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正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正己
李正己
時代 唐朝
姓名 李正己
封爵 太尉
出身地 營州
別名 李懷玉
出生 733年
營州
逝世 781年

李正己(733-781年),本名懷玉,出生於營州(今遼寧朝陽)。唐朝時期,高句麗人。

生平

唐朝地方割據軍閥。初為平盧軍裨將,節度使王玄志死後,推侯希逸為帥。上元二年(761年)隨希逸南遷青州(治今山東益都)。永泰元年(765年)逐侯希逸,代為平盧淄青節度觀察使,受賜名正己。與田承嗣、薛嵩、李寶臣、梁崇義等更相影響。唐代宗大歷年間,李靈曜叛唐,他又乘機佔領曹、濮、徐、兗、鄆州,並原有淄青等十州,共有十五州之地,在藩鎮中最為強大。建中初,約田悅、梁崇義、李惟嶽同叛他屯兵濟陰,增加徐州兵力,扼守江淮,唐漕運為之改道。不久,疽發背死。[1]

人物經歷

大曆十年(公元775年),田承嗣悍然引兵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陽市),代宗遣使曉諭諸鎮各守封疆,但田承嗣置若罔聞,繼取洺(今河北永年縣東南)、衛(今河南汲縣)二州。正當朝廷震恐、百官束手之際,歷來與田承嗣有隙的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淄青節度使李正己主動上表討之。 唐代宗遂命成德[[[李寶臣]]、淄青李正己、幽州朱滔等八道兵馬會攻田承嗣。田承嗣見大兵四合,一邊分道抵禦,一邊上表請罪;同時暗中結納李正己,願以境內戶口、甲兵、谷帛歸附。李正己遂按兵不進。田承嗣又以計離間李寶臣和朱滔,致使兩方相攻。一場聲勢浩大的圍剿戰就此瓦解。田承嗣遂假惺惺上表,請求歸朝,李正己屢屢為之擔保,朝廷只好不了了之。 大曆十一年(公元776年),汴宋都虞侯李靈曜發動兵變,自立為留後,並北結田承嗣為援。代宗為了安撫,詔為濮州(今山東鄄城縣)刺史。李靈曜嫌官小,不受職務。代宗以為汴宋留後。李靈曜日益驕橫,欲效仿河北三鎮,凡事自任自專。朝廷忍無可忍,發五道兵馬討之。田承嗣出兵援救李靈曜,皆被朝廷軍所敗。李靈曜逃走,後被擒,押送京師斬首。田承嗣惶悚,再度上表請罪。李正己替他說話,代宗詔復官爵。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納一直封鎖消息,自領軍政,並參與田悅(田承嗣之子)發起的叛亂。建中三年,愜山會戰之後,李納自稱齊王。

軼事典故

李正己,本名懷玉,侯希逸之內弟也。侯鎮淄青,署懷玉為兵馬使。尋構飛語,侯怒囚之,將置於法。懷玉抱冤無訴,於獄中疊石像佛,默祈冥助。時近臘月,心慕同儕,嘆咤而睡。覺有人在頭上語曰:「李懷玉,汝富貴時至。」即驚覺,顧不見人,天尚黑,意甚怪之。復睡,又聽人謂曰:「汝看牆上有青鳥子噪,即是富貴時至。」即驚覺,復不見人。有頃天曙,忽有青鳥數十,大如雀,時集牆上。俄聞三軍叫呼,逐出希逸,壞鎖。取懷玉,權知留後。[2] 唐朝李正己本名叫李懷玉,是侯希逸的內弟。侯希逸鎮守淄青的時候委任懷玉做兵馬使。不久流傳流言蜚語,侯希逸知道非常惱怒,就把李懷玉囚禁起來,將要以法嚴懲。懷玉懷着滿腹冤屈沒有地方申訴,就在獄中用石頭堆起了一個佛像,並默默的祈禱請求神靈幫助。這時將近臘月,他非常羨慕同輩的人,就嘆息怒罵着睡了。這時就感覺有人在頭上告訴他說:「李懷玉,你富貴的日子到了。」於是他吃驚地醒了,環視四周,卻不見有人。天還沒亮,他感到非常奇怪,就又睡了。這時就又聽到有人對他說:「你看見牆上有青色的鳥鳴叫,就是富貴的時候到了。」他驚訝地醒來,仍然沒看見有人。過了一會,天已放亮,忽然有十多隻青色的鳥,象麻雀那樣大小,這時落在牆上。不一會就聽見三軍呼叫的聲音,攆走了侯希逸,打碎了牢鎖,救出了懷玉,叫他暫時做留後的地方官。

歷史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  李正己,高麗人也。本名懷玉,生於平盧。乾元元年,平盧節度使王玄志卒,會有敕遣使來存問,李懷玉恐玄志之子為節度,遂殺之,與軍人共推立侯希逸為軍帥。希逸母即懷玉姑也。後與希逸同至青州,累至折衝將軍,驍健有勇力。寶應中,眾軍討史朝義,至鄭州。回紇方強暴恣橫,諸節度皆下之。李正己時為軍候,獨欲以氣吞之。因與其角逐,眾軍聚觀,約曰:「後者批之。」既逐而先,正己擒其領而批其背,回紇尿液俱下,眾軍呼笑。虜慚,由是不敢為暴。 節度使侯希逸即其外兄也,用為兵馬使。正己沉毅得眾心,希逸因事解其職,軍中皆言其非罪,不當廢。會軍人逐希逸,希逸奔走,遂立正己為帥,朝廷因授平盧淄青節度觀察使、海運押新羅渤海兩蕃使、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青州刺史,賜今名。尋加檢校尚書右僕射,封饒陽郡王。大曆十一年十月,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三年,請入屬籍,從之。為政嚴酷,所在不敢偶語。初有淄、青、齊、海、登、萊、沂、蜜、德、棣等州之地,與田承嗣、令狐彰、薛嵩、李寶臣、梁崇義更相影響。大曆中,薛嵩死,及李靈曜之亂,諸道共攻其地,得者為己邑,正己復得曹、濮、徐、兗、鄆,共十有五州,內視同列,貨市渤海名馬,歲歲不絕。法令齊一,賦稅均輕,最稱強大。嘗攻田承嗣,威震鄰辭。歷檢校司空、左僕射、兼御史大夫,同平章事、太子太保、司徒。 後自青州徙居鄆州,使子納及腹心之將分理其地。建中後,畏懼朝廷,多不自安。聞將築汴州,乃移兵屯濟陰,晝夜教習為備。河南騷然,天下為憂,羽檄馳走,徵兵以益備。又於徐州增兵,以扼江淮,於是運輸為之改道。未幾,發疽卒,時年四十九。子納擅總兵政,秘之數月,乃發喪。納阻兵,興元元年四月,歸順,方贈正己太尉。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三·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李正己,高麗人。為營州副將,從侯希逸入青州,希逸母即其姑,故薦為折衝都尉。寶應中 ,以軍候從討史朝義。時回紇恃功橫,諸軍莫敢抗。正己欲以氣折之,與大酋角逐,眾土皆牆立觀,約曰:「後者批之。」既逐而先,正己批其頰,回紇矢液流離,眾軍哄然笑。酋大慚,自是沮憚不敢暴。希逸以為兵馬使,沈毅得眾心,然陰忌之,因事解其職。軍中皆言不當廢,尋逐希逸出之,有詔代為節度使。本名懷玉,至是賜今名,遂有淄、青、齊、海、登、萊、沂、密、德、棣十州,與田承嗣、薛嵩、李寶臣、梁崇義輔牙相倚。薛嵩死,李靈耀反,諸道攻之,共披其地。正己復取曹、濮、徐、兗、鄆,凡十有五州。市渤海名馬,歲不絕,賦繇均約,號最強大。政令嚴酷,在所不敢偶語,威震鄰境。歷檢校司空,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司徒兼太子太保,封饒陽郡王。請附屬籍,許之。因徙治鄆,以子李納及腹心將守諸州。 建中初,聞城汴州,乃約田悅、梁崇義、李惟岳偕叛。自屯濟陰,陳兵按習,益師徐州以扼、淮。天子於是改運道,檄天下兵為守備,河南騷然。會發疽死,年四十九。興元初,納順命,詔贈太尉[3]

參考資料

  1. 李正己搜狗網
  2. (出自《酉陽雜俎》 )
  3. 李正己百度搜索

1.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 2.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三·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3. 酉陽雜俎 續集卷三 支諾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