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67.1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松江鲈鱼 的原始碼
←
松江鲈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松江鲈鱼''' (学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头圆,向后渐侧扁。头部有棱无棘,前鳃盖骨有4棘,上棘最大,上弯。背鳍连续,有一深凹。口大,上颌略长。颌骨、犁骨及腭骨均具绒毛状齿群。胸鳍下部鳍条不分支。腹鳍1-4。鳃膜上有两橙色斜纹,酷似2片鳃叶,故有“四鳃鲈”之称。<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71267/d7d9A3yJuQrfoWBbMn40aptNE0cRI88ZtrM1imDp7DB1d2ov-iWTz89cEhRCds-wmgA-6TrK0k3V2qzjKgugoIm0B3jSlqxUiyHhoL5J33ULJIvaJsjlJLskGvX69jivvnHR5XdY7a0JRGAE | 中国网,引用日期2017-03-06] </ref> 为近岸浅海[[鱼]]类,一般在与[[海]]相通的淡水河川区域生长育肥,性成熟后,降河入海产卵,幼鱼回到淡水河川中生活。2月中旬至3月中旬繁殖。繁殖后雌鱼离去,雄鱼留在巢内护卵。初孵仔鱼全长5.3-6.3毫米,1龄即达性成熟。黄、渤海和东海均有分布,为名贵的食用鱼类。 松江四鳃鲈以松江秀野桥之鲈鱼最为有名,[[苏轼]]《[[后赤壁赋]]》中就有“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语。吴淞江源出 太湖,东注大海,盛产鲈鱼,顺理成章。[[苏州]][[吴江亦]]是有名的“鲈乡”,[[张翰]]有《[[秋风歌]]》证之:“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 [[File:松江鲈鱼1.jpg|缩略图|左|松江鲈鱼[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973741607,3216050074&fm=26&gp=0.jpg 原图链接]]] ==物种简史== 松江鲈鱼名扬天下已有近二千年历史,据松江区志记载,天下鲈鱼皆两腮,唯松江鲈鱼为四鳃,且巨口细鳞,鳍棘坚硬。 松江鲈鱼是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并非仅限于松江所产,据记载,中国沿海曾经广泛分布,但松江府的最为有名,被乾隆御赐为“江南第一名鱼”。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71267/6b8fQGLbcOCRqQKDkm0XoRSf9-6A4UESvvWxTiw4Z0T51lHIExQAI9MqMXhWjWQVyltZqtPJzyBnZGGLeQsV_qi42Sv0NotYizXMrkMJy86XTjSeSZ1eeu-Exgcq9NNi | 中国松江鲈鱼网,引用日期2017-03-06]</ref> 分布于[[东海]]沿岸9个省市自治区,[[史书]]记载以松江秀野桥下所产最负盛名,所以得名“松江鲈”。 [[File:松江鲈鱼2.jpg|缩略图|松江鲈鱼[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133428541&di=2b963629866f181a441f9a85b4ef3ca2&imgtype=0&src=http%3A%2F%2Fwww.haogu114.com%2Fupload%2Fto%2F7d60507e7af73899.jpg 原图链接]]] ==形态特征== 松江鲈头及体前部宽且平扁,向后渐细且侧扁。头大,头背面的棘和棱被皮肤所盖。口大,端位。上、下颌,犁骨和颚骨均有绒毛状细牙。眼上侧位,眼间距较狭下凹。前鳃盖骨后缘有四棘,上棘最大,端部呈钩状,翘向后上方。鳃孔宽大。前鳃盖骨后缘游离突起似一鳃孔,故又称四鳃鲈。后缘游离突起似一鳃孔,体裸露无鳞,有粒状和细刺状的皮质突起。背鳍2个,在基部稍相连,起点在胸鳍腋部上方,后端近尾鳍基部。臀鳍长,无鳍棘。胸鳍宽大,椭圆形。腹鳍腹位,狭小,基部相互靠近。尾鳍截形,后缘稍圆。 体背侧黄褐色、[[灰褐]]色,腹侧[[黄白]]。其体色可随环境和生理状态发生变化。体侧具4条暗褐色横带,吻侧和眼下各具1条暗带。成鱼头侧前鳃盖骨后缘为桔红色,在鳃盖膜上各有2条桔红色斜带,繁殖期尤为鲜艳。臀鳍基底具一纵行的桔黄色条纹。腹鳍灰白色,其余各鳍均黄褐色,并有几行黑褐色的斑条。第一背鳍前部、胸鳍和尾鳍基部各具1黑褐色斑块。 在繁殖季节,成鱼头侧鳃盖膜上各有2条桔红色斜带,似4片鳃叶外露,由此得名“四鳃鲈”。 两性外形略有区别:雄鱼头部宽大,吻圆钝,具尿殖乳突,体色较深;雌鱼头部狭长,吻稍尖,无尿殖乳突,体色较浅。 松江鲈鱼重不到二两,长不足五寸,外形有点象塘鳢鱼,鱼头大而宽扁,头的长度要占到整个体长的三分之一。嘴巴宽大,满口毛糙细齿。鲈鱼鳃盖骨后方长有4枚尖棘,向后延伸一小截肉质软膜,称鳃盖膜。膜的上面左右各印染着两条鲜艳夺目的桔红色条纹,很象外面长着的鳃片。人们以为,鲈鱼里面长有两个鳃,外面也有两个鳃,就称它为“四鳃鲈”。松江鲈鱼貌不惊人,甚至于有点丑陋,但它的肉质洁白似雪,为野生鱼类之首。 [[File:松江鲈鱼3.jpg|缩略图|松江鲈鱼[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133981259&di=27536789744b35f3a9d8d8c597d64d18&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71207%2F80b522a7e6c944fe8d9c1bfef58c1b43.jpeg 原图链接]]] ==栖息环境== 为沿海洄游性鱼类,能生长在咸淡水和纯淡水中。[[幼鱼]]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溯河,以5月为最盛。成鱼11月至翌年2月降海。每年春天,幼鱼从长江口游到内河生长育肥;到秋季,性成熟后,再游到长江口海水与淡水交界处产卵,繁殖后代,周而复始。 ==生活习性== 松江鲈的小鱼在4月从[[长江口]]进入淡水。即在淡水中生长、肥育,到12-1月又降河人海进行繁殖。营底栖生活、日间潜伏于水底,夜间活动。为肉食性鱼类,主要以虾为食料,兼食小鱼。 ==分布范围== 原产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海岸线。中国[[渤海]]近岸地区以至厦门均产此鱼,进入内陆水系者以松江为最著名。 该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仅分布于中国、[[朝鲜]][[西部]]沿海和[[鸭绿江]]、大同江等河流,日本九州岛有明海沿岸及其滨海诸河,如筑后川河嘉濑川等均产。 在中国,[[历史]]的资料记载的分布相当广泛,其种群几乎遍布整个中南东南沿海及相关河流水域,北起鸭绿江口,南致九龙江口,如:厦门、舟山、宁波、嘉兴、南京、长江三角洲各地和长江口、苏北沿海、胶州湾、烟台、秦皇岛、庄河、营口、大连等地及台湾北部及西部均有分布,几乎涉及到七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和台湾省)、两市 (天津市和上海市)等广大的地区。 ==繁殖方式== 松江鲈鱼在淡水中生长肥育,栖息于清洁流水的底层,日间潜伏,夜晚活动,捕食虾类和小鱼。1年性成熟。在松江等地区,亲鱼于每年11月开始向河口洄游,再由河口移向浅海。洄游开始时,性腺尚未达成熟阶段,在洄游进入海水而逐渐成熟。降海洄游时雄鱼较早,雌鱼稍晚。一般雄鱼先达产卵场,钻入牡蛎壳堆成的洞穴中,等待雌鱼前来产卵。繁殖后雌鱼离去;雄鱼具有护卵习性,留守洞穴保护卵块,逗留一段时间后再游向近岸。松江鲈鱼繁殖期间不摄食,经过降海洄游与繁殖之后亲鱼非常瘦弱。繁殖后的亲鱼移向沿海近处索饵。 松江鲈鱼的产卵场在潮间带。[[黄海南]]部的砺牙礁是松江鲈鱼的一个产卵场,产卵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中旬。胚胎发育约经26天孵化为仔鱼,雌鱼的怀卵量5100-12800粒,卵粘性,相互粘结成块状,卵块呈淡黄色、橘黄色或橘红色。 [[File:松江鲈鱼4.jpg|缩略图|松江鲈鱼[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133400934&di=d47aafbb58ff5dc97bdae74c57354302&imgtype=0&src=http%3A%2F%2Fb.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bba1cd11728b4710a8797d30c2cec3fdfd0323f3.jpg 原图链接]]] 松江鲈鱼的幼鱼从4月中旬开始向近岸移动,5月中旬出现高峰,6月份以后逐渐减少,溯河进入淡水成长。幼鱼生长迅速,2个月平均长度增加3.2倍。幼鱼主食浮游动物。鲜嫩味美,以松江县所产为最着名。 ==种群现状== 濒危原因是过度捕猎,洄游被切断,环境污染 。鱼类的栖息地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中国沿海的河口退化。城市快速发展,过度捕捞造成的污染以及修建水坝和堤坝威胁了该地区的物种。该地区的水文变化,主要是水坝,因为它们阻止了该鱼种在河流系统中的迁移和洄游。 松江鲈鱼原来并不少见,在20世纪50年代 ,[[秋季]]汛期时,捕获量可达万斤。松江上点年纪的人可能都尝过四鳃鲈。鲈鱼是洄游鱼,每年春天,幼鱼从长江口游到内河生长育肥;到秋季,性成熟后,再游到长江口海水与淡水交界处产卵,繁殖后代,周而复始。后来因为不断地造闸建坝,破坏了鲈鱼的洄游线路;加上不断增加的水源污染,影响了鲈鱼的生存环境,松江鲈鱼产量越来越少,到20世纪70年代基本上捕不到鲈鱼了。为此,松江水产部门和上海科研单位合作进行人工试养,随着科研的深入,中外闻名的松江鲈鱼一定会成为老百姓饭桌上的菜肴。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松江鲈鱼的保护"这一项目,荣幸地得到了世界自然资金会(WWF)的资金资助,通达汇丰银行实施。 ==食鱼文化==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松江鲈鱼的记载,熟知《[[三国演义]]》的读者一定知道这样一段故事:有一天,[[曹操]]大宴宾客,高朋满座,佳肴琳琅。曹操指着满桌的菜说,今天盛情邀请大家来,山珍海味不少,但还是有点遗憾,就是缺少了松江鲈鱼这道名菜。这时,有个叫左慈人的说,丞相不必担心,让在下马上变出一条来,说着,就让人端来一只盆子,果真从盆中“钓”出了一条松江鲈鱼,引得满座宾客惊叹不已。 ==视频== {{#iDisplay:k01487wuk7q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松江鲈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