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40.9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 的原始碼
←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李硕勋烈士纪念亭</big> ''' |- | [[File:李硕勋烈士纪念亭2.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李硕勋烈士纪念亭 地理位置;海口市勋亭路 始建日期;1986年 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 |}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为纪念李硕勋烈士而建的亭。位于海口市海府路五公祠对面(烈士就义地点)。占地面 积约1300平方米,亭里[[四角形]],高6.1米,亭的横匾上有[[王震]]题字"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亭前10米处,有[[花岗岩]]石雕刻的李硕勋烈士上半身塑像。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10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资助修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海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勋亭路39号。管理单位是海口市[[博物馆]]。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始建于1986年,总体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亩,由纪念亭、烈士[[雕像]]、题词、碑廊、陈列馆四个部分组成。纪念亭高6.1米,横匾上刻有王震将军题写的"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亭前竖立着李硕勋烈士花岗岩雕像,高1.2米,基座高2米,正面刻有邓小平题写的"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基座两侧分别镌刻李一氓撰写的"李硕勋烈士传略"和李硕勋烈士写给妻子赵君陶的"遗书"。纪念亭的后面是一道黄墙绿瓦长廊,嵌着10块大理石,分别镌刻[[朱德]]、江泽民、[[聂荣臻]]、郭沫若、吴玉章、[[张爱萍]]、周士第、李一氓、[[李瑞环]]、刘华清等领导人缅怀烈士的亲笔题词、题跋。亭西侧是邹家华题名的"李硕勋烈士生平业绩陈列室",陈列室内宽敞明亮,布局井然,展出大量的珍贵图片、文献和烈士遗物等。纪念亭周围种植多种终年常绿、四季交替开花的花木。整个建筑物庄严、朴实、美观,环境幽雅。 ==序言介绍==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位于海口市勋亭路。始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为了缅怀[[中国共产党员]]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早期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我军卓越的指挥员、江浙、两广党组织领导人之一李硕勋烈士而建。1989年国务院批准该处为全国重点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0年该亭以"勋亭流芳"美名入选"海口八景",1992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此设立"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ref>[http://www.wenming.cn/djw/djw2016sy/djw2016dsgs/202003/t20200325_5493841.shtml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英烈忠骨永流芳] , 新版党建网2016 2020-03-25 </ref> ==布局介绍==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位于原海口东校场(五公祠西北官村米铺村口处),往东不足千米便是五公祠。该亭建于1986年。李硕勋又名李陶,[[四川]]省人,早年参加革命。1931年8月任广东军委书记时,到海南指导武装斗争,抵达海口后不幸被捕。狱中,他铁骨铮铮,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同年9月5日在海口东校场就义。纪念亭坐南朝北,呈四角形,高6.1米,亭的横匾上有王震同志的题字:"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亭前有李硕勋烈士的半身[[雕像]]、高1.2米,基座高约2米,正面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9个金字。塑像右侧安葬着李硕勋烈士的夫人赵君陶女士的骨灰。亭后有长廊,黄墙绿瓦,廊壁镶着八块大理石石刻,分别镌刻着烈士遗书手迹以及朱德、聂荣臻、[[郭沫若]]、吴玉章、张爱萍、周士第、[[刘华清]]等人的题词。亭旁有陈列室,陈列着李硕勋烈士生平介绍。 ==人物介绍== 李硕勋,又名李陶,四川省庆符县(今高县)人,生于1903年2月23日。1931年8月31日,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受党的委派,前来海南指导武装斗争,抵达海口后,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忠贞不屈,同年9月,在海口东校场[[英勇就义]],年仅28岁。纪念亭建在烈士就义地点,由烈士雕像、纪念亭、题词壁和陈列室组成。纪念亭呈四角形,高6.1米,亭的横匾上有王震同志的题字:"李硕勋烈士纪念亭"。 ==烈士生平== 李硕勋(1903~1931) 又名李陶,四川省庆符县(今高县)人。1919年到成都读中学,积极投入"五四"反帝反军阀的爱国运动。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先后被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学生联合总会会长。后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秘书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政治部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党代表、师政治部主任。后随军南下,参与指挥了[[江西]]会昌战斗、广东大埔三河坝战斗等。1928年后历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委军委书记、省委代理书记,上海沪西区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等职。参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十五军和十七军。1931年5月任中共两广省委军委书记,同年8月赴琼指导[[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不幸在海口被捕,9月5日在海口东校场(即现纪念亭址)英勇就义。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x0888c8g7po|480|270|qq}} <center>李硕勋一家团圆,不知已被敌方盯上了!</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