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196.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更漏子·背江楼 的原始碼
←
更漏子·背江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更漏子·背江楼》</big> ''' |- | [[ File:20838384384444.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s://p3.ssl.qhimgs1.com/sdr/400__/t016c80126ceacc7519.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zhigou.com/merchant/28895/baojia404973.html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更漏子·背江楼》 创作年代: 唐代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温庭筠]] |} '''《更漏子·背江楼》'''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诗。 此词有“归帆渡”之句,当时飞卿自京口北渡[[长江]]归家途中作。会昌二年(842年)春自吴中游越中,约同年秋折返吴中。此词有“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等句,当是会昌三年(843年)暮春自吴中归长安途中所作。<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811ebf6ba795.aspx 《更漏子·背江楼》] 古诗文网</ref> ==诗词正文== {{Cquote|<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更漏子·背江楼》>|<诗词名句网>}} ==译文== 背倚江边楼阁,面对海上新月,听城头角号声呜咽。长堤在柳的舞姿中轻轻摇动,小岛在暮烟里渐渐隐没,两行雁群纷飞似离别。 在那京口渡头,他的归帆已上路,正是花落春暮的时候。守着燃尽的银烛,看天边渐渐低垂的北斗,听村落一声鸡鸣似把晨曲奏。 ==赏析== 此词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有很大分歧。许多学者认为是写闺中女子的怀远深情。开头三句,女主人公倚楼望远,眼见海月初升,耳听城上角声呜咽。这里暗写一个“思”字;“角声呜咽”,烘托出愁情。接着三句,触景生情,由近而远分别写到堤柳拂动,烟岛朦胧,征雁两行,层次井然,景中寓情,尤其是“两行征雁飞”一句,寓当初分手情景,写此时悠悠离情,蕴籍含蓄,颇为人称道。 下片镜头变换,转写游子欲归,以从对方写来的方法来升华思妇的感情。换头三句,从虚处落笔,以虚写实,更见主人公此时离愁之深,相思之苦。“路”“渡”等词,显示了游子思归的心意,日夜兼程,特别是“正是芳菲欲度”句,点明时候已经是暮春,良辰美景难再。末三句亦写从夜到晓,是游子所见所闻,从银烛孤照到村落鸡啼,表明旅途的广阔与清凄,也写出了游子的孤寂与思亲情绪。最后以景结情,韵味深长。 整首词写主人公的怀远深情,沿着由夜到晓的时间流程,通过其所见、所闻、所感,从景象中透出,从旁处托出,层次分明,意境深沉。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此词属于羁旅行役词,纯为基于个人行旅生活体验的自我抒情之作,而非类型化的代言体。全篇境界开阔,格调清新,与闺情词不同。 ==作者简介== [[温庭筠]]<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c367ccd8cd08.aspx 《温庭筠简介] 古诗文网</ref>(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多犯忌讳,屡举进士不第;又好讥刺权贵,取憎于时,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终生潦倒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客于江陵。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新唐书》云:"彦博裔孙廷筠。"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a67fd456634e6d5?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温庭筠此诗平淡深情,写出了世上最奇特的友情,热爱生活的人才懂] 快资讯,发布时间;2019-10-20 08:44</ref> [[File:曹植22666.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b67e1fce360148b68d83dd5184b0b210_th.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31647026_578913 图片来源]]]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温庭筠父亲去世,温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段文昌出镇淮南,温庭筠与段成式随之到江淮吴中一带。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调任荆南节度使,温庭筠与段成式随之到荆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温庭筠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后,温庭筠告别段成式离开西川北上长安(今陕西西安)。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新唐书]]》云:"彦博裔孙廷筠。"[[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温庭筠父亲去世,温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段文昌出镇淮南,温庭筠与段成式随之到江淮吴中一带。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调任荆南节度使,温庭筠与段成式随之到荆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温庭筠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后,温庭筠告别段成式离开西川北上长安(今陕西西安)。 ==视频== <center>'''文人词鼻祖温庭筠 '''</center> <center> {{#iDisplay:s0393jfh94c|780|460|qq}} </center> <center>'''与诗书在一起 温庭筠(上)'''</center> <center> {{#iDisplay:y0160cocuqy|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更漏子·背江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