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碩勛烈士紀念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碩勛烈士紀念亭

中文名稱;李碩勛烈士紀念亭

地理位置;海口市勛亭路

始建日期;1986年

占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

李碩勛烈士紀念亭,為紀念李碩勛烈士而建的亭。位于海口市海府路五公祠對面(烈士就義地點)。占地面 積約1300平方米,亭里四角形,高6.1米,亭的橫匾上有王震題字"李碩勛烈士紀念亭"。亭前10米處,有花崗岩石雕刻的李碩勛烈士上半身塑像。

李碩勛烈士紀念亭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100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資助修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項目,海南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位於海口市瓊山區勛亭路39號。管理單位是海口市博物館

李碩勛烈士紀念亭始建於1986年,總體呈長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畝,由紀念亭、烈士雕像、題詞、碑廊、陳列館四個部分組成。紀念亭高6.1米,橫匾上刻有王震將軍題寫的"李碩勛烈士紀念亭"。亭前豎立着李碩勛烈士花崗岩雕像,高1.2米,基座高2米,正面刻有鄧小平題寫的"李碩勛烈士永垂不朽",基座兩側分別鐫刻李一氓撰寫的"李碩勛烈士傳略"和李碩勛烈士寫給妻子趙君陶的"遺書"。紀念亭的後面是一道黃牆綠瓦長廊,嵌着10塊大理石,分別鐫刻朱德、江澤民、聶榮臻、郭沫若、吳玉章、張愛萍、周士第、李一氓、李瑞環、劉華清等領導人緬懷烈士的親筆題詞、題跋。亭西側是鄒家華題名的"李碩勛烈士生平業績陳列室",陳列室內寬敞明亮,布局井然,展出大量的珍貴圖片、文獻和烈士遺物等。紀念亭周圍種植多種終年常綠、四季交替開花的花木。整個建築物莊嚴、樸實、美觀,環境幽雅。

==序言介绍==

李碩勛烈士紀念亭位于海口市勛亭路。始建於1986年,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為了緬懷中國共產黨員英勇的共產主義戰士、我國早期學生運動的傑出領袖、我軍卓越的指揮員、江浙、兩廣黨組織領導人之一李碩勛烈士而建。1989年國務院批准該處為全國重點革命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0年該亭以"勛亭流芳"美名入選"海口八景",1992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此設立"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1]

布局介紹

李碩勛烈士紀念亭位於原海口東校場(五公祠西北官村米鋪村口處),往東不足千米便是五公祠。該亭建於1986年。李碩勛又名李陶,四川省人,早年參加革命。1931年8月任廣東軍委書記時,到海南指導武裝鬥爭,抵達海口後不幸被捕。獄中,他鐵骨錚錚,同敵人進行了英勇的鬥爭,同年9月5日在海口東校場就義。紀念亭坐南朝北,呈四角形,高6.1米,亭的橫匾上有王震同志的題字:"李碩勛烈士紀念亭"。亭前有李碩勛烈士的半身雕像、高1.2米,基座高約2米,正面刻着鄧小平同志題寫的:"李碩勛烈士永垂不朽"9個金字。塑像右側安葬着李碩勛烈士的夫人趙君陶女士的骨灰。亭後有長廊,黃牆綠瓦,廊壁鑲着八塊大理石石刻,分別鐫刻着烈士遺書手跡以及朱德、聶榮臻、郭沫若、吳玉章、張愛萍、周士第、劉華清等人的題詞。亭旁有陳列室,陳列着李碩勛烈士生平介紹。

人物介紹

李碩勛,又名李陶,四川省慶符縣(今高縣)人,生於1903年2月23日。1931年8月31日,任中共廣東省軍委書記,受黨的委派,前來海南指導武裝鬥爭,抵達海口後,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忠貞不屈,同年9月,在海口東校場英勇就義,年僅28歲。紀念亭建在烈士就義地點,由烈士雕像、紀念亭、題詞壁和陳列室組成。紀念亭呈四角形,高6.1米,亭的橫匾上有王震同志的題字:"李碩勛烈士紀念亭"。

烈士生平

李碩勛(1903~1931) 又名李陶,四川省慶符縣(今高縣)人。1919年到成都讀中學,積極投入"五四"反帝反軍閥的愛國運動。1921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四川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之一。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參加"五卅"運動,先後被選為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學生聯合總會會長。後任國民黨上海市黨部秘書長、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師政治部主任。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第十一軍二十五師黨代表、師政治部主任。後隨軍南下,參與指揮了江西會昌戰鬥、廣東大埔三河壩戰鬥等。1928年後歷任中共江蘇省委秘書長,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省委軍委書記、省委代理書記,上海滬西區委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兼江蘇省委軍委書記等職。參與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十五軍和十七軍。1931年5月任中共兩廣省委軍委書記,同年8月赴瓊指導瓊崖革命武裝鬥爭,不幸在海口被捕,9月5日在海口東校場(即現紀念亭址)英勇就義。

相關視頻

李碩勛一家團圓,不知已被敵方盯上了!

參考資料

  1. 李碩勛烈士紀念亭:英烈忠骨永流芳 , 新版黨建網2016 20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