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74.2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桂苓术附汤 的原始碼
←
桂苓术附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桂苓术附汤</big> ''' |- | [[File:042d412c815346c4a715f48db9b58768 th.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27/042d412c815346c4a715f48db9b58768_th.pn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kPmLkElbkTkKIMkbELjbgQmLkElbcTkKILmrELjb8TkKIKmrELjbkImUHpGz2IOzXejb0Ew%20dByOsG0OV%2FzPsGwOVFmTbxFE4ElKJ6wu981qR7zOMTF0aXLzblEkMElKJ8zOkQmaR7zOM%3D_2052641801&query=%E6%A1%82%E8%8B%93%E6%9C%AF%E9%99%84%E6%B1%A4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医宗金鉴》云“去桂”,当是去芍药。徐大椿则不主张去桂,汤本求真、陆渊雷、尾台榕堂、 丹波元简等,皆谓不当去桂,但多同意《金鉴》说而“去芍药”。故《皇汉医学》则 直书“桂枝去芍药加茯苓术汤”,从《金鉴》说也。而谓:“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 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立方意义:桂枝汤证未消除, 而复加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之证,是亦由胃脾失燥湿升降之作用所致。今用术,以燥湿补脾, 茯苓以通心肾,仍以桂枝解表降冲,合白术,尤能健胃脾而胜湿。仍以[[芍药]]佐桂枝,解头项强痛, 合草、枣尤能缓和神经而弭急迫。总其协同作用,则有解表利尿,健胃除痛之功。治疗标的, 以有桂枝汤证,而胃内停水,心悸,小便不利,为主标的而用之。诸家绪论:《伤寒论评释》以为不去桂, 而另加术,则二味发生协同作用,其力强矣。亦不勉强改去桂为去芍药,如去芍药, 则头项强痛,将何以镇静之乎,故以斥去芍药者,亦非也。” 上说,与《汉方新解》,不去桂,亦不去芍药相近,近贤冷其林谓,此方大致用以救逆,云去桂枝者, 是指出此条有“桂枝汤”之显着证,有非“桂枝汤”之隐约证,所以用桂枝去桂命名也。 这在《中医药杂志1958年1月》号专论之。日本人东洞吉益说:“于此方加附子,名桂枝加苓术附汤, 云包含桂枝汤、苓桂术甘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苓术汤、真武汤、茯苓甘草汤,六方,可应付多种病证。” 名医刘树农先生谓,本方温阳化湿,和营解表。临床应用主治上海地区称之为“湿温伤寒”属于阴证类型 的患者。本方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第一方桂枝汤加味组成。桂枝汤原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能调和营卫, 又可用于多种内伤杂病,如病后、产后、素体虚弱而致营卫不和者尤宜。 气逆作喘甚者,加沉香、[[砂仁]];自汗额汗甚者,加口芪,牡蛎; 呕逆恶心甚者,加法夏,[[肉桂]];神情萎糜甚者,加人参、黄精。 ==原方选录== 《不知医必要》:“桂苓术附汤大热治饮症属虚寒者。白术(净,炒), 茯苓各三钱,肉桂(去皮,另炖)四分,附子(制)一钱。加生姜汁半酒杯,冲药服。”<ref>[https://www.ys991.com/zhongyi/cy/17384.html 桂苓术附汤],搜狗, 2017-02-13</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427 飲食;烹飪]]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桂苓术附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