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249.16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徐悲鴻《八駿圖》 的原始碼
←
徐悲鴻《八駿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 《八駿圖》.jpeg |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7/08538569b77a4f0d9ba4d81a07971ad8.jpeg 原圖連結] [https://www.xuehua.us/a/5eb59d5d86ec4d6195aae155?lang=zh-tw「 圖片來源雪花新聞」] ]] '''徐悲鴻《八駿圖》''' 《八駿圖》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駿為題材。據《拾遺記·週穆王》記載,“八駿圖”中的八匹馬傳為周穆王御駕坐騎,謂“王馭八龍之駿”。「八駿」的命名具體說法不一,主要有兩種命名方式,以馬的毛色命名和以速度命名。 以馬毛色命名的說法出自《穆天子傳》說「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皆因其毛色為名。 以速度命名的說法出自《拾遺記》說:「(穆)王馭八龍之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霄,夜行萬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勝霧,乘雲而奔;八名挾翼,身有肉翅。」則以其行跡而名。 八匹馬形態各異,飄逸靈動,在繪畫技法上,是極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產物。抗戰勝利後不久,徐悲鴻滿懷敬意,將《八駿圖》送給即將凱旋的陳納德將軍。那作。這幅畫後來伴隨著陳納德將軍回到美國,一直到他去世後,夫人陳香梅將這幅畫捐贈給了位於華盛頓的費爾博物館。 <ref>[http://f.ttwang.net/RoomFile/NewsShow.aspx?RoomId=2856&NewsId=3291 頭頭網> 《八骏图》艺术赏析]</ref> [[徐悲鴻]]筆下的馬,注重對馬的骨骼、肌肉部分的精雕精雕細琢,常言道“畫龙画虎難畫骨”,這就是對於動物畫而言,如何傳神地表現出一種動物其所獨具的那種神情特點,對“骨”這種內在,無法用肉眼看到的東西的把握能力,是對畫家的功力考驗的重點及難點。 徐悲鴻的馬用筆剛健有力,用墨酣暢淋漓。暈染全部按照馬的形體結構而施加,墨色濃淡有致,既表現廠馬的形體,又不影響墨色的韻味。他創作的奔馬圖,做到聚精會神,起筆落筆一氣呵成,中途不斷,那奔馬,似腳蹄生煙,蹋於雲端,真的是生動萬分也。 <ref>[http://www.chinaxiaokang.com/wenhuapindao/lishi/20190826/787645_2.html 近代畫家徐悲鴻《八駿圖》畫的是古代的哪八匹馬?]</ref> ==畫家徐悲鴻生平== 徐悲鴻(1895-1953),是兼採中西藝術之長的現代繪畫大師,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幼年隨父學畫,後赴巴黎入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校,並先後去英、德、法、意及瑞士觀摹學習,吸取了不少世界藝術精華。1927年歸國,歷任中大藝術教授、北京大學、桂林美術學院教授, 徐悲鴻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1933年攜中國近代繪畫作品赴法,德,比利時,意大利及蘇聯展覽。抗戰時期,將自己作品帶到南洋,印度等東南亞地區展覽,並將全部收入捐獻給祖國難民。 1939年,徐悲鴻先生應邀至印度國際大學講學並舉行畫展。當時他應印度大詩人泰戈爾邀請,遊歷了喜馬拉雅山之大吉嶺,他經常騎著駿馬遠遊,進而了解馬的驃悍、勇猛、馴良、耐勞、忠實的性格,終於成了馬的知己。此後,他便更生動地畫出了馬的氣質和活力,從而塑造出千姿百態的奔馬,達到了「盡妙」的境界、為世人稱道珍愛。 1952 年在病中,將自己一生創作和全部珍藏作品捐獻國家。1953年病逝,享年59歲。國家為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在北京建立了徐悲鴻紀念館,保存了他的一千余件作品。 <ref>[https://www.ebaomonthly.com/window/arts_literature/arts/painting/XuBeihong/bhon_intro.htm 他的繪畫創作堅持“師法造化,尋求真理”的原則]</ref> ==《八駿圖》賞析== 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徐悲鴻的馬獨步畫壇,無人能與之相頡頏。在他個人的藝術成就中,也以畫馬的成就最為卓著。他一生致力於國畫的改革,而體現他國畫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國畫奔馬。他非常注重寫生,關於馬的寫生畫稿不下千幅,學過馬的解剖。對馬的骨骼、肌肉、組織瞭如指掌,同時,他還熟悉馬的性格脾氣。在技法上,他以中國的水墨為主要表現手段,又參用西方的透視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動地描繪了馬的颯爽英姿。 諸多《八駿圖》尤以徐悲鴻的最為特別,因為它是極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產物。暈染全部按照馬的形體結構而施加,墨色濃淡有致,既表現了馬的形體,又不影響墨色的韻味。他畫的馬既有西方繪畫中的造型,又有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融中西繪畫之長於一爐,筆墨酣暢,形神俱足。剛勁矯健、剽悍的駿馬,給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徵。<ref>[http://m.woaihuahua.com/baike/guohua/zoushou/1683.html 我愛畫畫網>徐悲鴻早期在創作馬畫的時候,就常常去跑馬場觀摩,馬的一舉一動其全都了然於胸]</ref> ==著名油畫== 《田橫五百士》(1928~193O年) 《溪我後》(1930~1933年) ==著名國畫== 《九方皋》 (1931年) 《愚公移山》(1940年) 《會師東京》 ==著作== 《普呂動》 《初倫傑作》 《悲鴻素描集》 《悲鴻油畫集》 《悲鴻彩墨畫集》 <ref>[http://www.artx.cn/pic/29.html 西方藝術網>他的寫實主張和從蘇聯引進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並為一體,成為本世紀最大的主流畫派]</ref> ==收藏== 《八駿圖》紙本設色,縱59.74厘米,橫159.89厘米,藏處不詳。 ==參考資料== [[Category:五代十国时期画家]] [[Category:940 繪畫總論]]
返回「
徐悲鴻《八駿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