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45.17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正己 的原始碼
←
李正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名稱 = '''[[李正己]]''' |圖片名稱 = 李正己.jpg |圖片大小 = |圖片說明 = [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9742/20160916104909-2031819273.jpg/300 原图链接] |身份 = |國家 = |時代 = 唐朝 |姓名 =李正己 |官職 = 检校司空、左仆射、同平章事 |封爵 = 太尉 |籍貫 = |祖籍 = |出身地 =营州 |別名 =李怀玉 |出生日期 = 733年 |出生地點 = 营州 |逝世日期 = 781年 |逝世地點 = |諡號 = |墓葬 = |父親 = |母親 |子 =儿子:李经 李纳,平卢淄青节度使,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封陇西郡王,赠太傅 |女 = |其他親屬 =孙子:李师古,李纳之子,平卢淄青节度使,检校司徒、兼侍中,赠太傅 李师道,平卢淄青节度使,检校司空、同平章事 曾孙:李明安,阆州司户参军 |出身 = |功名 = 平定田承嗣叛乱 |經歷 = |著作 = |注釋 = }} '''李正己'''(733-781年),本名懷玉,出生于營州(今遼寧朝陽)。唐朝時期,高句麗人。 ==生平== 唐朝地方割據軍閥。初為平盧軍裨將,節度使王玄志死後,推侯希逸為帥。上元二年(761年)隨希逸南遷青州(治今山東益都)。永泰元年(765年)逐侯希逸,代為平盧淄青節度觀察使,受賜名正己。與[[田承嗣]]、薛嵩、李寶臣、梁崇義等更相影響。唐代宗大歷年間,李靈曜叛唐,他又乘機佔領曹、濮、徐、兗、鄆州,並原有淄青等十州,共有十五州之地,在藩鎮中最為強大。建中初,約田悅、梁崇義、李惟嶽同叛他屯兵濟陰,增加徐州兵力,扼守江淮,唐漕運為之改道。不久,疽發背死。<ref>[https://baike.sogou.com/v573797.htm;jsessionid=2C089031F6391984F90168852741BF06 李正己]搜狗网</ref> ==人物经历== 大历十年(公元775年),田承嗣悍然引兵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代宗遣使晓谕诸镇各守封疆,但田承嗣置若罔闻,继取洺(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卫(今河南汲县)二州。正当朝廷震恐、百官束手之际,历来与田承嗣有隙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主动上表讨之。 唐代宗遂命成德[[[李宝臣]]、淄青[[李正己]]、幽州[[朱滔]]等八道兵马会攻[[田承嗣]]。田承嗣见大兵四合,一边分道抵御,一边上表请罪;同时暗中结纳李正己,愿以境内户口、甲兵、谷帛归附。李正己遂按兵不进。田承嗣又以计离间李宝臣和朱滔,致使两方相攻。一场声势浩大的围剿战就此瓦解。田承嗣遂假惺惺上表,请求归朝,李正己屡屡为之担保,朝廷只好不了了之。 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汴宋都虞侯[[李灵曜]]发动兵变,自立为留后,并北结田承嗣为援。代宗为了安抚,诏为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刺史。李灵曜嫌官小,不受职务。代宗以为汴宋留后。李灵曜日益骄横,欲效仿河北三镇,凡事自任自专。朝廷忍无可忍,发五道兵马讨之。田承嗣出兵援救李灵曜,皆被朝廷军所败。李灵曜逃走,后被擒,押送京师斩首。田承嗣惶悚,再度上表请罪。李正己替他说话,代宗诏复官爵。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一直封锁消息,自领军政,并参与[[田悦]](田承嗣之子)发起的叛乱。建中三年,惬山会战之后,李纳自称齐王。 ==轶事典故== 李正己,本名怀玉,侯希逸之内弟也。侯镇淄青,署怀玉为兵马使。寻构飞语,侯怒囚之,将置于法。怀玉抱冤无诉,于狱中叠石像佛,默祈冥助。时近腊月,心慕同侪,叹咤而睡。觉有人在头上语曰:“李怀玉,汝富贵时至。”即惊觉,顾不见人,天尚黑,意甚怪之。复睡,又听人谓曰:“汝看墙上有青鸟子噪,即是富贵时至。”即惊觉,复不见人。有顷天曙,忽有青鸟数十,大如雀,时集墙上。俄闻三军叫呼,逐出希逸,坏锁。取怀玉,权知留后。<ref>(出自《酉阳杂俎》 )</ref> 唐朝李正己本名叫李怀玉,是侯希逸的内弟。侯希逸镇守淄青的时候委任怀玉做兵马使。不久流传流言蜚语,侯希逸知道非常恼怒,就把李怀玉囚禁起来,将要以法严惩。怀玉怀着满腹冤屈没有地方申诉,就在狱中用石头堆起了一个佛像,并默默的祈祷请求神灵帮助。这时将近腊月,他非常羡慕同辈的人,就叹息怒骂着睡了。这时就感觉有人在头上告诉他说:“李怀玉,你富贵的日子到了。”于是他吃惊地醒了,环视四周,却不见有人。天还没亮,他感到非常奇怪,就又睡了。这时就又听到有人对他说:“你看见墙上有青色的鸟鸣叫,就是富贵的时候到了。”他惊讶地醒来,仍然没看见有人。过了一会,天已放亮,忽然有十多只青色的鸟,象麻雀那样大小,这时落在墙上。不一会就听见三军呼叫的声音,撵走了侯希逸,打碎了牢锁,救出了怀玉,叫他暂时做留后的地方官。 ==历史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七十四》 李正己,高丽人也。本名怀玉,生于平卢。乾元元年,平卢节度使王玄志卒,会有敕遣使来存问,李怀玉恐玄志之子为节度,遂杀之,与军人共推立侯希逸为军帅。希逸母即怀玉姑也。后与希逸同至青州,累至折冲将军,骁健有勇力。宝应中,众军讨史朝义,至郑州。回纥方强暴恣横,诸节度皆下之。李正己时为军候,独欲以气吞之。因与其角逐,众军聚观,约曰:“后者批之。”既逐而先,正己擒其领而批其背,回纥尿液俱下,众军呼笑。虏惭,由是不敢为暴。 节度使侯希逸即其外兄也,用为兵马使。正己沉毅得众心,希逸因事解其职,军中皆言其非罪,不当废。会军人逐希逸,希逸奔走,遂立正己为帅,朝廷因授平卢淄青节度观察使、海运押新罗渤海两蕃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青州刺史,赐今名。寻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封饶阳郡王。大历十一年十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三年,请入属籍,从之。为政严酷,所在不敢偶语。初有淄、青、齐、海、登、莱、沂、蜜、德、棣等州之地,与田承嗣、令狐彰、薛嵩、李宝臣、梁崇义更相影响。大历中,薛嵩死,及李灵曜之乱,诸道共攻其地,得者为己邑,正己复得曹、濮、徐、兖、郓,共十有五州,内视同列,货市渤海名马,岁岁不绝。法令齐一,赋税均轻,最称强大。尝攻田承嗣,威震邻辞。历检校司空、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同平章事、太子太保、司徒。 后自青州徙居郓州,使子纳及腹心之将分理其地。建中后,畏惧朝廷,多不自安。闻将筑汴州,乃移兵屯济阴,昼夜教习为备。河南骚然,天下为忧,羽檄驰走,征兵以益备。又于徐州增兵,以扼江淮,于是运输为之改道。未几,发疽卒,时年四十九。子纳擅总兵政,秘之数月,乃发丧。纳阻兵,兴元元年四月,归顺,方赠正己太尉。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李正己,高丽人。为营州副将,从侯希逸入青州,希逸母即其姑,故荐为折冲都尉。宝应中 ,以军候从讨史朝义。时回纥恃功横,诸军莫敢抗。正己欲以气折之,与大酋角逐,众土皆墙立观,约曰:“后者批之。”既逐而先,正己批其颊,回纥矢液流离,众军哄然笑。酋大惭,自是沮惮不敢暴。希逸以为兵马使,沈毅得众心,然阴忌之,因事解其职。军中皆言不当废,寻逐希逸出之,有诏代为节度使。本名怀玉,至是赐今名,遂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辅牙相倚。薛嵩死,李灵耀反,诸道攻之,共披其地。正己复取曹、濮、徐、兖、郓,凡十有五州。市渤海名马,岁不绝,赋繇均约,号最强大。政令严酷,在所不敢偶语,威震邻境。历检校司空,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司徒兼太子太保,封饶阳郡王。请附属籍,许之。因徙治郓,以子李纳及腹心将守诸州。 建中初,闻城汴州,乃约田悦、梁崇义、李惟岳偕叛。自屯济阴,陈兵按习,益师徐州以扼、淮。天子于是改运道,檄天下兵为守备,河南骚然。会发疽死,年四十九。兴元初,纳顺命,诏赠太尉<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6%AD%A3%E5%B7%B1/6185029?fr=aladdin 李正己]百度搜索</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1.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七十四 2.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3. 酉阳杂俎 续集卷三 支诺皋下 [[Category:唐朝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東亞男性歷史人物/親屬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正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