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堪称著作等身。而建国后所修现代文学史对他的评价,也因他后期参与抗战文学的创作而远在其他民国旧派小说家之上。 == 张恨水现象 == “张恨水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期作为一个悖论而存在着,一方面是学术界对他及其作品文本的理性思考,一方面则是笼罩在他身前事后的诸多谜团,对此缺乏较为系统的介绍——一种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史料考证。对于前者,我们的专家学者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对于后者,则涉及到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甄别,而此项工作对于张恨水研究来说却显得尤为重要,是一项艰难的基础性工作。 == 主要作品 == 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八十一梦》、《白蛇传》(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播出)、《啼笑姻缘》(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秋江》、《孔雀东南飞》(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发行)、《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北雁南飞》、《欢喜冤家》、《满江红》(已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水浒新传》、《斯人记》、《落霞孤鹜》、《丹凤街》、《傲霜花》、《偶像》、《纸醉金迷》(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美人恩》、《杨柳青青》、《大江东去》、《现代青年》(已改编成电视剧梦幻天堂)、《秦淮世家》、《艺术之宫》等。 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后者更是风靡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 “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国难小说”,如收在《弯弓集》内的短篇小说,意在“鼓励民气”(《弯弓集·序》)。中篇小说《巷战之夜》,则直接描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豪放。 写于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五子登科》是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社会讽刺小说,巧于构思,富于想象,讽喻辛辣,现实主义成分明显增强。此外,长篇小说《落霞孤鹜》、《银汉双星》、《满江红》、《夜深沉》、《蜀道难》、《水浒新传》、《大江东去》、《石头城外》、《热血之花》、《纸醉金迷》、《魍魉世界》等都是有影响的作品。 《热血之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抗日小说。 《大江东去》是第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的中国作品。 《虎贲万岁》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中国军队“以一敌八”,浴血巷战,乃至全军牺牲,惊天地、泣鬼神!此外还有《仇敌夫妻》等。 《八十一梦》、《巴山夜雨》则是张恨水先生抗战胜利后“痛定思痛”之作,享誉海内外…… == 著作列表 == 《傲霜花》 《巴山夜雨》,长篇小说。 《八十一梦》,长篇小说,于1939年12月开始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因政治压迫而未能写完。 《白蛇传》,写于1954年。 《北雁南飞》 《别有天地》 《冲锋》,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春明外史》,长篇小说,于1924年连载于《世界晚报》的副刊《夜光》。 《春明新史》,长篇小说,写于1928年。 《大江东去》,长篇小说。 《丹凤街》,长篇小说。 《疯狂》,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凤求凰》,长篇小说。 《风雪之夜》 《巷战之夜》,中篇小说。 《鼓角声中》,1936年连载于南京《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 《虎贲万岁》,军事小说。 《欢喜冤家》,长篇小说。 《记者外传》,未完,只完成上半部,长篇小说,1957年10月26日开始在上海《新闻报》上连载。 《剪愁集》 《剑胆琴心》,写于1928年。 《交际明星》,中篇小说,1926年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 《金粉世家》,长篇小说,1927年2月开始于《世界日报》副刊上连载,历时5年,约百万言。 《京城幻影录》 《荆棘山河》,中篇小说,1926年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 《锦片前程》,写于1932年。 《旧新娘》,文言短篇小说,写于1913年。 《孔雀东南飞》,长篇小说,写于1954年。 《两都赋》,散文集。 《梁山伯与祝英台》,长篇小说,于1953年8月开始动笔,1954年1月1日开始于香港《大公报》连载。 《绿了芭蕉》,散文集。 《落霞孤鹜》,长篇小说,写于1930年。 《满城风雨》 《满江红》,长篇小说,写于1930年。 《梅花劫》,白话短篇小说,写于1913年。 《美人恩》,长篇小说,写于1930年。 《孟姜女》 《秘密谷》 《南国相思谱》,长篇小说,1919年开始连载。纯粹以言情为主,鸳鸯蝴蝶派小说。 《南游杂感》,中篇游记,写于1955年,发表于香港《大公报》。 《牛马走》,长篇小说,1941年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后来出单行本时,易名为《魍魉世界》。 《偶像》 《平沪通车》 《潜山血》,长篇小说,写于1939年。 《秦淮世家》,长篇小说,写于1939年。 《青春之花》,写于1928年。 《青衫泪》,长篇白话小说,写于1913年冬。纯粹以言情为主,鸳鸯蝴蝶派小说。 《秋江》,写于1954年。 《热血之花》,长篇小说。 《如此江山》 《山窗小品》,散文集。 《上下古今谈》,杂文集,收录一千余篇。 《石头城外》,长篇小说。 《蜀道难》,长篇小说,写于1939年。 《水浒别传》,写于1932年。 《水浒人物论赞》,古典文学论集。 《水浒新传》,长篇小说,1940年2月开始于上海《新闻报》上连载。 《斯人记》 《似水流年》,长篇小说。 《岁寒三友》,未完,写于1947年。 《太平花》,长篇小说,写于1931年,因东三省沦陷而添入抗战内容。 《桃花港》,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天河配》 《天明寨》 《天上人间》,写于1928年。 《啼笑姻缘》,长篇小说,1930年开始于上海《新闻报》副刊连载。 《啼笑因缘续集》,长篇小说,写于1933年。 《弯弓集》,短篇小说集。 《皖江潮》,长篇小说,1921年连载于芜湖《皖江日报》。 《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长篇小说,1941年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后来出单行本时,易名为《魍魉世界》。 《未婚夫》,写于1919年。 《未婚妻》,中篇小说,写于1916年。 《我的生活与创作》,长篇自传,应中央文史馆之约写于1963年。 《我的小说过程》,自传,1931年1月开始于《上海画报》连载。 《雾中花》,写于1947年。 《五子登科》,长篇小说,1947年8月17日于《新民报》上连载。 《西北行》,游记,写于1956年。 《现代青年》 《小说迷魂游地府记》,1919年连载于上海《民国日报》。 《小西天》,长篇小说,写于1934年。 《写作生涯回忆》,自传,1949年1月1日开始于北平《新民报》连载。 《燕归来》,长篇小说,写于1934年。 《杨柳青青》 《夜深沉》,长篇小说。 《一路福星》,未完,写于1947年。 《艺术之宫》,长篇小说,1935年连载于上海《立报》副刊《花果山》。 《银汉双星》,长篇小说。 《游击队》,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雨淋铃》,未完,写于1947年。 《玉枝交》 《战地斜阳》,短篇小说,1929年发表。 《斩鬼新传》 《赵玉玲本纪》 《真假宝玉》,1919年连载于上海《民国日报》。 《征途》,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纸醉金迷》,长篇小说。 《中原豪侠传》,1936年连载于南京《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 《紫玉成烟》,中篇小说,写于1916年。 《最后关头》 == 影视作品 == 1931年上映的电影《银汉双星》,影星金焰和紫罗兰出演,由《春明外史》改编而来,广受关注。 1974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改编啼笑姻缘拍摄同名剧集。 1980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连续剧集京华春梦是改编自金粉世家。 1987年香港亚洲电视有限公司再度开拍啼笑姻缘。 2003年40集电视连续剧《金粉世家》再次登上央视荧屏,以平均7.68%的收视率成为两年间中央8套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2004年上映了38集电视连续剧《啼笑姻缘》 2006年上映了30集电视连续剧《夜深沉》。 2008年上映了42集电视连续剧《纸醉金迷》。 == 感情生活 == '''综述''' 张恨水结过三次婚,第一次是母亲包办的婚姻。这是在蒙藏垦殖学校解散后。当时张恨水并不愿结婚,他的学业未就,从小立下干一番事业的志愿连一点影子都未见着,他不愿过早地成家。何况,他挚爱的才子佳人小说早已在他心中造就了一个幻影,他憧憬着郎才女貌的美妙生活,希望能找到一个才貌双全,温柔贤慧,富于生活情趣,能够理解他的终生伴侣。正因为有着这个念头,他对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着一种本能的恐惧。 '''洞房变脸''' 秀姑娘变大花脸 母亲最大愿望,就是把儿女们一个个抚养成人,帮助他们成家立业,这样才能对得起死去的丈夫。心远是长子,已经十九岁了,按照当地早婚的风俗,早已过了娶妻的年龄。所以当心远在苏州蒙藏垦殖学校读书期间,母亲就为他聘定了媳妇。新娘姓徐名文淑,也是潜山人,家住源潭乡徐家牌楼,祖上是官宦人家,现在破落了,父亲教私塾。 母亲知道张恨水心高气傲,从小爱看才子佳人小说,对女子的外貌要求很高,特意拉着张恨水坐了独轮小推车,来到徐家牌楼相亲。他们坐在戏台下,媒人指着坐在远处的几个姑娘中的一个,张家看到的是一个外貌清秀端庄的姑娘,张恨水也就认同了这门亲事。 成亲的一天终于来到了,唢呐齐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客人们大声喝彩道贺,张家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这气氛在花轿进门时达到了高潮。 新郎新娘拜完了天地,新娘子入了洞房,张恨水用秤杆挑开新娘子的红盖头,一下子傻了,面前坐着的女人门牙露出唇外,嘴巴怎么也合不拢,一张粉脸因为哭哭啼啼,早已被泪水冲成一道道小沟,黄一道,白一道,成了一张大花脸。头上是红头绳缠得紧紧的,高高翘着的粑粑头,下面是一双裹过又放开的小脚,真是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丑姑娘,距离心远心目中的佳人形象,不啻十万八千里。 '''掉包计毁了爱情''' 原来当初相亲的时候,媒人指的是那家人家漂亮的二姑娘,可是定亲定的却是丑陋的大姑娘,徐家用了卑劣的掉包计。张恨水一下子受到极大的打击,他咽不下这口气,溜出门外。 客人们纷纷出门四处寻找新郎官,总算在村外峡嘴子西边的一座小山上找到了张恨水,在亲友客人们的软硬兼施下,张恨水只好又回到了洞房。 张恨水不得不接受这一既成事实,母亲作主包办的婚姻使他处在极为尴尬的境地,他渴望自由恋爱,不愿缔结这没有爱情的婚姻,但是他又深知孝为人之根本,孝敬母亲是他的职责。他不愿伤母亲的心,承担不孝的罪名。他沉溺在进退两难之中了。 '''妻子发愤图诉讼''' 张恨水不得不接受这一既成事实,这与他的理想距离太远了。他遭此打击,实在不愿意再待在家里,过了几天,就以到南昌求学为名,离开了家中。 张恨水与徐文淑没有爱情,徐文淑虽然有一个教私垫的爸爸,却不识字,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女子,结婚之后,因为得不到张恨水的爱怜,发誓读书识字,想当诉讼师告张恨水。后来能读会写,能够看懂最浅的佛经。徐文淑孝敬婆婆,为人宽厚,婆婆也比较喜欢她,张恨水一直供养着她。后来还曾经和她生过两个小孩,很可惜,这两个孩子后来都不幸夭折了。 张恨水最早创作的长篇小说名为《南国相思谱》,曾在芜湖的报纸上连载,这部小说已经散佚,从题目分析,是一部言情小说。张恨水成为一个言情小说作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得不到满足无疑有着重要关系,他需要通过描写爱情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美满家庭''' 作为漂在北京的一名文人,张恨水时时感受到孤独,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来到北平一所专门收养流浪女子的平民习艺所里,找到了第二位妻子胡秋霞。 “当时感情有一点空白状态,他就通过这个身份上不如他的,把自己的怜爱之心表达出来” 第二次婚姻虽然给了张恨水一个完整的家,但是并没有让他完全安分下来,秋霞原来不认字,张恨水教她认字,一点一点地教会之后,胡秋霞后来已经能够看报了。胡秋霞晚年的时候,自己说,我那个时候贪玩,不努力,我假如当初努力一点的话,我的文化水平会更好。胡秋霞这个人是非常好,心地善良,淳朴老实,心直口快,从来不跟人耍手段、使心眼,所以,深受张恨水的亲近。 张恨水自己后来,自己出钱,用他的稿费创办一个报纸,叫《南京人报》,是他在南京的时候创办的,他自己创办。中国作家用自己的稿费创办自己的报纸,恐怕他是第一人。那么这个时候,胡秋霞是家里最支持的一个,她贡献出自己大量的首饰和私房钱,为办报提供资金,表现出她的深明大义。但是胡秋霞的文化程度跟张恨水相差太远,她不了解张恨水的思想,他们之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精神上的裂痕无法弥补,所以张恨水还是感到孤独,他还在等待爱情的降临。 '''琴瑟双音''' 1931年,著名小说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单行本出版发行,引起轰动,但更让36岁的张恨水兴奋的是,就在这时,他真正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红颜知己。 大概在1930年到1931年的时候,在北京一次游园会上,张恨水认识了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子,她是春明女中的高中生,叫周淑云。 周淑云出身是一个破落官僚的家庭,父亲早死,家里负担比较重,她爱读张恨水的小说,爱唱京戏,聪明伶俐,张恨水也非常喜欢京戏。张恨水刚到北京的时候,第一次拿了工资还了债,付了房饭费之后,只剩下一块钱,就这一块钱,还有一个月,但是张恨水看到一个戏园子贴着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三个人联袂演出,票价最低是一块,马上就把这一块钱买了戏票,到戏园里去看戏了。可见他对京戏的热爱。那么正好,就是说他跟周淑云,虽然他比她大十几岁,但是他们两个人谈京戏,谈小说,很有共同语言,那么周淑云也爱上了他。那么这样,周淑云愿意做张恨水的外室。张恨水就另外找好房子,就跟周淑云结婚了。结婚之后,张恨水从《诗经·国风》当中,《国风》当中的《周南》、 《召南》取出“周”、“南”二字,给周淑云改了名字,就叫她周南。张恨水找到了他的爱情。周南会唱歌,尤其会唱京剧,张恨水会拉京胡,那么张恨水拉着京胡为她伴奏。周南善于交际,可以陪丈夫去拜访朋友,接待宾客,他深得婆婆的喜爱。尽管小姑子的年龄都比她大,但是也都很尊重她。她有文化,后来还学会写旧体诗,所以张恨水原来的理想“红袖添香夜读书”这个时候终于实现了。 抗战的时候,抗战初期,周南不避艰险,带着两个儿子来到重庆,与张恨水是相濡以沫,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抗战时光。1959年周南患癌症去世,张恨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 个人成就 == '''评价'''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共近4000万字,现代作家中无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他不仅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 '''赋予章回体新生命''' 1924年,张恨水因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更将其声望推到最高峰。其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成功对旧章回小说进行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 茅盾赞曰:“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老舍则称他“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上世纪30年代的北平,有五六家报纸同时连载张恨水的数篇长篇小说。其小说悬念丛生,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每天下午两三点,就有很多读者在报馆门前排队,欲先睹为快。小说中一女主人公积劳成疾,命在旦夕,读者来信竟如雪片般飞涌报馆,异口同声地为其请命。 '''创作才能''' 张恨水的代表作《啼笑因缘》,再版二十多次,先后六次拍成电影,创下了一个记录。还有不法书商盗用张恨水的名字,攒出了一百多部伪书,在市面上销售,倒也卖得不错。 1928年是张恨水写作最忙的时期。这一年,他竟同时有《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青春之花》、《天上人间》、《剑胆琴心》6部长篇小说在不同的报刊上连载,6部小说的人物、情节、进程各不相同,如此超群出众的写作才能,确非常人所能想象。 其时,文友中风传:每天晚上九点,报馆来索稿的编辑便排队等在张家门口,张恨水低头在稿纸上奋笔疾书,数千字一气呵成,各交来人。甚至有一日,他坐在麻将桌上上了瘾,报馆来人催稿子,他左手打麻将,右手写,照样按时交稿。 '''读者分布广''' 他的读者上有鸿儒,下至白丁。被尊为“教授之教授”的大学者陈寅恪也是张恨水的粉丝。早在西南联大之时,陈寅恪身染重疾,双目失明,他请好友吴宓去学校图书馆,借来张恨水的小说《水浒新传》,每日读给他听,这便成了他每日病床上的惟一消遣。 鲁迅的母亲是张恨水的“小说迷”,鲁迅是个孝子,每逢有张恨水的新书出版,是一定要买回去送给老母亲看的。刘继兴查阅《鲁迅全集》,其中直接提到张恨水的地方只有一处,是1934年在上海时写给母亲的一封信:“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书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 张恨水曾自比“推磨的驴子”,“除了生病或旅行,没有工作,比不吃饭都难受”。在张恨水的女儿张政的记忆中,父亲“大约每日九点钟开始写作,直到下午六七点钟,才放下笔吃晚饭,饭后稍事休息,然后写到夜里十二点钟,日复一日。”“父亲的写作很辛苦,在书桌前,他俯伏了一生。” 张恨水“稿德”之佳,在报馆编辑中也有公论。向他约稿,几乎有求必应,也从不拖稿,《金粉世家》连载五年零四个月,只是因为女儿患猩红热夭亡,过于悲痛,停登过一天。而二十四小时之后,又将后稿补上。 当时,高官政要纷纷以结交张恨水为荣。蒋介石、宋美龄前往看望,张恨水客气接待,却让佣人送其出门;张学良派副官赴京,邀张做文化顾问,挂个虚职,月薪100大洋,张恨水却以“君子不党”婉拒。这个带着皖南口音的“乡下人”,一生未入任何党派,也不任公职,奉行“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的人生守则,姿态低到极致。他曾自言道:“写字就是营生罢了,如同摆摊之类的小本生意,平淡如斯,实在如斯。” 他引以为荣的,是“自家在北平的大宅子,是用稿费换来的”,“全家三十多口人,靠一只笔,日子倒过得不错”。宅院里有他亲手种的枣树,槐树,樱桃树,桑树,丁香,“隔着大玻璃,观赏着院子里的雪和月,真够人玩味”。 '''小说发行量大''' 张恨水的小说发行量之大,可谓空前绝后,当今的畅销书作家们根本无法和其相比,只能望洋兴叹。仅他的《啼笑因缘》,至少出过二十余版。这还仅仅是指正式出版的数量。如今书籍市场上最流行、也最让人头痛的“盗版”问题,并非现代人的发明,在张恨水的那个时代就早已存在了。 在抗战时期,仅在沦陷区便出现过一百多种冒名“张恨水”的伪书。有这样一件趣事,1956年,张恨水列席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茅盾把他介绍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说:“还记得,还记得。”茅盾说:“《××》那本书就是他写的。”张恨水连忙更正:“那是伪书,我写的是《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由此可见冒名“张恨水”的伪书泛滥到了什么程度,竟连茅盾也真假难辨。 有人非议其小说尽是“风花雪月,鸳鸯蝴蝶”,他从不辩驳。有友人当面问起,他只是温和地反问:“鸳鸯与蝴蝶……和人的关系、感情都处得不坏,几曾见过人要扑杀鸳鸯蝴蝶?又听说过鸳鸯蝴蝶伤害了人?”1948年底,正值新旧政权交替之时,张恨水突患中风,丧失写作能力。随后,经周恩来特批,聘请其为文化部顾问,按月发给600斤大米。1954年,张恨水病情刚好转,便辞去职务,又专事写作,以此谋生。 女儿张政回忆说,此时的张恨水,已经是步履蹒跚,口齿不清,“爸爸伏案而作,夜深人静,只有窗前一丛茅竹的影子,和他默默相对”。 199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张恨水与中国通俗文学研讨会”给予张恨水先生很高的评价:“他的一系列最优秀的作品,热诚关心并积极再现社会现实,不仅继承了章回小说的特点,同时吸取了西方小说的某些技巧,使传统形式与现代内容相适当,章回体与新文学相融合。张恨水的小说虽通俗,却追求词章笔法的典雅,雅俗共赏,大大提高了中国通俗文学的水平。” '''文学史地位''' 茅盾说:“在近三十年来,运用 ‘章回体’而能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界的 地位。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诸多称谓的张恨水是不是“引雅入俗”第一人?对张恨水该做何评价? 孔庆东:《啼笑因缘》的爱情三模式,二十世纪我国产生了很多名家名作,但是最轰动的一部作品,它不是鲁迅的《阿Q正传》不是茅盾的《子夜》,不是曹禺的《雷雨》,不是郭沫若的《女神蔡文姬》,而是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为什么这部小说有这么大的轰动? 在《啼笑因缘》里,张恨水缔造了一个三角恋爱的故事,它之所以能够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是与这一男三女所担负的文化含量有关的。 张中良:张恨水小说的社会风俗画电视连续剧《金粉世家》的播出,再度掀起了人们关注张恨水小说的热潮,之后的《啼笑因缘》、《红粉世家》更使很多读者对张恨水小说产生了浓厚兴趣。张恨水用犀利的笔锋画就了20世纪上半叶在门第、权力与金钱交织下的社会生活,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这个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态。有达官贵人的腐败、奢华,有穷苦大众的窘迫和情趣。 袁进:与“三”结缘的张恨水 、“三多”作家张恨水:首先,张恨水作品的数量多,他一生写了近三千万字;其次,他的作品发行多,就《啼笑因缘》这一部作品就至少印了26版;第三,张恨水的小说同时创作的数量多。张恨水在鼎盛时期,他要同时创作六、七部小说。事实上,张恨水的小说不仅能够打动普通老百姓,而且能够感动高层次的读者,做到真正地雅俗共赏。 徐德明:《金粉世家》与家族小说《金粉世家》里的金府是一个繁大家族,虽然没有《红楼梦》里贾府的三代同堂,但也不逊于它。家中的重要成员金铨是国务总理,这个身份足以支撑这个大家族繁衍发展。而与《红楼梦》里贾府不同的是,这个家族里没有《红楼梦》里的封建意识,多得更是一些先进的思想。这也是身处新旧之间的张恨水他笔下营造的家族小说。 参考资料: 1. [http://www.chinawriter.com.cn/xdzj/217.shtml 张恨水 (1895.5.18—1967.2.15)] . 中国作家网 . [2014-1-9] [[Category:文學家]] [[Category:作家]] [[Category:小说家]] [[Category:中國人]]
返回「
张恨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