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52.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林珲 的原始碼
←
林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林珲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林珲.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6%9E%97%E7%8F%B2&src=tab_www&correct=%E6%9E%97%E7%8F%B2&ancestor=list&cmsid=6df1e5c0b810c66e61908f88f154f7e3&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a317ab27d81d9945e7587aa7843f654d&currsn=0&ps=60&pc=6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71847-181569.html 图片来源360搜索]]] | 图像说明 =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 '''林珲''',男,198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陈述彭]]院士学习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1983年获中国科学院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布法罗大学]]文理学院硕士学位,1988年进入布法罗大学美国地理信息与分析国家中心(NCGIA)学习,1992年获布法罗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和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现任[[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ref>[https://dlxy.jxnu.edu.cn/2020/0612/c7413a196155/page.htm 林珲 ],江西师范大学, 2017-12-12</ref>。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ref>[https://www.ncnews.com.cn/xwzx/ncxw/zhxw/202010/t20201020_1638335.html 虚拟地理环境引领“大地图”时代——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林珲 ],南昌新闻网, 2020-10-20</ref>。 2017年3月,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宣布将2017年度米勒奖授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珲<ref>[http://www.3snews.net/domestic/244000045130.html 林珲教授荣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2017年米勒奖 ],泰伯网, 2017-03-13</ref>。该奖由美国地理学家协会设立,以表彰由于特殊的教学或科研能力而为地理学作出杰出贡献的会员。林珲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地理学家。 ==人物经历== 2019年1月14日,任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 林珲的研究领域为地理信息科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云多雨环境遥感、虚拟地理环境、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 ==科研成果== 林珲于1980年代初期率先在国内大型水电工程的水库淹没调查中采用彩红外遥感与GIS技术,成果为当时我国最大水电工程二滩电站工程采用;林珲于1990年代中期开始推动地学过程动力学模型与地学环境虚拟的集成研究,并结合我国东海潮波系统和海岸带演变研究探讨地理编码数据库与地学模型的集成,成果汇集于其1999年出版的学术专著《东中国海潮波系统与海岸演变模拟研究》,受到陈吉余院士等河口海岸带和地貌学学术领域专家的推荐,并由此逐步形成虚拟地理环境学术思想,进而联合国内外同行积极推动虚拟地理环境研究。林珲2001年与龚建华博士合作出版了《虚拟地理环境》中文专著,2009年,林珲与英国科学院Michael Batty院士合作编辑出版了英文版《虚拟地理环境》一书,分别由中国科学出版社与美国ESRI公司在国内外出版发行,并被翻译成俄文版; 2000年以来,为了推动地理信息科技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林珲倡导基于GIS空间分析的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2010年,编辑出版了《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一书,期望这种文科与理工科的学术交叉拓宽人文社科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 自199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以来,林珲瞄准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特点,倡导多云多雨环境遥感和大型线状人工地物的形变监测,组织珠江三角洲综合环境遥感实验,并建成香港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地面站,成功地推动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学术交流和队伍融合。 林珲于2009年获亚洲遥感协会杰出贡献奖,2012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基础类)一等奖。林珲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0 多篇学术论文,合作撰写了10部学术专著,编辑了一本地图集和12部会议文集,担任了英文国际学术期刊Annals of GIS 的主编以及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客座编辑,例如《国际地理信息科学期刊IJGIS》和《摄影测量工程与遥感PE&RS》。 林珲担任国家遥感中心香港基地主任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遥感、GIS、卫星导航工作组香港联络处负责人,并担任过德国、法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中国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客座与访问教授。1992年,林珲获选为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CPGIS)创会主席,1995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8年获选为中国国家航天局绕月探测科学专家委员会成员。2011年获选为国家空间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空间中心科学委员会委员。2012年当选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2013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增选有效候选人<ref>[https://www.sohu.com/a/425800905_483185 内地高校唯一上榜!我校林珲教授当选为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搜狐, 2020-10-19</ref>。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地理学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林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