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0.219.1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支教岛 的原始碼
←
支教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支教岛'''成立于2005年,由一位教育系统普通公务员李淑芳发起,拿出自己的积蓄4万元,并用自己家的新房当教室,成立一个为农村教育服务的草根志愿者团队。<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91645854 2020冬季·巴厘岛支教项目|在蜚声世界的艺术海岛渡过最有意义的寒假]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6c8c2fd1ed46c43a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社会影响 == “支教岛”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数十家媒体予以宣传报道。2015年12月,“支教岛”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凡人善举。 2015年8月网络上一段题为《青岛“爱之家”5岁了--祝福李淑芳老师》的视频感动了众多网友,青岛有个“支教岛”引发了媒体及网友的广泛关注。据统计,数十家中央、省、市媒体对“支教岛”进行集中采访。“支教岛”报道阅读量近千万,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商业网站转载800余次,专题新闻访问量达325万人次。网友发布相关贴文阅读量达116万人次,“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相关报道阅读量达97万人次,网友评论3万余条。大众网官方微博博文阅读量达226.4万人次,微信阅读量超过100万人次,2万多网友点赞。教师节期间,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教育局、中共青岛市委高校工委联合拟发了《关于开展向“支教岛”团队学习活动的通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同志对“支教岛”作了专门批示。 == 发展历程 == 李淑芳是青岛市教育局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她出生在农村,在她工作遇到瓶颈时,得到了老师的无条件帮助。老师的行为感染了她,她要把爱心传递下去,去帮助更多的农村教师,2005年她创立了“支教岛”。她说:“我们的目标就是 联合一批富有爱心的教育人士,形成合力,一起反哺农村教育,通过提升校长和教师的素质帮助农村孩子,做教师的‘希望工程’。” 为了方便外地老师来青学习,李淑芳将自己家里百余平米的房子腾出来当宿舍。这栋房子离海不远,虽然地段不是特别优越,但在5年前买房时,几乎耗尽了这个工薪家庭的20年积蓄。原本计划全家搬出那栋只有70平方米的老房子,但李淑芳在5年前“[[让房支教]]”的决定,让一家人又在老房子里住了好多年。 拿出新房子帮教育,李淑芳这个决定起初让家人不理解,但慢慢变为了支持和鼓励。这所“支教屋”里的物件都是她“化缘”来的:洗衣机、空调、冰箱都是朋友、朋友的朋友赠送的;餐桌是用一个小学捐赠的废旧课桌拼成的;日常的粮米油是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的成员们轮流买的。 10年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支教岛”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一线名师和名校长、爱心企业家和在校大中小学生,乃至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在内的万名志愿者团队。 农村学校有了“精气神儿” 现在的“支教岛”,成立了“[[教师联盟]]”、“[[校长联盟]]”、“[[大学生联盟]]”、“[[家长联盟]]”、“心理联盟”5个联盟,还开展日常的志愿者活动。 “支教岛”的志愿者主要通过对乡村教师的培训来影响孩子。 “支教岛”的送教下乡来自于“岛内”的“教师联盟”组织,这支队伍现有2000多人。“支教岛”为农村学校带来了什么,城阳区天泰城学校的校长王建娥感触最深。 2007年时,王建娥已经在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中华埠小学当了11年的校长。“我们小学属于偏远农村学校,政府投资对学校改造后,合并了其它3个学校,学生猛增到1000多人,45名教师,平均年龄48岁,年轻教师缺乏,骨干教师缺乏……”王建娥说,让她最头疼的问题是,教师职业倦怠非常严重,缺乏“精气神儿”。 那一年,王建娥通过朋友接触到了“教师联盟”盟主周加惠,接触了“支教岛”。2007年11月,“支教岛”创始人李淑芳来到中华埠小学,举办了讲座《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然而,“没有什么感觉,老师们听完就拿着本子回去了,不是一个讲座就可以改变他们的。”王建娥说。 转机出现在2008年3月,王建娥带领6名精心挑选的“还算有点上进的”老师进入了李淑芳和周加惠介绍的几个联盟学校参观。“当我们来到开平路小学时,一进学校,老师们站在门口迎接我们,给我们讲‘我们学校桂花香文化怎样怎样’,每个人都在讲,都是普通老师,这一点给我们老师的震动很大,原来这些老师都可以把学校文化记得这么深,在他们心中,学校就像自己的家一样,点点滴滴都是对学校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到开平路小学的观摩学习,让中华埠小学的老师们深受震动。“回校途中,我们的老师热烈地讨论,怎样做好老师,怎样爱校如家,返校后,6名观摩老师在全体教师面前,逐一分享他们的感受,那时起,‘精气神儿’又回到了中华埠小学。” 潜移默化让学生受益 “支教岛”不仅帮助农村小学,对送教下乡的教师也是一种磨练和提升。 2007年,时任青岛广水路小学校长的[[王淑芬]],安排4名骨干老师去中华埠小学送课。为了锻炼送课教师的应变能力,王淑芬并没有告知他们要去送课,仅仅说是参加教育活动,进教室听听课。 “来到中华埠小学后,第一节课,听课,课间10分钟,我才告诉4名教师,下一节课马上要去别的班‘同课异构’,完全没有准备的老师硬着头皮站到讲台上。”王淑芬说:“幸而两个学校课程进度差不多,教师也都有提前备课。回来以后,4个人都写了反思,平常不好好练兵,走上讲台,就会手足无措。” 即墨市德馨小学的语文老师于兰美谈起送课对自己的历练。她说:“老师在平常上课时都应该把每一堂课当成公开课,不断总结,提升素质,形成良性循环,面对突发状况,才会应付自如。” 据统计,10年来,“支教岛”送教下乡954节,共有10.5万余名教师受益。 10年坚守,“支教岛”培养出一批优秀教师,比如从草根老师变成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的薛跃娥、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李全慧等。送课的同时,志愿教师还根据农村学校实际对学校整体工作进行指导与提升。“支教岛”对整个教育业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志愿者们通过各种形式来改变教师、校长、家长,从而让学生受益。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支教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