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鄉的小書屋(梁路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故鄉的小書屋》是當代作家梁路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故鄉的小書屋

歲月如梭,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

闊別「中國金橘之鄉」古鎮——井岡山下的堆子前鎮已經25個春秋。

如今,我時常坐在喧囂繁華的臨街窗口,思念家鄉那間瓦棚小書屋。那間流落於圩鎮街邊的小書屋,是生我養我、哺育我成長的搖籃。那一段甜酸苦辣的日子,常常讓我流連忘返。

朝昔夢裡橘園歸,書香蹉跎歷在目。1978年高中畢業以後,我應聘到堆子前公社擔任稅收助征員、文化站工作人員。在這段涉世之初的日子裡,我隨公社幹部下鄉竄戶,跋山涉水,結識了許多勤勞樸素、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父老鄉親。關於金橘的傳說和許多金橘的故事,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剛剛步入社會,怎樣做人做事,怎樣才能有所作為,我很茫然。這種渴求,在那些年一直使我苦惱,使我焦慮,常常不知所措。有一天,我望着一片片被父老鄉親們打造得綠油油的橘園時,不禁肅然起敬,豁然開朗。我被他們的執着追求、勤奮耕耘、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感動。受此啟發,突發奇想,何不把父老鄉親們的精神廣傳遠播,把他們種植金橘、培植金橘的精神發揚光大?於是我有了一股衝動,那種衝動,使我邁進了從事耕耘金橘文化的園地,我拿起了手中的筆,至此與橘園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1年,我被安排到了社辦企業副食品商店當營業員。在這段時間,我與成千上萬的農民朋友打交道,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許多優良品德,懂得了誠實做人、紮實做事的道理。我時常回味他們的諄諄教誨,至今記憶猶新,可以說受益終身。1983年,鄉里興辦起了金橘加工廠——遂川縣笑迎食品廠,我又被選入廠里當會計員,我扎進數字堆里,不斷拔弄算盤和表格,第二年被評上了全縣優秀會計員,第三年考取了助理會計師資格證。第三年下半年,我被100多名職工全票當選擔任廠長。於是,我開始履行廠長職責,精心研製開發金橘果脯、飲料、罐頭等二十多個系列產品,抓產供銷一條龍生產,產品暢銷國內外,食品廠成為全省鄉鎮企業骨幹「明星」廠……就這樣,我在廠子裡一干就是整整八年。

八年艱辛。1990年,商界風雲突變,鄉鎮企業徹底改制。面臨下崗,我陷入了一場浩渺的困惑之中,就像一條沒有航標的小船,在江海中漂漂蕩盪,沒有歸宿,只有焦急、憂慮和痛楚。

就在我瀕臨絕望的時候,我忽然想起了家鄉那片橘園,因為那片橘園裡,有父老鄉親們勤奮耕耘、艱苦拼搏的精神,它時刻在召喚我,鼓舞着我,只有努力奮鬥、激流勇進才有出路。為此,我重新提筆,向鄉政府毛遂自薦到鄉文化站去工作,去宣傳那一片橘園,那片純情而輝煌的紅色聖地。我的自薦被採納,但條件是,自食其力,只發30元生活費,工資自籌。沒有退路,更不容我選擇,我只好背水一戰,下定決心:干!回到文化站,面對一無所有的艱難困境,我向銀行申請貸款辦書店,銀行根據我的實際情況,給予貸款2000元,然後我又向父母借來2000元現金,決定在堆子前圩鎮的供銷社與社辦企業兩棟房屋之間不足兩米寬的屋檐下辦一間20平米的文化小書屋。

這間小小的書店原來是街道房屋與房屋之間的一個小便處,我清掃後,蓋起了避雨瓦棚,但依然臭氣衝天,污氣難聞。而這塊小小的地方,由於社辦企業主任出面協調供銷社同意,每月還得要我交納租費60元,事到臨頭,我只好認了。店小不安全,我搭建了一張小床鋪,吃住在小書屋。小書屋蓋起來後,我跑文化、工商部門,辦齊了工商、稅務、文化營業執照,接着跑新華書店,郵政書店批發圖書,忙碌了半個多月終於開張了。開張的第二天,天空中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兩棟磚瓦房屋與屋之間的排泄的雨水夾在一起沖入小書屋瓦棚沙沙作響,瓦棚屋頂就像一條小溪,川流不息,嘩嘩流淌,這天夜晚,我一夜無眠。

有了小書屋,更有了我寫作的用武之地。九十年代農村農民兄弟愛讀書,小書屋在我的苦心經營下做得風生水起,吸引了井岡山下方圓百里成千上萬的農民兄弟的青睞,我一邊經營小書屋,一邊潛心寫作,一篇篇小小說、散文、詩歌作品在全國各地雜誌報刊發表。

天有不測風雲。一個春夏之交的晚上,雷雨大作,狂風肆虐,兩棟房屋排水溝流下來的雨水如山洪暴發,噼里啪啦往小書屋的屋頂鋪天蓋地傾泄,頃刻間小書屋房頂的瓦片被瘋狂的雨水沖開了許多條裂縫,小書店變成了小溪流,我從床上爬起來,把書架上的書籍全部集中在書柜上,用塑料布蓋住,然後找到塑料薄膜蓋住睡覺的被子。可是晚了,被子全部被雨水淋濕。傾盆大雨,無法阻擋,兇猛的雨水把書柜上的1200多本書籍全部淋濕,深更半夜的,我站在這間陰暗低矮的小瓦棚,禁不住失聲痛哭起來,我心痛那些書被淋濕,那是我向銀行和父母借來的4000元投資啊,書的本錢都還沒收回來,可怎麼向父母交待?水災並沒有嚇倒我。第二天雨過天睛,我請來泥工木匠,把小書屋的瓦棚加固,蓋上了兩層瓦楞,把小書屋的房頂蓋得嚴嚴實實的,滴水不漏。此後,無論下多大的雨,小書屋安然無恙。

可是,小小的書屋哪能供養得起一家妻兒老小?我苦心經營下,一個月還賺不來90元。小孩讀小學,妻子在家種田,家裡還有兩個弟弟,只有父親的300多元工資維持生計,母親和妻子每隔三兩天送米送菜到圩鎮上來。我微薄的工資,不夠十天的生活開支。半夜睡在床上,我轉輾難眠,抱着睡在身邊的兒子,不禁淚眼婆娑,我該怎麼辦?我感到絕望了,我想放棄小書屋,回家去種田。

父親得知我要退怯後,來到我的小書屋為我鼓勁,給我經營策略,讓我改變經營方式。父親為我申請了一份擺攤的營生,圩鎮三天一圩,我擺起了日雜品攤子。此後每圩收入有三四百元,使我有了生活的依靠。我重新點燃了希望,召喚起了我堅守小書屋的信心。

我沒有放棄小書屋。經過一番細心經營,不久我把這間小小的書屋打造成為父老鄉親們喜聞樂見的農友之家,成為農民朋友的知音小屋。也就在這間小小的書屋,我結識了許多有識之士、新老文友、農民兄弟,他們為我銷書、賣書、購物,每當逢圩日忙不過來,他們主動幫我接送貨物,介紹顧客,他們不但在經濟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在我文學創作的背後,更是我堅強的後盾。

我一邊經營小書屋,一邊采寫新聞報道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路線,為提高金橘知名度、傳播科技知識,傾獻了全部精力。一批批宣傳金橘產供銷的新聞報道分別在《人民日報》《農民日報》《工人日報》和《江西日報》《信息日報》《井岡山報》等60多家報刊發表。同時,我組織了一支文藝演出隊,自創自編自導自演,深入鄉村演出,釀造了一個濃郁的農村文化氛圍,使小小的圩鎮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有聲有色……那一年,我被評為全縣優秀鄉鎮文化站長;那一年,我在國家級、省級文學報刊發表文學作品120多篇,還被縣委宣傳部、縣文聯評上了全縣文學藝術創作一等獎。

小小的書屋是我人生的轉折點。

小小的書屋,經歷了兩年多的磨難,留下了書香歲月情懷,小小書屋促我成熟,也讓我懂得了在人生的道路中愛拼才會贏的哲理。

1993年,我被選調到吉安市一座投資兩億多元的安村水電程建設指揮部擔任宣傳員,我把水電工程的宣傳做到北京,《中國水利報》《長江水利報》等報刊幾乎隔三差五刊發我采寫的水電建設新聞,文藝副刊也時有小小說、散文見報。一年後又被縣公安局選聘從事公安宣傳、文秘工作。在遂川警營,一切從零開始,從學法到學藝,轉變寫作角色,我就像一條小魚兒,躍入了大海,迎風破浪勇往前行。《人民公安報》讓我斬頭露角,一篇篇公安新聞報道,文藝通訊,紀實文學,警方特稿不斷在《法制日報》《人民公安報》《社會與法》《法制與新聞》等法制報刊發表,每年上稿300餘篇,成為公安新聞,文學創作達人,尤其是《人民公安報》有一天的報紙8個版面3個版面刊發我3篇稿件,開創了基層縣級通訊員寫稿上國家部級報刊歷史之最。我一邊寫新聞,一邊創作文學作品,寫小說、報告文學、散文、詩歌,2014年9月寫進京城魯迅文學院。25年警營寫稿創作,塑造了許多公安英模,成為全國、全省公安系統學習榜樣……我被江西省公安廳評為全省公安宣傳先進個人,榮立三等功三次、嘉獎8次,無論取得了諸多榮譽,我依然不忘家鄉那間小書屋,筆耕不綴,為宣傳家鄉的經濟建設和平安創建竭盡全力。

在鄉鎮工作15年,來到警營又是25年了,不知不覺四十載如流星而逝。雖然即將退休,但我依然執着寫作,始終堅持不懈。

我是從家鄉那間小書屋走出來的一位文化流浪者,與家鄉父老鄉親們結下永遠情結。我時常想念家鄉那間小小的書屋,它在我心中永遠是那麼的偉大、宏偉壯觀。

書香歲月,溫馨留念。人生的道路少有一帆風順。家鄉的這間小書屋,我有過汗水和淚水,有過失敗和成功,但賜予我更多的是喜悅和收穫。[1]

作者簡介

梁路峰,男,筆名:露鋒,江西遂川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