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故乡的小书屋(梁路峰) 的原始碼
←
故乡的小书屋(梁路峰)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应3963.jpg|缩略图|[http://uuhy.com/html/25715.html 原图链接]]] '''《故乡的小书屋》'''是当代作家梁路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故乡的小书屋===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 阔别“中国金橘之乡”古镇——[[井冈山]]下的堆子前镇已经25个春秋。 如今,我时常坐在喧嚣繁华的临街窗口,思念家乡那间瓦棚小书屋。那间流落于圩镇街边的小书屋,是生我养我、哺育我成长的摇篮。那一段甜酸苦辣的[[日子]],常常让我流连忘返。 朝昔梦里橘园归,书香蹉跎历在目。1978年高中毕业以后,我应聘到堆子前公社担任税收助征员、文化站工作人员。在这段涉世之初的日子里,我随公社干部下乡窜户,跋山涉水,结识了许多勤劳朴素、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父老乡亲。关于金橘的传说和许多金橘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刚刚步入社会,怎样做人做事,怎样才能有所作为,我很茫然。这种渴求,在那些年一直使我苦恼,使我焦虑,常常不知所措。有一天,我望着一片片被父老乡亲们打造得绿油油的橘园时,不禁肃然起敬,豁然开朗。我被他们的执着追求、勤奋耕耘、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受此启发,突发奇想,何不把父老乡亲们的精神广传远播,把他们种植金橘、培植金橘的精神发扬光大?于是我有了一股冲动,那种冲动,使我迈进了从事耕耘金橘文化的园地,我拿起了手中的笔,至此与橘园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1年,我被安排到了社办企业副食品商店当营业员。在这段时间,我与成千上万的农民朋友打交道,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许多优良品德,懂得了诚实做人、扎实做事的道理。我时常回味他们的谆谆教诲,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说受益终身。1983年,乡里兴办起了金橘加工厂——遂川县笑迎食品厂,我又被选入厂里当会计员,我扎进数字堆里,不断拔弄算盘和表格,第二年被评上了全县优秀会计员,第三年考取了助理会计师资格证。第三年下半年,我被100多名职工全票当选担任厂长。于是,我开始履行厂长职责,精心研制开发金橘果脯、饮料、罐头等二十多个系列产品,抓产供销一条龙生产,产品畅销国内外,食品厂成为全省乡镇企业骨干“明星”厂……就这样,我在厂子里一干就是整整八年。 八年艰辛。1990年,商界风云突变,乡镇企业彻底改制。面临下岗,我陷入了一场浩渺的困惑之中,就像一条没有航标的小船,在江海中漂漂荡荡,没有归宿,只有焦急、忧虑和痛楚。 就在我濒临绝望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家乡那片橘园,因为那片橘园里,有父老乡亲们勤奋耕耘、艰苦拼搏的精神,它时刻在召唤我,鼓舞着我,只有努力奋斗、激流勇进才有出路。为此,我重新提笔,向乡政府毛遂自荐到乡文化站去工作,去宣传那一片橘园,那片纯情而辉煌的红色圣地。我的自荐被采纳,但条件是,自食其力,只发30元生活费,工资自筹。没有退路,更不容我选择,我只好背水一战,下定决心:干!回到文化站,面对一无所有的艰难困境,我向银行申请贷款办书店,银行根据我的实际情况,给予贷款2000元,然后我又向父母借来2000元现金,决定在堆子前圩镇的供销社与社办企业两栋房屋之间不足两米宽的屋檐下办一间20平米的文化小书屋。 这间小小的书店原来是街道房屋与房屋之间的一个小便处,我清扫后,盖起了避雨瓦棚,但依然臭气冲天,污气难闻。而这块小小的地方,由于社办企业主任出面协调供销社同意,每月还得要我交纳租费60元,事到临头,我只好认了。店小不安全,我搭建了一张小床铺,吃住在小书屋。小书屋盖起来后,我跑文化、工商部门,办齐了工商、税务、文化营业执照,接着跑新华书店,邮政书店批发图书,忙碌了半个多月终于开张了。开张的第二天,天空中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两栋砖瓦房屋与屋之间的排泄的雨水夹在一起冲入小书屋瓦棚沙沙作响,瓦棚屋顶就像一条小溪,川流不息,哗哗流淌,这天夜晚,我一夜无眠。 有了小书屋,更有了我写作的用武之地。九十年代农村农民兄弟爱读书,小书屋在我的苦心经营下做得风生水起,吸引了井冈山下方圆百里成千上万的农民兄弟的青睐,我一边经营小书屋,一边潜心写作,一篇篇小小说、散文、诗歌作品在全国各地杂志报刊发表。 天有不测风云。一个春夏之交的晚上,雷雨大作,狂风肆虐,两栋房屋排水沟流下来的雨水如山洪暴发,噼里啪啦往小书屋的屋顶铺天盖地倾泄,顷刻间小书屋房顶的瓦片被疯狂的雨水冲开了许多条裂缝,小书店变成了小溪流,我从床上爬起来,把书架上的书籍全部集中在书柜上,用塑料布盖住,然后找到塑料薄膜盖住睡觉的被子。可是晚了,被子全部被雨水淋湿。倾盆大雨,无法阻挡,凶猛的雨水把书柜上的1200多本书籍全部淋湿,深更半夜的,我站在这间阴暗低矮的小瓦棚,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我心痛那些书被淋湿,那是我向银行和父母借来的4000元投资啊,书的本钱都还没收回来,可怎么向父母交待?水灾并没有吓倒我。第二天雨过天睛,我请来泥工木匠,把小书屋的瓦棚加固,盖上了两层瓦楞,把小书屋的房顶盖得严严实实的,滴水不漏。此后,无论下多大的雨,小书屋安然无恙。 可是,小小的书屋哪能供养得起一家妻儿老小?我苦心经营下,一个月还赚不来90元。小孩读小学,妻子在家种田,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只有父亲的300多元工资维持生计,母亲和妻子每隔三两天送米送菜到圩镇上来。我微薄的工资,不够十天的生活开支。半夜睡在床上,我转辗难眠,抱着睡在身边的儿子,不禁泪眼婆娑,我该怎么办?我感到绝望了,我想放弃小书屋,回家去种田。 父亲得知我要退怯后,来到我的小书屋为我鼓劲,给我经营策略,让我改变经营方式。父亲为我申请了一份摆摊的营生,圩镇三天一圩,我摆起了日杂品摊子。此后每圩收入有三四百元,使我有了生活的依靠。我重新点燃了希望,召唤起了我坚守小书屋的信心。 我没有放弃小书屋。经过一番细心经营,不久我把这间小小的书屋打造成为父老乡亲们喜闻乐见的农友之家,成为农民朋友的知音小屋。也就在这间小小的书屋,我结识了许多有识之士、新老文友、农民兄弟,他们为我销书、卖书、购物,每当逢圩日忙不过来,他们主动帮我接送货物,介绍顾客,他们不但在经济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在我文学创作的背后,更是我坚强的后盾。 我一边经营小书屋,一边采写新闻报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为提高金橘知名度、传播科技知识,倾献了全部精力。一批批宣传金橘产供销的新闻报道分别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和《江西日报》《信息日报》《井冈山报》等60多家报刊发表。同时,我组织了一支文艺演出队,自创自编自导自演,深入乡村演出,酿造了一个浓郁的农村文化氛围,使小小的圩镇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声有色……那一年,我被评为全县优秀乡镇文化站长;那一年,我在国家级、省级文学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20多篇,还被县委宣传部、县文联评上了全县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 小小的书屋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小小的书屋,经历了两年多的磨难,留下了书香岁月情怀,小小书屋促我成熟,也让我懂得了在人生的道路中爱拼才会赢的哲理。 1993年,我被选调到[[吉安]]市一座投资两亿多元的安村水电程建设指挥部担任宣传员,我把水电工程的宣传做到北京,《中国水利报》《长江水利报》等报刊几乎隔三差五刊发我采写的水电建设新闻,文艺副刊也时有小小说、散文见报。一年后又被县公安局选聘从事公安宣传、文秘工作。在遂川警营,一切从零开始,从学法到学艺,转变写作角色,我就像一条小鱼儿,跃入了[[大海]],迎风破浪勇往前行。《人民公安报》让我斩头露角,一篇篇[[公安]][[新闻]]报道,文艺通讯,纪实文学,警方特稿不断在《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社会与法》《法制与新闻》等法制报刊发表,每年上稿300余篇,成为公安新闻,文学创作达人,尤其是《人民公安报》有一天的报纸8个版面3个版面刊发我3篇稿件,开创了基层县级通讯员写稿上国家部级报刊历史之最。我一边写新闻,一边创作文学作品,写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2014年9月写进京城鲁迅文学院。25年警营写稿创作,塑造了许多公安英模,成为全国、全省公安系统学习榜样……我被[[江西]]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宣传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三次、嘉奖8次,无论取得了诸多荣誉,我依然不忘家乡那间小书屋,笔耕不缀,为宣传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平安创建竭尽全力。 在乡镇工作15年,来到警营又是25年了,不知不觉四十载如流星而逝。虽然即将退休,但我依然执着写作,始终坚持不懈。 我是从家乡那间小书屋走出来的一位[[文化]]流浪者,与家乡父老乡亲们结下永远情结。我时常想念家乡那间小小的书屋,它在我心中永远是那么的伟大、宏伟壮观。 书香岁月,温馨留念。人生的道路少有一帆风顺。家乡的这间小书屋,我有过汗水和泪水,有过失败和成功,但赐予我更多的是喜悦和收获。<ref>[http://www.cnxbsww.com/search.asp?gjz=%E6%A2%81%E8%B7%AF%E5%B3%B0 中国西部散文网]</ref> ==作者简介== 梁路峰,男,笔名:露锋,[[江西]][[遂川]]县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故乡的小书屋(梁路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