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8.94.1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斯 的原始碼
←
李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先秦人物信息框 |名称=李斯 |图像= [[File:李斯2.jpg|缩略图|居中|[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3d1670102vq9z.html 原圖連結]]] |图说= |别称= |姓= |氏=李 |名=斯 |字=通古<ref name="kaozheng2">[http://www.guoxue.com/?people=lisi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ref> |別名= |别字= |谥號= |时代= [[楚国]]-[[秦朝]] |国家= |身份=[[秦朝]][[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法家]]學說代表人物 |官位= [[左丞相]] |爵位= |出生日期=前284年<ref name="kaozheng2">[http://www.guoxue.com/?people=lisi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ref> |出生地点= [[楚國]][[上蔡縣|上蔡]] |逝世日期=前208年秦曆七月 |逝世地点=[[秦朝]][[咸陽]] |在位年代= |父= |母= |正妻= |妾= |夫= |子女=子[[李由]]等数人,女数人 |太子= |都城= |居所= |墓葬= |著作=《[[谏逐客书]]》、《[[仓颉篇]]》等 }} '''李斯'''({{bd||前284年<ref name="kaozheng2">[http://www.guoxue.com/?people=lisi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ref>|前208年|catIdx=L李}})<ref name="kaozheng2">[http://www.guoxue.com/?people=lisi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ref>。[[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曾任[[秦朝]][[左丞相]],[[司馬遷]]著《[[史記]]》,將李斯和[[趙高]]併寫於《李斯列傳》,或說其字'''通古'''。 李斯,早年为上蔡郡的小吏,负责掌管文书,后和[[韓非]]师从[[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後來都成為[[诸子百家]]中[[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李斯学成后进入秦国,为秦[[丞相|相]][[吕不韦|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文信侯很赏识李斯,任他做郎官。后劝说[[秦王政]]攻灭东方六国,被任命为[[长史]]。秦王政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命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韓國 (戰國)|韩国]]水工[[鄭國 (戰國人)|郑国]]以修筑[[鄭國渠|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至[[廷尉]]。在[[秦滅六國之戰]]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李斯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尊秦王政称号为[[皇帝]]。李斯主张郡县制,反对分封制;又主张焚毁民间所收藏诸子百家之书。李斯还参与了秦朝诸多制度建设,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身,与赵高陷害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皇帝,后被[[赵高]]所害,诛灭三族。 == 生平 == === 早年生涯===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李斯年少时,曾在[[上蔡郡]]当掌管文书的小吏。有一次,他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鼠一样,只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罢了!” 于是李斯就跟[[荀卿]]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考烈王]]不值得侍奉,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在临行之前,向荀子辞行说:“李斯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万乘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布衣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鹿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难社会、厌恶功名利禄,标谤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本愿。所以李斯就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 === 入秦仕官 === 李斯到秦国之后,恰逢[[秦庄襄王]]去世,[[秦始皇|秦王政]]即位,李斯就请求充当秦[[丞相]][[吕不韦|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这样使得李斯有游说的机会,他对秦王政说:“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狠心。从前[[秦穆公]]虽称霸天下,但最终没有东进吞并山东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诸侯的人数还多,[[周朝|周王室]]的德望也没有衰落,因此[[春秋五霸|五霸]]交替兴起,相继推尊周王室。自从[[秦孝公]]以来,周王室卑弱衰微,[[诸侯]]之间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地区化为六国,秦国乘胜奴役诸侯已经六代。现如今诸侯服从秦国就如同郡县服从朝廷一样。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就象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足以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一个最好时机。倘若现在懈怠而不抓紧此事的话,等到诸侯再强盛起来,又订立[[合纵]]的盟约,虽然有[[黄帝]]一样的贤明,也不能吞并它们了。”秦王政于是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游说诸侯。对诸侯名士能收买的,赠送厚礼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杀掉。这些都是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计策,紧接着,秦王政就派优良将领随后攻打诸侯。秦王政也任命李斯为[[客卿]]。 === 受到重用 ===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原籍东方的吕不韦因[[嫪毐]]谋反遭牵连而免相。恰在此时[[韓國 (戰國)|韩国]]水工[[鄭國 (戰國人)|郑国]]以修筑[[鄭國渠|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宗室和大臣们对此事颇为不满,都对秦王政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书说: {{quote|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西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国|宋]],来[[丕豹|邳豹]]、[[公孙支]]于[[晋国|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国|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秦惠文王|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秦昭襄王|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君|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牙|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国|郑]]、[[卫国|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国|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因此,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最终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的官位也升到了[[廷尉]]。 === 謀害韓非 === [[韩非]]是一位爱好刑名[[法术]]学问的韩公子,他的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口吃]],不善于讲话,但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当时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掌握的权势用来驾驭臣子,不能富国强兵寻求任用是贤能之士,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他认为[[儒家]]用经典文献扰乱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着武力违犯国家禁令。国家太平时,君主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假誉的人,形势危急时,就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国家供养的人并不是所要用的,而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所容,他考察了古往今来的得失变化,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 有人把韓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政见到《孤愤》、《五蠹》这些书,说:“唉呀,我要见到这个人并且能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遗憾了。”李斯说:“这是韩非撰写的书。”秦王政因此立即攻打韩国。起初[[韩王安]]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吃紧,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很喜欢他,还没被信用。李斯、[[姚賈]]嫉妨韩非,在秦王政面前底毁他说:“韩非,是韩国贵族子弟。现在大王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啊。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啊。不如给他加个罪名,依法处死他。”秦王政认为他说的对,就下令司法官吏给韩非定罪。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杀。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政陈述是非,又不能见到。后来秦王政后悔了,派人去赦免他,但韩非已经死了。 ==謀害== 赵高与李斯合谋更改秦始皇的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又派使者矫诏以戍边无功和诽谤不孝的罪名赐死扶苏;以为臣不忠的罪名赐死蒙恬,将兵权交予副将[[王离]]。扶苏得到诏书后自杀,蒙恬不肯自杀,被囚禁于[[阳周]]。胡亥、李斯、赵高三人得知消息后大喜,率巡游部队从井陉山经九原郡返回咸阳。因途中路程较长遇到暑季,秦始皇的尸体开始腐烂变臭,李斯、赵高等命随从官员每车装载一石鲍鱼,来掩盖尸体散发的臭气。巡游部队回到咸阳后为秦始皇发丧,胡亥正式登基为帝,为秦二世皇帝,赵高因功加封为郎中令,在宫中辅佐皇帝。秦二世即位后又采纳赵高的建议,仿效秦始皇巡游天下、立碑刻石,威服海内。 === 判罪族灭 === 起初,赵高的滥杀无辜造成与很多人结怨,他害怕有人在秦二世面前揭露他的罪行,于是以“天子之所以尊贵,在于大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见到他的面容,所以才自称为‘朕’”、“陛下还很年轻,未必什么事情都懂”为由劝秦二世不要上朝,以免将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大臣,使皇帝显得不够圣明。他还劝秦二世深居宫中,与他和熟悉法律的[[侍中]]们在一起,等到公文呈上由他们批奏决定,这样皇帝可以纵情享乐,大臣们也不敢把疑难的事情呈报,天下的人就能称皇帝为圣明之主了。秦二世正耽于声色犬马,懒于处理政事,于是不再上朝,赵高独揽朝政。 [[赵高]]独揽朝政的行为招致了李斯等大臣的不满,赵高得知后怀恨在心,假意对李斯说:“现在函谷关以东的盗贼很多,而陛下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没用的玩物,我想劝谏但因为我的地位卑贱,可是您贵为丞相为何不劝谏呢?”李斯老早就想劝谏秦二世,但无奈秦二世常居深宫之中,想劝谏苦于无人传达,没有面见圣上的机会。赵高便在李斯面前推荐自己,说等皇帝一有空闲就立即通知他,可以趁机劝谏。赵高屡次趁秦二世在与美女玩乐的时候,派人转告李斯说陛下正好有空闲,可以进宫奏事。李斯于是就到宫门外求见,搞得秦二世大为扫兴,赵高趁机向秦二世进谗言说李斯在朝廷外权利比皇帝还大,他参与了沙丘密谋却因为地位待遇没有得到提高而心生不满,他真正的愿望是想裂土封王。赵高又诬陷担任三川郡郡守的李斯的长子李由与楚地的强盗[[陈胜]]等人有旧交,当盗贼经过三川郡时,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击,又说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秦二世于是派人调查李由与关东起义军勾结的情况。 李斯得知秦二世派人调查自己的消息后急忙上书弹劾赵高,指出赵高就是篡国弑君的[[宋剔成君|子罕]]和田常,秦二世看到奏书后不以为然,并将调查李斯的任务交予赵高。赵高将李斯投入大牢,并将其亲属宾客全部逮捕,又派人拷打李斯近千下,李斯不堪酷刑被迫招供。但李斯没有自杀,他还想要通过上书打动秦二世。李斯在狱中上书说: {{quote|可道其罪,足以死歟?臣為秦相卅餘歲矣,逮秦之陝而王之約。始時,秦地方不過敷白里,兵不過數萬人。臣謹悉意壹智,陰行謀臣,齎之金玉,使遊諸侯。而陰脩甲兵,兵飭斗士,尊大臣,盈其爵禄。故終以脅韓而弱魏,又破趙而夷燕代,平齊楚,破屠其民,盡滅其國而虜其王,立秦為天子者,吾罪一矣。地非不足也,北馳胡幕,南入定巴蜀,入南海,擊大越,非欲有其王,以見秦之彊者,吾罪二矣。尊大臣,盈其爵祿,以固其身者,吾罪三矣。更刻晝斗桶,度量壹,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者,吾罪四矣。立社稷,脩宗廟,以明主之賢者,吾罪五矣。治馳道,興遊觀,以見王之得志者,吾罪六矣。緩刑罰而薄賦斂,以見主之德,眾其惠,故萬民戴主,至死不忘者,吾罪七矣。若斯之爲人臣者,罪足以死久矣。上幸而盡其能力,以至於今。願上察視之!}} 李斯的奏书呈上之后,赵高让狱吏丢在一边不上报,恨恨地说:“囚犯怎能给皇帝上书?”赵高又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秦二世委派的御史、[[谒者]]和侍中,轮流复审李斯。当李斯想翻供时,赵高就让人严刑拷打。后来秦二世果然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还以为是赵高的阴谋,不敢再翻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赵高将判决书呈给秦二世,秦二世很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等到秦二世所派使者到达三川郡调查李由时,他已经被[[项羽]]杀死。当使者返回时,赵高就捏造了一整套李由谋反的罪状。 前208年7月,李斯被判处受[[五刑]],在云阳街市[[腰斬|腰斩]]。李斯临死前回头对排行中间的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这又怎么能办得到呢?”然后与其子抱头大哭,李斯父子随后被杀,同时被诛灭[[族誅|三族]]。民間流傳李斯死前後悔說,「吾昔與韓非同游荀卿門下,而殺韓非,今若此,豈非天乎!」 == 註釋 == {{Reflist}} * Chén Zhāoróng (陳昭容2003)秦系文字研究 ﹕从漢字史的角度考察 Research on the Qín (Ch'in) Lineage of Writing: An Exami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Writing.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Academia Sinica,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Monograph. ISBN 957-671-995-X. [[Category:秦朝军政人物]] [[Category:书法家]] [[Category:文学家]] [[Category:中國人]]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Qu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Quote/blockquote.cs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先秦人物信息框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