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斯
通古[1]
時代 楚國-秦朝
身份 秦朝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法家學說代表人物
官位 左丞相
出生日期 前284年[1]
出生地點 楚國上蔡
逝世日期 前208年秦曆七月
逝世地點 秦朝咸陽
子女李由等數人,女數人
著作諫逐客書》、《倉頡篇》等

李斯(前284年[1]-前208年)[1]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李斯曾任秦朝左丞相司馬遷著《史記》,將李斯和趙高併寫於《李斯列傳》,或說其字通古

李斯,早年為上蔡郡的小吏,負責掌管文書,後和韓非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後來都成為諸子百家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李斯學成後進入秦國,為秦文信侯呂不韋的舍人,文信侯很賞識李斯,任他做郎官。後勸說秦王政攻滅東方六國,被任命為長史。秦王政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命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國水工鄭國以修築渠道為名來到秦國做間諜,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政所採納,不久官至廷尉。在秦滅六國之戰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

秦統一天下後,李斯與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等議定尊秦王政稱號為皇帝。李斯主張郡縣制,反對分封制;又主張焚毀民間所收藏諸子百家之書。李斯還參與了秦朝諸多制度建設,對後世影響深遠。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保身,與趙高陷害秦始皇長子公子扶蘇,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為皇帝,後被趙高所害,誅滅三族。

生平

早年生涯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李斯年少時,曾在上蔡郡當掌管文書的小吏。有一次,他看到辦公處附近廁所老鼠在吃髒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後來李斯又走進糧倉,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於是李斯就慨然嘆息道:「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鼠一樣,只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罷了!」 於是李斯就跟荀卿學習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學業完成之後,李斯估量楚考烈王不值得侍奉,而六國國勢都已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國去。在臨行之前,向荀子辭行說:「李斯聽說一個人若遇到機會,千萬不可鬆懈錯過。如今萬乘都爭取時機,遊說之士掌握實權。現在秦王想吞併各國,稱帝治理天下,這正是布衣出身的政治活動家和遊說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負的好時機。地位卑賤,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貴,就如同禽鹿一般,只等看到現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長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強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卑賤,最大悲哀莫過於貧窮。長期處於卑賤的地位和貧困的環境之中,卻還要非難社會、厭惡功名利祿,標謗自己與世無爭,這不是士子的本願。所以李斯就要到西方去遊說秦王了。」

入秦仕官

李斯到秦國之後,恰逢秦莊襄王去世,秦王政即位,李斯就請求充當秦丞相文信侯呂不韋的舍人。呂不韋很賞識他,任命他為郎官。這樣使得李斯有遊說的機會,他對秦王政說:「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時機,而成大功業的人就在於他能利用機會並能下狠心。從前秦穆公雖稱霸天下,但最終沒有東進吞併山東六國,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在於諸侯的人數還多,周王室的德望也沒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興起,相繼推尊周王室。自從秦孝公以來,周王室卑弱衰微,諸侯之間互相兼併,函谷關以東地區化為六國,秦國乘勝奴役諸侯已經六代。現如今諸侯服從秦國就如同郡縣服從朝廷一樣。以秦國的強大,大王的賢明,就象掃除灶上的灰塵一樣,足以掃平諸侯,成就帝業,使天下統一,這是萬世難逢的一個最好時機。倘若現在懈怠而不抓緊此事的話,等到諸侯再強盛起來,又訂立合縱的盟約,雖然有黃帝一樣的賢明,也不能吞併它們了。」秦王政於是任命李斯為長史,聽從了他的計謀,暗中派遣謀士帶着金玉珍寶去遊說諸侯。對諸侯名士能收買的,贈送厚禮加以收買;不能收買的,就用利劍殺掉。這些都是離間諸侯國君臣關係的計策,緊接着,秦王政就派優良將領隨後攻打諸侯。秦王政也任命李斯為客卿

受到重用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原籍東方的呂不韋因嫪毐謀反遭牽連而免相。恰在此時韓國水工鄭國以修築渠道為名,來到秦國做間諜,不久被發覺。秦宗室和大臣們對此事頗為不滿,都對秦王政說:「從各諸侯國來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為他們的國君遊說,以離間秦國而已,請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驅逐。」李斯也在計劃好的要驅逐的客卿之列。於是李斯就上書說: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東得百里奚,迎蹇叔,來邳豹公孫支。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眾,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之器,不為玩好;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瓮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因此,秦王就廢除了逐客令,恢復了李斯的官職,最終採用了他的計謀,李斯的官位也升到了廷尉

謀害韓非

韓非是一位愛好刑名法術學問的韓公子,他的學說的理論基礎來源於黃帝老子。韓非口吃,不善於講話,但擅長於著書立說。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學生,李斯自認為學識比不上韓非。

韓非看到韓國漸漸衰弱下去,屢次上書規勸韓王,但韓王沒有採納他的意見。當時韓非痛恨治理國家不致力於修明法制,不能憑藉君王掌握的權勢用來駕馭臣子,不能富國強兵尋求任用是賢能之士,反而任用誇誇其談、對國家有害的文學遊說之士,並且讓他們的地位高於講求功利實效的人。他認為儒家用經典文獻擾亂國家法度,而遊俠憑藉着武力違犯國家禁令。國家太平時,君主就寵信那些徒有虛名假譽的人,形勢危急時,就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現在國家供養的人並不是所要用的,而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養的。他悲嘆廉潔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所容,他考察了古往今來的得失變化,寫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十餘萬字的著作。

有人把韓非的著作傳到秦國。秦王政見到《孤憤》、《五蠹》這些書,說:「唉呀,我要見到這個人並且能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遺憾了。」李斯說:「這是韓非撰寫的書。」秦王政因此立即攻打韓國。起初韓王安不重用韓非,等到情勢吃緊,才派遣韓非出使秦國。秦王政很喜歡他,還沒被信用。李斯、姚賈嫉妨韓非,在秦王政面前底毀他說:「韓非,是韓國貴族子弟。現在大王要吞併各國,韓非到頭來還是要幫助韓國而不幫助秦國,這是人之常情啊。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國留的時間長了,再放他回去,這是給自己留下的禍根啊。不如給他加個罪名,依法處死他。」秦王政認為他說的對,就下令司法官吏給韓非定罪。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了毒藥,叫他自殺。韓非想要當面向秦王政陳述是非,又不能見到。後來秦王政後悔了,派人去赦免他,但韓非已經死了。

謀害

趙高與李斯合謀更改秦始皇的遺詔,改立胡亥為太子,又派使者矯詔以戍邊無功和誹謗不孝的罪名賜死扶蘇;以為臣不忠的罪名賜死蒙恬,將兵權交予副將王離。扶蘇得到詔書後自殺,蒙恬不肯自殺,被囚禁於陽周。胡亥、李斯、趙高三人得知消息後大喜,率巡遊部隊從井陘山經九原郡返回咸陽。因途中路程較長遇到暑季,秦始皇的屍體開始腐爛變臭,李斯、趙高等命隨從官員每車裝載一石鮑魚,來掩蓋屍體散發的臭氣。巡遊部隊回到咸陽後為秦始皇發喪,胡亥正式登基為帝,為秦二世皇帝,趙高因功加封為郎中令,在宮中輔佐皇帝。秦二世即位後又採納趙高的建議,仿效秦始皇巡遊天下、立碑刻石,威服海內。

判罪族滅

起初,趙高的濫殺無辜造成與很多人結怨,他害怕有人在秦二世面前揭露他的罪行,於是以「天子之所以尊貴,在於大臣只能聽到他的聲音,而不能見到他的面容,所以才自稱為『朕』」、「陛下還很年輕,未必什麼事情都懂」為由勸秦二世不要上朝,以免將自己的缺點暴露給大臣,使皇帝顯得不夠聖明。他還勸秦二世深居宮中,與他和熟悉法律的侍中們在一起,等到公文呈上由他們批奏決定,這樣皇帝可以縱情享樂,大臣們也不敢把疑難的事情呈報,天下的人就能稱皇帝為聖明之主了。秦二世正耽於聲色犬馬,懶於處理政事,於是不再上朝,趙高獨攬朝政。

趙高獨攬朝政的行為招致了李斯等大臣的不滿,趙高得知後懷恨在心,假意對李斯說:「現在函谷關以東的盜賊很多,而陛下卻加緊遣發勞役修建阿房宮,搜集狗馬等沒用的玩物,我想勸諫但因為我的地位卑賤,可是您貴為丞相為何不勸諫呢?」李斯老早就想勸諫秦二世,但無奈秦二世常居深宮之中,想勸諫苦於無人傳達,沒有面見聖上的機會。趙高便在李斯面前推薦自己,說等皇帝一有空閒就立即通知他,可以趁機勸諫。趙高屢次趁秦二世在與美女玩樂的時候,派人轉告李斯說陛下正好有空閒,可以進宮奏事。李斯於是就到宮門外求見,搞得秦二世大為掃興,趙高趁機向秦二世進讒言說李斯在朝廷外權利比皇帝還大,他參與了沙丘密謀卻因為地位待遇沒有得到提高而心生不滿,他真正的願望是想裂土封王。趙高又誣陷擔任三川郡郡守的李斯的長子李由與楚地的強盜陳勝等人有舊交,當盜賊經過三川郡時,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擊,又說他們之間有書信往來。秦二世於是派人調查李由與關東起義軍勾結的情況。

李斯得知秦二世派人調查自己的消息後急忙上書彈劾趙高,指出趙高就是篡國弒君的子罕和田常,秦二世看到奏書後不以為然,並將調查李斯的任務交予趙高。趙高將李斯投入大牢,並將其親屬賓客全部逮捕,又派人拷打李斯近千下,李斯不堪酷刑被迫招供。但李斯沒有自殺,他還想要通過上書打動秦二世。李斯在獄中上書說:

可道其罪,足以死歟?臣為秦相卅餘歲矣,逮秦之陝而王之約。始時,秦地方不過敷白里,兵不過數萬人。臣謹悉意壹智,陰行謀臣,齎之金玉,使遊諸侯。而陰脩甲兵,兵飭鬥士,尊大臣,盈其爵祿。故終以脅韓而弱魏,又破趙而夷燕代,平齊楚,破屠其民,盡滅其國而虜其王,立秦為天子者,吾罪一矣。地非不足也,北馳胡幕,南入定巴蜀,入南海,擊大越,非欲有其王,以見秦之彊者,吾罪二矣。尊大臣,盈其爵祿,以固其身者,吾罪三矣。更刻晝斗桶,度量壹,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者,吾罪四矣。立社稷,脩宗廟,以明主之賢者,吾罪五矣。治馳道,興遊觀,以見王之得志者,吾罪六矣。緩刑罰而薄賦斂,以見主之德,眾其惠,故萬民戴主,至死不忘者,吾罪七矣。若斯之爲人臣者,罪足以死久矣。上幸而盡其能力,以至於今。願上察視之!

李斯的奏書呈上之後,趙高讓獄吏丟在一邊不上報,恨恨地說:「囚犯怎能給皇帝上書?」趙高又派他的門客十多人假扮成秦二世委派的御史、謁者和侍中,輪流複審李斯。當李斯想翻供時,趙高就讓人嚴刑拷打。後來秦二世果然派人去驗證李斯的口供,李斯還以為是趙高的陰謀,不敢再翻供,在供詞上承認了自己的罪狀。趙高將判決書呈給秦二世,秦二世很高興地說:「沒有趙君,我幾乎被丞相出賣了。」等到秦二世所派使者到達三川郡調查李由時,他已經被項羽殺死。當使者返回時,趙高就捏造了一整套李由謀反的罪狀。

前208年7月,李斯被判處受五刑,在雲陽街市腰斬。李斯臨死前回頭對排行中間的兒子說:「我想和你再牽着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這又怎麼能辦得到呢?」然後與其子抱頭大哭,李斯父子隨後被殺,同時被誅滅三族。民間流傳李斯死前後悔說,「吾昔與韓非同游荀卿門下,而殺韓非,今若此,豈非天乎!」

註釋

  • Chén Zhāoróng (陳昭容2003)秦系文字研究 ﹕從漢字史的角度考察 Research on the Qín (Ch'in) Lineage of Writing: An Exami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Writing.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Academia Sinica,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Monograph. ISBN 957-671-99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