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54.1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树隙的光影(张雨民) 的原始碼
←
树隙的光影(张雨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树隙的光影'''<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4286572/pexels-photo-2428657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树隙的光影》'''是[[中国]]当代作家张雨民的散文。 ==作品欣赏== ===树隙的光影=== 无论坐高铁、开私家车来到南岳的[[观光]]客,还是骑变速车、步行到南岳的驴友,你们都来晚了。你们都已经错过了那个绵延三四十里绿化带进入南岳的时代。 绵延三四十里还只是个里程[[概念]],[[如果]]说这三四十里夹道全是一个人双臂合抱般粗的松树、桂树相间,行走其间,抬头不见云天,特别是在秋天,桂花香透十里外,与这[[阵势]]比较起来,今天人们栽了几排弱不禁风的小树就在电视、报纸上宣传的绿化带,简直就弱爆了。当然,老汉不能说现代人厚颜无耻,只能说,他们[[生不逢时]],没见过大[[场面]]。 这就是[[昔日]]人们进入五岳独秀南岳所[[感受]]到的欢迎仪仗。由一万七千多株古木组成,路侧还有大小两棵松树,一俯一仰,低徊顾昐,如母子之相依,因名抱子松,又名龙头松。 唐代狄焕有《咏南岳径松诗》,曰:“一阵[[雨声]]归岳峤,两条寒色下潇湘。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青松彻上方。”这个狄焕,是个官二代还是官三代有待考证,但有一点无需质疑,他是唐宰相[[狄仁杰]]的后人,他没什么知名度,但狄仁杰让电视剧炒红了,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狄焕曾经在南岳隐居。 想想走在蔽日遮天的林荫大道上进入[[南岳]],以单反相机在龙头松前留下五秀独秀之山的第一张照片,卧槽,真真的极好。 这条壮观的绿化带似乎在唐代就形成了[[规模]],但又有史料说夹道古松为五代十国楚王马殷所植,大约马氏是在原有绿化带基础上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培复吧。反正最早谁种的不知道,[[既然]]扯上个大干部,功劳就记他名下了。大约现在的地方官员也这么想的,上任一地,先把显眼的、装门面的城市主干道重新换个装。 据《南岳志》记载,马殷还做了件[[功德]],重建了[[弥陀寺]],改名报国寺,即今天人们见到的祝圣寺。老汉翻史料发现,这条进入南岳的主干道大绿化带也有过兴废与变脸。自唐修,五代[[培复]],为松林大道。明代有段时间松树毁掉了一些,湖南学宪韩阳捐钱补种,松树与桂树相间,成了松桂大道。清末又进行了一次大的种植,仍然又恢复为[[松林大道]]。如今到南岳的人,你们进入南岳的路宽多了,平坦多了,但你们不是走在连绵的古松间,你们走在有速度而无风景的107国道上,已经无法慢下来。 <ref>[https://www.bidushe.cn/prose/xiandai/ 必读社]</ref> ==作者简介== 张雨民,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树隙的光影(张雨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