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恩师难忘(22)(温颖) 的原始碼
←
恩师难忘(22)(温颖)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恩师难忘(22)'''<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8661704/pexels-photo-866170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恩师难忘(22)》'''是[[中国]]当代作家温颖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恩师难忘(22)=== [[教师节]]那天,接到[[网友]]一天短信:今生今世,你最感恩的[[教师]]是谁? 于是,我想到了您。 静静地,我坐了下来。在[[黄晕]]的灯光下,我想和您来一场心灵的对话。 此刻,你笑了,光秃秃的[[额头]]格外闪亮。我想到了三年级的那节语文课,您教我们“秃”字。您说,“‘秃’嘛,就是‘光’的意思”,说完,不自觉摸了以下您光秃秃的脑壳。全班同学立即大笑。我呢,更是笑得前仰后。因为我还知道一个别人所不知道的典故:有一个夜晚,您还不到四岁的小儿睡梦中要尿尿,您弯腰给他找鞋,小儿却误把您光秃秃的脑壳当尿壶,迷迷糊糊地朝您脑壳上就是一场酣畅淋漓! “好小子,别烙(闹)了!”隐隐中,我似乎又听见了您的口头禅。 说实在的,作为一个教师,您的普通话实在不敢恭维,有时,甚而会成为我们取乐的调料。[[譬如]],您会将“国”念成“够”,将“人”念成“宁”,将“难”念成“兰”-----总之,今天看来,您念错的字太多了。而每每此时,您还总喜欢为自己辩解:“偶(我)是客家人,普通话兰(难)免不准啰。” 当然,尽管您的普通话很不标准,但可以肯定您当时是咱这一带最有学问的人。我们这[[疙瘩]]偏僻,烟村散落,当时无一念书者,办一所学校,竟找不到一个老师,外面的老师也死活不来。怎么办?我们的村长(当时应叫队长)就想到了您。您是从外面迁来的,有点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感觉,逢年过节的还喜欢在大门前贴个对联什么的,字写得遒劲有力。大家不知道您的来历,您也不愿告诉大家。文革时,有人怀疑您的身份,要查查您,被村长连掴了几巴掌,说要是把您弄走了,那人才是全村的罪人。想来凭精明的村长,他应该猜到您真正的身份。 “教书,是偶(我)唯一的事情,唯一的乐趣。”您说。这一点,我是深知的。您[[钻研教材]],常常会到鸡啼之时。每一篇课文,您都批注得满满的;每一道题,您都[[梳理]]得顺顺的。兀兀穷年,越钻越深,越钻越觉其味无穷。教书心得,装满几大纸壳箱。过年了,您写的也总是那幅对联:庭园种菊人生自清幽,焦田植兰世间亦芬芳。从这幅对联中,我可以鲜明地感觉到您对教书事业的喜爱与自豪。 正因为这一点,您教出来的学生,成绩都出奇的好。所以,荣誉就贴满了您办公室的墙壁。听您的课,我们都觉得生动有趣,简单明了。这一点,当我也成为教师后,一直都想学您,但发现有些事是难于学得来的。您的教学中总能穿插进山村的生活事例,让孩子们觉得学有所用,有种成就感。我记得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上完三角知识,您要求我们回家帮家里修好摇摆的椅子、凳子。因为家里没有摇摆的凳子,我还故意弄坏了一把,然后根据所学知识重新修好。结果被母亲好一顿痛骂。您知道后,反哈哈大笑:“要得!要得!” 但说句实话,那时的我其实一点也不喜欢您,甚至有点恨之入骨。这源于您对我的严厉,对别的学生却关爱有加。学生们犯了错,您总是能循循善诱予以引导,唯对我往往施加体罚。就是偶尔碰到难题,您对别的学生会耐心讲解,而对我,训斥的时间比辅导的时间会多得多。更有甚者,有一年涨大水,桥被冲垮,您背同学们过河,竟把我放在最后,望着越涨越凶的河水,恐慌的我,不知道那时是不是充满了对您的恨。只有十几年后的我,也为人父为人师,我才明白您的做法和当时的心境。 教书之余,您唯一的爱好是看书。您的书柜里,架着《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陶渊明集校笺》这些鲜有人关注的古书。或许,今天的我,对文学上能依然有所爱好有所执著,乃源于您的熏陶吧?97年,市(当时还是地区)文联评文艺创作成果奖,我凭借在《清明》等省级以上发表的几篇小说,有幸被评为文学类三等奖。参加完颁奖会后,我特地去探望了您,并且有放弃[[教书]]这职业的意愿,想“下海”闯一闯。您劈头给了我一顿训斥:黄毛小子,焉知[[山高地阔]],教书乃汝正统!今天看来,于我性格,确为灼见。 最后的一次与您相见,已然十二年。其时,我正在上课,忽电致噩耗。您身罹重癌,行将驾鹤。我连夜坐车往回赶。握着您瘦如枯柴的手,我悲声放哭。您抚摸着我的头,断续着说,孩子,别难过,生老病死,自古之理。见我几天都陪护着您,您生气了,说为人之师,岂能丢下学生不管?你给我赶快回去!我自是不肯,我知道这一别,会再也见不着您!但最终熬不过,还是别了您,踏上北行的列车,但,但,还未到校,便出来您仙逝的消息,那一刻,我泪水长流,泪水长流,我蹲下身,用尽全力叫出了两个字:爸爸! 夜,已深。[[月光]],正静静地流泻,悄无声息中,整个世界都已浸在银色的海洋。 想起英国作家切斯特菲尔德的名言: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 父亲,您,无疑就是我记忆中最好的老师。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温颖,本名温勇智,作品散见《星星》。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恩师难忘(22)(温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