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24.1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新马克思主义 的原始碼
←
新马克思主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201/38c903f8622a445793aa4bd0cddb6036.jpe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12328620_121106822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新马克思主义'''是特有的名词术语。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米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ref>[https://cul.sohu.com/a/589931538_120758009 楔形文字发现后,明明300年没人能看懂,后来为何突然被破译了?],搜狐,2022-10-03</ref>,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ref>[https://www.sohu.com/a/205780386_100024029 啥是丁头字?圣书字?腓尼基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字母?还是西奈体?],搜狐,2017-11-21</ref>,三是3300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于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文字的发展未曾断裂,从商代一直传承至今,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名词解释== “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西方出现的新意识形态,属于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思潮。作为一种反资本[[主义]]的西方激进批判[[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已发展成为一支当代西方左翼的重要力量,它以独特的理论视角、对资本主义文化尖锐的批判,开辟了西方左翼批判的新的理论空间,作出了有意义的学术贡献。 新马克思主义是与l9世纪经典马克思主义、20世纪制度社会主义所实行的马克思主义不同的“另类”马克思主义。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它具有深厚、复杂的西方文化思想渊源,它是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其他意识形态和理论学说杂交生成的产物。其中有些流派和代表人物是准马克思主义的,有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但在批判和反对资本主义这一点上它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相同的。应该说,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脱离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 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背景及其发展分期 新马克思主义形成及发展的背景。一方面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西方没有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无产阶级革命与西方工人阶级渐行渐远,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西方胜利的希望渺茫;另一方面是由于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运动向西方的推进遭遇挫折。东方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种种失误。特别是苏东剧变,使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对西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前途和命运感到茫然,因而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怀疑。 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欧洲革命前后“新马克思主义”的初创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时期、二战后“新马克思主义”的兴盛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后“新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发展时期。 以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为代表的初创时期的“新马克思主义”者是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反思的一代,他们分析了西欧资产阶级统治的特点及其复杂性,主张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在民主化高度发展的西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出了不同的认识。 法兰克福学派是新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象征。是在卢卡奇等第一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客观上被迫淡出西方革命实践之后活跃起来的新一代左翼理论家,是学院派专业人士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他们的社会批判理论不同于第一代“新马克思主义”者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思索,他们在革命失败后告别革命,远离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反对阶级斗争,主张走一条非无产阶级革命的、激进的反资本主义的学术批判道路。 二战后,在新马克思主义的兴盛时期衍生出了形形色色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和思潮。它们承续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线索,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以结构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一时期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流。历经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至1968年新左派学生造反运动之前,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已整整50年没有发生过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在西方没有成功使战后“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均质疑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效性,在西方1968年运动中,新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反叛的一代以非马克思主义的新的激进革命动力论为这一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成为“新左派”的理论代言人。 在20世纪后30年西方社会的剧烈变动和冷战后的全球化进程中,新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以“后现代主义”为取向的文化革命,多元化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成了70年代以后崛起的“新社会运动”的多元理论基础。这一时期的“新马克思主义”从非政治的社会多元主义出发,认为工人阶级政治已成为一种政治保守主义,阶级政治已经不适用于西方代议制民主条件下的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因此主张以结合多元的社会政治力量的激进民主,取代工人阶级政治和无产阶级革命。 新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学术传统与特点 通过对新马克思主义四个历史时期的梳理,可以看出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共同学术传统的理论现象。这一论点是由英国《新左派评论》主编佩里·安德森率先提出的,他指出,“新马克思主义”在其多样性发展中具有共同线索、共同主题和共同特点,这使之有别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像是一种马赛克,由各种互不相同、常常是相互冲突的理论镶嵌而成,体现了不同流派和内容的多样性。 安德森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其理沦的优点是与他们各自所属的巾东欧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和思想上不可分割。而“新马克思主义”则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内部形成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学术结构” 其首要的、根本的特点是:它在结构上与政治实践相脱离。这一特点在二战以后20世纪的下半叶依然没有改变,即使在70年代后,“新马克思主义”的多样化发展呈扩张之势,但“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持续至今的共同的、根本性的特点仍是理论脱离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 这一根本性的特点派生了“新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特点:第一,由于理沦脱离实践.“新马克思主义”走上了一条纯学术道路,实现了形式上的学术化转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一代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是革命者,他们从来不在大学谋取学术职位,其研究与中东欧的大学体制无关。“新马克思主义”第一代理论家卢卡奇、葛兰西等还保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践的传统特点。自法兰克福学派以来,“新马克思主义”已经与革命政党、工人运动和工人阶级没有任何组织上、思想上的关联。二战以后,“新马克思主义”完全转入大学校园,“新马克思主义”者多为大学教授、研究机构和专业刊物的专职学术研究人员.研究“新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职业生涯和谋生手段,“新马克思主义” 成为专业学术主题,其语言方式也日益术语化、专业化,变得晦涩难懂。 第二,“新马克思主义”主要从事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这是其理论脱离实践的又一表现。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主义代表着“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两次高潮。前者主要是从观念和个人伦理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的人性异化,后者则从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多样性的高度否定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基因。这两次文化批判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起了关键作用。 第三, 由于长期脱离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新马克思主义” 成为与资产阶级哲学文化主流思潮杂交的产物。“新马克思主义”不可避免地与当代资产阶级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卢卡奇深受韦伯、席美尔、狄尔泰的影响;葛兰西的《狱中扎记》中有唯心主义哲学家克罗齐的烙印;法兰克福学派在总体上处于弗洛伊德主义的辐射之下;法国思想家萨特本人在走向马克思主义之前就是海德格尔存在主义阵营中的一员,等等。尽管“新马克思主义”在各个时期使用不同的话语系统,常常显示 异常多样的形式,但是,其各派别的共同点是:它们始终处于欧美唯心主义和其他资产阶级哲学文化思潮的影响之下,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主流理论相混杂的产物,这一点被安德森看作是新马克思主义传统中最为突 的一个特性 还有一个应该指出的特点是:“新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西方一种激进的政治思潮,从未放弃过反对资本主义的立场,它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的左翼思潮和理论,始终保持了对资本主义不妥协的批判态度。在政治上,它不认同资本主义现行制度;在文化上,它对资本主义采取彻底的拒绝和批判态度。“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逻辑和实实在在的经济政治现实弊端,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路径。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新马克思主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