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72.5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断章•黄河故道行(苗蕾) 的原始碼
←
断章•黄河故道行(苗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断章•黄河故道行'''<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3095201/pexels-photo-13095201.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断章•黄河故道行》'''是[[中国]]当代作家苗蕾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断章•黄河故道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每当想起这句诗,黄河的滔滔浊浪便会在我的心中激情澎湃。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到黄河边,站在高高的山崖之上,俯瞰黄河的滔天之势,却一直未能成行。虽未能一睹黄河主流的浩荡雄风,却有幸领略了宿迁境内的黄河故道的风情。那是多年前,我们几个文友相约,决定行走黄河故道,领略故道风光,采撷奇闻轶事,梳理故道历史沿革和文化积淀,见证宿迁[[发展]]历程。由于特殊原因,仅仅走完了宿城境内的黄河故道,活动便告夭折,但黄河故道还是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 烟雨迷蒙走黄河 早上八点开始,天空便飘起蒙蒙细雨。八点半左右,行走黄河故道一行文友,便齐聚政府广场,驱车前往黄河故道行之第一站,王官集。汽车不急不慢的行驶着,经过雨水洗礼的行道树绿得炫目,两旁的村庄在雨里静默着,仿佛在等待一场盛事的来临…… 九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王官集[[文化]]站,安排接待我们的镇领导早已在门前迎候我们,让我们内心感到丝丝[[温暖]],由于邀请的摄像人员因事耽搁未能及时赶到,文化站长便邀请我们先参观该镇的乡贤馆,刚踏上二楼台阶,一行醒目的大字便深深吸引了我,那是关于价值观的一段阐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对于一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来不及细细品味,便已步入乡贤馆内。馆内灯光柔和,静谧而温情。在柔和的灯光映照下,一个个先贤名人、教育楷模、人民公仆、文化名家、军旅精英、创业大雁等乡贤形象逐一展现在我们眼前……乡贤馆的建立,既为该镇乡贤搭建了一座桑梓之桥,留住了浓浓的乡愁,更展现了该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该镇文化建设的大格局…… 参观完乡贤馆,恰好摄像师也已赶到。我们便驱车前往该镇境内的黄河故道。[[雨]],时大时小,时下时停,加之乡村道路狭窄湿滑,因此,我们的车也是开的小心翼翼,穿过一大段羊肠小道,来到该镇与睢宁交界的一处村落,向导告诉我们,前面就是朱海村,黄河故道从此在宿迁另起一行。但道路泥泞,汽车无法行驶,只能徒步前往。我们便下车,将车泊在一农家门前,当了解我们一行是为了挖掘黄河故道文化而来,他们既好奇也更[[热情]],对于我们将车停在他们门前也不介意,淳朴的民风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我们一行沿着泥泞村道,步行800米左右,来到一条河边,由于是初次探访,不敢确定此河是否就是古黄河,便去询问一位在雨中劳作的村妇。在得到她的证实之后,我们才确信此刻横贯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古黄河,我们的脚下,便是黄河冲击而成的滩涂。河道不是很宽,但河水清澈,水中水草曳曳,宁静而深邃。站在岸边,放眼远眺,整条河流逶迤蜿蜒,确有九曲十八弯之势。 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但是我们谁都没有撑起伞的意思,就这样静静地站在岸边,任雨点淋湿我们的头发、衣服,看雨点滴落黄河,溅起点点水花,遥想当年黄河夺泗入淮的滔天之势,想起在这滔滔的黄河水之下,冲毁了多少田园和家舍,带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不由得感慨万千。但历史不会重复,时代却在发展,看黄河两边淤积而成的沃野,绿油油的庄家长势正旺,在蒙蒙的细雨中劳作的人们,偶尔抬起头仰望一下天空,那不是对雨的抱怨,而是对天的感恩,这是一场及时的雨哦,久旱的田野需要她的滋润…… 在河边站了很久,感谢摄像师,忙前忙后,脸上挂满了雨水,但更多的是汗水。拍照留念后,我们便去下一站,朱海水库。站在道路边,放眼望去,细雨中的朱海水库,烟雨迷蒙,如今已改造成了千亩鱼塘,时不时能看见一两尾鱼跃出水面,展现出丰裕的渔家[[心情]]…… 在回程途中,经过万林村时,雨越下越大,便下车在一家超市里避雨。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万林村就以植树造林成绩突出而闻名。据了解,1960年初冬的一天上午,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一行数十人,风尘仆仆地从徐州来到宿迁检查植树造林工作。当他了解到王集公社的蔡庄大队,发动组织青年、妇女、少年儿童,在骆马湖畔的古黄河滩,营造共青团林、巾帼林、红领巾林,培育“五四”苗圃、“三八”苗圃、“六一”苗圃,胡耀邦听了很高兴,马上驱车前往视察,并亲自栽了一棵树,同时对陪同的县、公社负责人说:骆马湖大堤,古黄河两岸,可以造百亩大林、千亩大林、万亩大林。植树造林是大办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和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推广良种等一样重要。并手书“万林村”三个大字。现在,这三个大字就刻在万林村的主街道的一块石头上,红艳艳的三个大字在雨中更显夺目。现在的万林村,真的是名副其实,绿树成荫,果树成林,春可赏花,秋可摘果,夏可纳凉,冬可御风,实在是个绝好的居处。但是雨太大,不能进林欣赏,实在有点遗憾。 中饭后,我们再次来到黄河故道,补拍了一些照片,便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在回去的路上,今天虽说有点行程匆匆,天不作美。但一想到我们此行的目的,便又释然,是啊,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便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今天,我们一行价值观相同的人走到了一起,为了黄河故道文化的挖掘,打捞属于故土的乡愁记忆,传承地域特色的文化风情,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啊,用一位文友的话说,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宣传自己呢? 二 、黄河教会了我们…… “行走黄河故道”活动启动至今,已历时一个多月,其间的快乐与艰辛自不待言。在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也许,在我们行走的途中会有骄阳烈日的炙烤,骤雨泥泞的跋涉,蛛丝马迹的寻觅;也许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也许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这是文化寻觅、历时挖掘必须直面的问题。今天,行走在南蔡乡境内的黄河故道,更加深刻地应验了这段话。 上午九点半左右,我们一行抵达南蔡乡政府。乡领导亲自接待了我们,该乡对地域文化挖掘的高度重视让我们深受感动。进入接待室,乡政府请来的十几个老人正在等候我们。他们都是当地的老人,对当地人文历史有着丰富的记忆,希望对我们梳理和挖掘该乡乡愁文化有所帮助,他们的准备工作做得如此到位,再一次让我们感动不已。 乡领导向各位老人介绍了此次文化活动的目的,并对我们的到来表达了诚恳的谢意,随后我们便和老人们闲聊起来。提到当地的历史文化,老人们的记忆的闸瞬间打开——谈到当地国画大师苏葆桢,忆及他的“苏葡萄”,对他精湛的技艺和完美的人格赞叹不已;提到他的儿子苏甦技艺不输其父;提到他的一个侄儿由于生活所迫,卖了苏老先生送给他的唯一的画,大家都唏嘘不已,为这精品之作的流失而扼腕……谈到当地徐牌坊,我们一起探讨交流徐牌坊的原址与规格,收获匪浅;更让人激动的是,老人们忆及当地规模最大的庙宇陈大庙,我们为之一振,对于陈大庙他还是首次听说,因此,就庙宇的规模、式样、所供神佛等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其中一位文友当场手绘庙宇简图和老人的记忆进行对比,在老人的肯定下,我们初步判断此庙应为官庙,且规模较大,相当具有研究挖掘价值,并决定活动结束后抽出时间单独前往,找到当地老人进行深入挖掘…… 可惜的是,这些宝贵的文化遗存早在文革时期已被摧毁殆尽,那些曾经的辉煌只化作零星的碎片残存在老人逐渐模糊的记忆之中,如果再不挖掘整理,必将随着时间的流失永远陈埋在黄河两岸淤积的滩涂之中,或许再也难见天日…… 在和老人的交流中,我们收获颇丰;随后,我们参观了该乡的乡贤馆。馆内布置精巧,四面雪白的墙壁上悬挂着当地古今乡贤照片,辅以文字介绍其生平和功绩,众多的古今乡贤默默述说着该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看似朴拙的文字中,流淌着古黄河的野性与执着,灵动与睿智,厚重与雄浑!在乡贤馆中部,陈列着许多较为古老的农具,锈迹斑斑的容颜彰显出历史的沧桑和农耕文化的缩影,见证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它们默默地蹲在历史的角落,仿佛一个个睿智的老者静观历史螺旋式前进,不悲不喜…… 随后,我们去寻访该乡境内的黄河故道。车行大约十分钟,古老而年轻的黄河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此段古黄河,在南蔡乡的精心改造下,别有一番风味。新建不久的黄河大桥,桥面平坦宽阔,桥身笔直挺拔,确有“一桥飞架南北”之韵味;站在桥上向下望,古老的黄河水尤为清澈,漾着细微的波纹,摇曳着柔嫩的水草缓缓流淌;岸边,绿树成荫,浓密的树荫倒映在水中,又使原本清澈的河水染上浓浓绿意,散发着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岸边,有几个垂钓者,悠闲自得,大概他们目的不在钓鱼,而在于借这悠悠黄河水洗刷先期劳作的辛苦,借这两岸自然风光愉悦心情吧…… 极目远眺,水天一色,黄河在几个转弯之后的隐匿处,耸起一座高大的钢铁建筑,据说正在修建高铁,我想,如果高铁建成,急速前行的高铁从宁静古老的黄河边穿过,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时代在发展,黄河在流淌,高铁引领我们穿向未来,古黄河却永远教会我们俯下身子,去倾听大地的心音,去怀念那悠悠过往! 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永远挖掘不完,就像这眼前的古黄河,他流淌的绝不仅仅是千古之水,更是深厚凝重的华夏文化…… 三 、烂漫的图腾之旅 在走完王官集、双庄、皂河、南蔡、湖滨新区的黄河故道之后,由于特殊原因,活动不得不中止,走完宿迁境内的黄河故道已经不可能,虽有丝丝遗憾在心中,但就这一段故道之旅,我们还是收获颇丰。回顾走过的路,可以说,这是一次温馨的浪漫之旅。因为我们欣赏到了一路迷人的风光——看晨曦吐丹,斜阳铺霞;看荷叶田田,清香流韵;看乡村闲卧,鸡犬相闻;看风吹劲草,雨打芭蕉……旅途给了我们满腔的诗情画意! 这也是一次心灵的图腾之旅。因为黄河之神在那儿等着我们,因此,我们怀着一颗虔诚之心,这颗虔诚之心,让我们无限接近了心中的图腾——他无条件地给我们展示了黄河改道的沧桑历程;他以沉默的诉说给我们讲述了关于黄河的轶事奇闻;他献出了一把黄河土,让我们掂量到[[历史]]的厚重;他涌出了一股黄河水,让我们品味到流动的执着……虽未走完宿迁黄河故道,但我们的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得以重重的丰厚,因为,我们是带着满腔的虔诚在行走! 这更是一次艰辛的[[文化]]苦旅。余秋雨在他的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中这样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今天,我们行走黄河故道,就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太少,甚至是对我们宿迁的历史人文知道的太少,我们这样做,除了丰厚我们自己,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梳理宿迁黄河故道历史沿革和文化积淀,搜集宿迁风土人情和民间[[故事]],推介宿迁本土[[文化]]和旅游资源,展示宿迁人文风貌和发展成就,展现现代宿迁人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以及宿迁人文的高度自觉。 愿早日能将宿迁境内黄河故道走完!<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苗蕾,[[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公安文联副主席,宿城区作协副主席。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断章•黄河故道行(苗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