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8.105.15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故乡的高度(林筱) 的原始碼
←
故乡的高度(林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故乡的高度'''<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6621994/pexels-photo-2662199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故乡的高度》'''是[[中国]]当代作家林筱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故乡的高度=== 离开故乡多年,梦里的故乡[[依然]]是儿时的模样。可是,一旦回到故乡,看到面目迥然,已找不到儿时的感觉。 我家后面是延绵不断的[[山脉]]。山上长着松树和杂木,郁郁葱葱。地面覆盖着各种植被,生意盎然。虽然不能说走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但大部分的山还是留下我的足迹。山上有无穷的[[情趣]],那是我们的乐园。采蘑菇,摘野果,到山冲里放牛,种田,都是农家子弟的必修课。 靠山吃山,这是祖辈留下的[[遗训]]。儿时最难忘的莫过于挖掘松树的根蔸,老家称挖柴头。松树砍伐之后,我和小伙伴们就扛着锄头和斧子上山。先用锄头把树头四周的泥土挖开,接着用[[斧头]]砍断主根和侧根,然后将柴头挑回家,劈开晒干。每逢圩日,大伙就挑到镇里卖,镇里的人用来烧火做饭,当时还没有煤气。我当时年纪小,力气也有限,[[最多]]也就挑五十斤左右。从家到圩镇约莫五六公里,路上,我们总是走走停停,歇歇脚,才又继续赶路。 到了集圩,卖柴的人多,而买柴的人很少。来一个人询问就如同遇到救星,眼巴巴看着他,也不懂得讨价还价,只要能卖出去就开心得不得了。好不容易卖出去,换回了几毛钱,也不交给[[母亲]],自己就花掉了,在镇里吃点河粉,喝点薄荷水等。那时候穷,家里吃不上河粉、面条之类的东西,只有逢年过节时,才有可能吃到米粉,那是难得的[[美食]]了。 那时候,我总觉得山很高,很[[陡峭]]。大山与我,仿佛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在山脚下,觉得自己极其渺小。登上了山顶,极目远眺,豁然开朗,虽然没有读过杜甫的《望岳》,但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和意味还是有的。 后来考上大学,离开家乡,到了省城,毕业后又分配在外地工作。尽管也时不时回家,但很少再到山里去。多少年后,当我再度进山回访时,感觉一下子异样起来,从前巍峨的群山变得那么低矮,形同丘陵。“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或许正应了这句话,去过泰山、衡山、华山、黄山、嵩山、峨眉山、庐山等名山之后,再回到故乡时,家乡的山那么小,不像是山了,确实让我感到无尽的失落。 我希望家乡的山,无论在眼里,还是在心里,永远都是那么高大伟岸,繁茂鲜活,它见证了我生命的起点,刻录了我成长的足迹,也承载着祖辈对我的希望。一草一木、一石一径,无不代表着故乡的厚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无法提升故乡的山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助长其精神和品格 <ref>[https://www.bidushe.cn/prose/xiandai/ 必读社]</ref> ==作者简介== 林筱,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故乡的高度(林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