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246.10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德经 的原始碼
←
德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德经》 在《道经》之前。道德经的一部份。道家文化主要经典之一。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上古以道治国,道不存以德治国,德不存以仁义治国,仁义不存以法治国。 [[File:5bafa40f4bfbfbeda397e14f71f0f736afc31f37 (1).jpg|缩略图|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2166d224f4a20a4933051eb9d529822720ed0f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2166d224f4a20a4933051eb9d529822720ed0f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图片来源百度]]] ==作品简介== 《道德经》是老子的经典作品 。事实上,该书至少出版过四十种不同的英文译本,除了《圣经》之外远远多于任何其它书籍的版本。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27138/7f4dMDbsfHAsJMWPpZ28xaPax-Udx0dtw36i5MtVpT7hOpcYTQHm4UfuGf0mt7kjPYLMrz8t_vJEJkHlU79OWEcxZPgvPBk4TyEygV61YGh6YZMuPNEZ | 民网.2013-11-21,引用日期2016-04-02] </ref> “德” “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因此由道进入德是由自然秩序同向社会秩序的一道屏障,即转而论述人的行为规范。德与法都是规范社会与人的行为的约束力量,但在老子那里两者有不同的地位。老子认为,上德的本质与道之德的本质同于一,因此上德源自于“道” 。老子所言之德也不同于常人所言之德。第三十八章载:“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 老子认为,上德主张无所事事,一切顺应自然,带有明显的“无为”特征,可理解为因循自然的行为规范。这种因循自然的德重生命,轻名利,持守清静,戒除贪欲,息心止行,悟道四达, 自然无为,同时以百姓之心为心,将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归于道。下德由上仁、上义及上礼组成,需要人实际去实行与推广,带有明显的“有为”特征,注重人为的行为规范。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老子眼里,孔子推行的仁义礼智信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没有达致真正无为超脱的上德境界,所以贬之为下德。上德的无为境界与法本身需要国家制定、国家干预以及公之于世的特性相违背,所以法律不过是下德的范畴而已。但是下德之中,法律与仁、义、礼又有所不同,老子并没有把法纳入到下德的探讨范围之内,似乎可以得出,老子认为,仁义礼是高于法律的,而法律不过是一种治国之器物。 [[老子]]之德与[[孔]]子之德有区别,同时也不同于“礼”,但是世俗之法与礼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程度来讲,[[春秋战国]]时期,礼法之间是合为一体的。[[孔子]]之德在老子看来是属于“下德”范畴,是属于人为规范的领域,而[[老子]]认为,上德表现为无为,即不去考虑德与不德的问题, 反而是最大的德。[[吴安新]]、[[周世海]].道法自然——关于《道德经》的法哲学解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ref> ==重要意义== 在中国,儒家文化大体上是占主要地位的哲学。当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之间出现鲜明的对立时,中国人大都遵从后者。但是老子大体上深受儒家弟子的尊敬。况且在许多情况下,道教思想直接被儒教思想所吸收,因此对数以百万计的自称非道教徒的人都有影响。 虽然今天没有几个人自称是道教徒,但是除了孔子以外,再没有哪一位中国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象老子那样广泛和持久。 ==视频== {{#iDisplay:c01481g17nb | 560 | 390 | qq }} ==参考资料== categorg:+230 [[Category:230 道教總論]]
返回「
德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