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31.6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桐梓县 的原始碼
←
桐梓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桐梓县黄莲风景区</big> ''' |- | [[File:桐梓县2.jpg|350px|缩略图|居中|[http://www.163gz.com/2010tu1/20100523142526.jpg 原图链接][http://www.163gz.com/you/zy/zy20100523/zy141838.shtml 来自 163贵州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桐梓县''',[[贵州省]][[遵义市]]辖县。位于贵州省北部,与[[重庆市]]接壤,素称“黔北门户”<ref>[http://www.gywb.cn/system/2019/09/18/030167843.shtml 桐梓:“夜郎故地”今胜昔 “黔北门户”展新姿],贵阳网,2019-09-18</ref>、“川黔锁钥”<ref>[https://www.youguizhou.net/zunyi/2018/0223/711.html 川黔锁钥之地,中国方竹笋之乡——桐梓!],游贵州,2018-02-23 </ref>。地理坐标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南北最长处81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川黔铁路、210国道和渝湛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 ==地理环境== 桐梓县山脉均系[[大娄山山脉]]的支脉,大娄山山脉呈东北-西南向。[[蒙山]]山脉系娄山山脉的支脉,主脉由娄山山脉中部西行横亘于县境中部后再向南、北向延展,南至十二茅坡,北达尧龙山。主脉凉风垭呈东南向,是县境南北分异的分水岭,其南为浅切割的中山、坝子,其北为深切割的中山峡谷。县境内海拔大于1700米的主要山峰有18座:[[柏枝山]]牛角寨(海拔2227米,为黔北第一高峰)、箐坝大山(主峰红山2028米)、[[白马山]](1944米)、冒角尖(1927米)、黄莲大山(1871.9米)、黄砂岩(1871.9米)、分水岭(1820.7米)、花坝大山(1814米)、二层岩(1796米)、尧龙山(1795.9米)、大岩顶(1779米)、顶箐(1778米)、大梁岗(1770米)、仙人山(1768.7米)、大窝盆梁子(1750米)、硫磺顶(1749.3米)、大土湾梁子(1732米)、黄岭岗(1730米) 县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分属[[长江]]上游干流区[[赤水河]]、[[綦江河]]和[[乌江]]水系,计有大于2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河流57条,总长度831.48公里,河网密度0.26公里/平方公里。河流等级为:干流7条,一级支流32条,二级支流18条。主要河流桐梓河、松坎河、羊磴河集雨面积2919.45平方公里。 [[桐梓河]]主流总长度91公里,总集雨面积2254.45平方公里(县境内集雨面积1162.5平方公里),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支流21条,多年平均流量17.7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6.25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溱溪河]]、[[天门河]]、[[混子河]](小河)、[[高桥河]]、[[斋郎河]]、[[风水河]]、[[盘龙河]]等。 松坎河总长度64.55公里(县内55.3公里),总集雨面积1103.96平方公里(县内集雨面积1039平方公里),境内有[[木瓜河]]、[[水柴河]]、[[新站河]]等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支流17条。 [[羊磴河]]总长87.23公里(县境内54.93公里),总集雨面积1126.56平方公里(县内集雨面积717.95平方公里),境内有[[羊岗溪]]、[[鲤鱼河]]、[[马桑坎河]]等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支流10条。 桐梓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四季不甚分明,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无霜期长,春暖风和,时有倒春寒,初夏多雨,盛夏多旱,热而不酷,秋温陡降有绵雨、“秋风”,冬无严寒,多云寡照,偶有凝冻,垂直地域分布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 桐梓多年平均阴天数245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091.6小时。1978年中央气象局整理的全国气候之最中列出桐梓年平均总云量8.4,年平均低云量7.2,冬季低云量8.5,均名列全国第一。桐梓年均温14.6℃,最冷月-5℃,最热月24.5℃。极端最高气温有37℃,极端最低气温-7℃。由于海拔高差大,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显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桐梓属全省少雨区,年平均降雨量1038.8毫米。夏季降水量最多,冬季降水是最少,呈冬干夏湿现象。 县境内土壤有水稻土、潮泥土、黄壤、石灰土、紫色土、黄棕壤6个土类,面积434.1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90.49%。其中酸性土壤46.37万亩,微酸性土壤238.76万亩,中性土壤122.41万亩,微碱性土壤9.04万亩。 1981年~1986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表明:普查期内全县土地总面积480万亩,其中耕地133.13万亩(稻田37.89万亩,旱地95.24万亩),园地1.15万亩,林地184.04万亩,疏林草地10.3万亩,城乡居民点用地5.69万亩,工矿用地0.07万亩,交通用地2.14万亩,水域4.52万亩,特殊用地1.48万亩,未利用土地31.92万亩。 ==自然资源==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40"> File:厚朴.jpg|<big>厚朴</big>[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306/04/c0/21627526_21627526_1370290829317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2484870.html 来自 太平洋摄影博客 的图片] File:穗花杉7.jpg|<big>穗花杉</bi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3685643195064fa98b08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544180581691818503/ 来自 今日头条 的图片] File:金丝楠木.jpg|<big>金丝楠木</big>[http://www.yfcx8.com/uploads/allimg/141001/1-1410011I349135.jpg 原图链接][http://www.yfcx8.com/chengxianshu/jinsinanmu/2014/1001/177.html 来自 永发沉香 的图片] </gallery> 县境地处亚热带东部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向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过渡地带,气候上同时受东南太平洋季风、西部印度洋暖流和北部西伯利亚冷气团影响,加上地形复杂,造成差异明显的立体生态环境,为多种陆生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植物区系15个地理成份中,桐梓县不同程度地具备了13个地理成份。境内珍稀植物较多,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树种有银杉、珙桐,二类保护树种有黄杉、香果树、青钱柳、水青树、红椿等,三类保护树种有[[穗花杉]]、[[厚朴]]、[[楠木]]等。县境内已发现中药材品种约千余种。方竹林总面积33万亩。 ===动物资源=== 除普通野生动物外,县境内发现有[[黑叶猴]]、[[蟒]]、[[华南虎]]、[[麋鹿]]、[[云豹]]、[[大鲵]]、[[白鹤]]、[[红腹锦鸡]]、[[华南穿山甲]]、[[豺]]、[[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斑羚]]、[[岩羊]]等国家保护珍稀动物。 [[File:黑叶猴.jpg|缩略图|右|黑叶猴[http://www.shangdu.com/uimg/l7ohkhUuZoVFAYyFvIu974pILZH_8S7ekQHXCXBkRAjAj-d5G2.jpg 原图链接][http://www.shangdu.com/c-news-9LFXOX.html 来自 商都网 的图片]]] ===矿产资源=== 县境内初步查明矿藏29种,计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多处,矿点52处,矿化点11处。其中煤炭储量47.72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ref>[http://istock.jrj.com.cn/article,600227,4326413.html 桐梓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大县之一,煤炭远],金融界,2011-04-23</ref>。石灰石分布极广,储量丰富,不少地区石灰岩质量较高,达到化工、水泥、玻璃和冶金用石灰岩I级标准。[[钾]]矿分布广泛。另有[[黄铁]]矿、[[菱铁]]矿、[[滑石]]、[[高岭土]]、[[白云岩]]、[[石英砂岩]]矿、商品[[大理石]]、[[方解石]]、[[石膏]]、[[赤铁矿]]、[[铅]][[锌]]矿、[[铝土矿]]等矿产资源。 ===旅游资源=== 桐梓县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凉风垭省级森林公园]]、[[新站花坝]]、[[马鬃苗族风情]]、[[环县城风景区]]、[[官仓钓鱼台]]、[[九坝黄河沟]][[、柏箐自然保护区]]、[[羊磴河峡谷漂流]](铜鼓滩漂流)、[[木瓜水银河]]、[[黄莲自然保护区]]、[[尧龙山]]、[[古夜郎漂流]]、[[王家烈公馆]]、[[小水月亮河]]、古夜郎及[[李白流放地]]、[[民国海军学校]]、[[周公馆系列]]、[[马鞍山古人类遗址]]、“桐梓人”遗址<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33/tongrenyizhi.html “桐梓人”遗址],博雅旅游分享网</ref>—[[九坝岩灰洞]]、[[西湖]]、[[娄山关]]等。 ==旅游景点== 凉风垭森林公园位于大娄山中段桐梓县城北面,占地面积596公顷,涉及楚米、大河2个镇5个行政村,交通便捷。公园内高低海拔落差较大,相对高差50—200米,年平均气温1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85%,空气清新,山水兼备,具有休闲、度假、疗养、健身、娱乐等综合功能。2005年6月25日,凉风垭森林公园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贵州省]][[桐梓县]]凉风垭省级森林公园的前身系国营桐梓县凉风垭林场,属全省20个基建林场之一,是遵义市唯一保留的基建林场。公园紧靠210国道、[[川黔铁路]]和黔渝高速公路,北距[[重庆市]]、南距[[贵阳市]]均为2小时车程,实为火炉重庆的避暑山庄,省内游客亲近自然的理想去处,更是县城居民郊游的休闲胜地。 黄莲柏箐自然保护区位于桐梓县东北部,涉及狮溪、羊磴、水坝塘、木瓜、黄莲5个乡镇25个行政村154个村民组,由柏箐喀斯特原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黄莲自然保护区合并而成。区内保存了原生性较强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金佛山方竹,面积分布集中成片,是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基地。保护区生态环境特殊,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物种资源丰富,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中生物资源1175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珍稀植物12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珙桐、银杉、银杏、南方红豆杉等。2005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黄莲柏箐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马鞍山北洞=== [[File:马鞍山.jpg|马鞍山|缩略图|右|马鞍山[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746515306&di=d8131499d4d395aedfde6b82baf1275c&imgtype=0&src=http%3A%2F%2Fm.tuniucdn.com%2Ffilebroker%2Fcdn%2Fsnc%2F87%2F79%2F877924d74e81d84090507aa505c39463_w370_h255_c1_t0.jpg 原图链接][http://www.tuniu.com/guide/v-maanshangongyuan-12687/tupian/ 来自 途牛 的图片]]] [[马鞍山北洞文化遗址]]:[[马鞍山文化]]是我国旧石器多元文化的代表,是西南部文化区系的组成部分。马鞍山北洞文化遗址上部层位年代属晚更新世后期,距今约15至18万年;下部层位则距今2万年以上,与贵州黔西[[观音洞]]及邻近[[四川]]、[[云南]]、[[湖北]][[房县]]等地同时代遗址亦有相似标本。1986年首次系统发掘的万余件化石中,找到[[大熊猫]]、[[剑齿象]]、[[中国犀]]、巨貘等华南晚更新世动物群的代表性动物齿化石,出土一件人的下颌骨并附着前臼齿和臼齿;人类用火遗迹有灰坑、灰烬、烧骨等。所获骨器制作除打击技术外,有骨锥、骨铲、骨叉、耳陲、胸陲、还有骨镊和刻纹的骨棒,都是[[旧石器时代]]罕见的文化遗物。遗址中存在两个文化类型:出自层位上部的2-6层器物,以小型工具为主,频似[[四川富林文化]],更远可追溯至我国北方的小石器文化传统,它代表一种交流文化。出自层位下部7-8层的文化遗物,与黔西观音洞文化接近,代表一个区域性文化。1990年第二次系统发掘,获2万件碎骨片,400多枚动物齿化石,石制品1300多件。碎骨片的专项研究中分析指出,这些碎骨的产生主要是遗址的占有者——[[马鞍山]]人的生活活动:敲骨吸髓和制作骨制品所造成的。文化性质与1986年发掘物相同。马鞍山南洞1990年发掘,出土化石万余件;动物齿化石300多件,经初步整理鉴定为15种属;石制品202件,其中43件已加工成器的工具、磨光石斧2件、它暗示遗址所在区域内在较长时间存在古人类活动;还获人牙化石4枚,分别为40岁左右,25-26岁,2-3岁的晚期智人。文化性质与北洞相同。总之从时间和文化内涵两方面考虑,以及出土文化遗物的丰富,它对研究我国旧石器多元结构和文化圈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发掘物,给我们描绘了马鞍山晚期智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图景。在马鞍山岩溶山间盆地周围、温暖多雨的气候,山峰坡脚雨水冲刷下堆积肥沃的土壤,洪水期蟠龙洞伏流泄水不及,盆地底部河流两岸沉积了肥沃土壤;在这些肥沃的冲积土和第四纪以来发育堆积的黄壤土上,箐密林深,牧草旺长,鸟语花香,岁月的流逝,自生自灭自长,自我发展、自我适应,自我协调,形成良好的生态和气候环境,[[松]]、[[杉]]、[[柏]]、[[桃]]、[[李]]、[[杏]]、[[竹]]、柳、杨……等竞相生长,鲜花野草铺满了马鞍山周围盆地,山谷、山泉涓涓细流,泉水汩汩,湖水碧蓝,成群、喜温食草动物[[野鹿]]、[[水鹿]]、[[水牛]]、[[犀牛]]、[[剑齿象]]、[[熊猫]]、[[巨貘]]在牧草丛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追逐。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桃1.jpg|<big>桃</big>[http://www.huamu0101.com/upfile/news/image/20160720/20160720144938_8334_new.jpg 原图链接][http://www.huamu0101.com/news/news25306.shtml 图片来自花木大世界] File:杏1.jpg|<big>杏</big>[http://oss.huangye88.net/live/import/news/zzpe93db498.jpg 原图链接][http://www.huangye88.com/techan/14368.html 来自88特产网] File:李子.jpg|<big>李子</big>[http://pic23.nipic.com/20120808/6379404_140501614000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1/42/6641147k665dc094.html 来自昵图网] </gallery> ===九坝岩灰洞=== 《[[辞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均专刊“桐梓人”条目记载:“桐梓人我国古人化石”。1972年在贵州桐梓岩灰洞发现,故名。所发现的化石为牙齿两枚。地质时代可能属更新世中、晚期。牙齿的形态特征:“门齿粗壮,有发达的底结节,根尖圆钝;前臼齿也显得很粗壮。这两枚牙齿的大小及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的十分相似,而与现代人显著不同。”这一词条使默默无闻的桐梓岩灰洞名扬天下。 岩灰洞距桐梓县城25公里,位于桐梓至赤水公路西侧一公里外的柴山岗南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科考、旅游的好去处。岩灰洞位于九坝乡柴山岗半坡,下距河面32米,向阳不燥,泥土多成粉末状,所以当地人都叫它岩灰洞。洞穴呈喇叭形,高3.0米,宽1.8米,洞道时宽时窄,“之”字形向东北延伸。进入2.5米处是一宽大的厅堂,“桐梓人”为何择此而居?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令人遐想。 “桐梓人”的发现,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1971年冬,贵州省地质局112地质队在九坝乡一带进行地质普查工作。工人何仁在留守工地时,出于业余考古爱好,经常爬山钻洞,在岩灰洞发现了许多古生物化石堆积,兴奋不已,便自费向中国科学院发了500多字电报,报告这一发现。 中国科学院派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张森水]]、[[吴茂林]]来贵州,与贵州省博物馆的[[曹泽田]]等组成野外考察小组。于1972年元旦上旬来到九坝乡,在何仁的引导下,到岩灰洞试掘。其后又经过几次系统的发掘,获得[[金丝猴]]、[[巨貘]]、[[中国犀]]、[[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25种哺乳动物化石。尤其珍贵的是出土了两枚人类牙齿化石,旧石器12件及烧骨等重要文物。经分析和科学测定,人牙化石为旧石器中期直立人,俗称猿人的化石,距今二十万年以上。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人类发展进化史上的关键一环,学术界将其命名为“桐梓人”。当时,《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重大发现。消息公布后,16个国家的电台、报刊纷纷转载和报道。不少国家发表文章评价其重大意义。北京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摄制了新闻专题片《[[“桐梓人”的故乡]]》在全国放映。 “桐梓人”的发现之所以引起全世界关注,是由于它填补了古人类发展进化年代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在这以前,仅发现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70万年的[[兰田人]]、60万年的[[北京人]]、50万年的[[马坎人]]、40万年的[[长阳人]]、30万年的[[丁村人]]、10万年的[[观音洞人]]、4万年的[[柳江人]]。唯独空缺2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化石。“桐梓人”的发现正好连接上这一人类发展进化的链条。从岩灰洞出土的旧石器和烧骨的研究中,发现了古人类用火的痕迹,是迄今[[长江]]以南最早的发现。在“桐梓人”化石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氟斑牙病例,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何仁]],一个普通的地质工人,怎么也不会想到那500字的电报会引来这么重大的发现。那历尽沧桑的岩灰洞,怎么也不会想到会引起世界对它的关注。它给人们体验远古人类生存环境,感悟人类发展,[[历史]]演进的艰辛历程,遐想古人类生活、迁徙、繁衍的神秘状况提供了物质条件。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北距桐梓县城13公里,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遵义市汇川和桐梓县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据《[[明史纪事本末]]》载,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娄山关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是因为[[中国工农红军]]为保证[[遵义会议]]胜利召开而进行的由南向北攻克娄山关的战斗,以及遵义会议后[[红军]]再次进行的由北向南攻克娄山关的激战,两次均取得伟大胜利。红军的英雄壮举写下了光辉的历史。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乌江天险。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遵义城。为了建立黔北防御,保证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根据地”,中央军委决定派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追歼北窜之黔军侯之担部,攻克娄山关,占领桐梓县城。 从此,红军战斗过的娄山关,便成为黔北著名的革命纪念地。解放后,娄山关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江泽民]]等许多国家领导人亲临娄山关瞻仰和纪念。国内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了“娄山关”摩岩石刻。 ===九坝黄河沟=== 九坝黄河沟距桐梓县城约32公里,海拔1300米,在深山人未识,有轿子山、天生桥、雄鹰展翅、一线天、三道门、瀑布。自今尚未完全开发,自然景观甚佳。黄河沟风景区是一个四面环山,中间一个大坝的高山避暑胜地,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往住扎。 黄河沟藏在深山人未识,有轿子山、天生桥、雄鹰展翅、一线天、三道门、灵芝石笋.瀑布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组成。自今尚未完全开发,自然景观甚佳,空气清新,群山如黛。 ===犀牛水风景=== 犀牛水风景区:又名犀牛当、马甲塘。独特的风景:小河水清透底,自然生态,夏天:水冰凉微甜,在犀牛水附近,有一种自然反应,一年四季,他会间断性流水,每隔3~4小时,就会出现奇观,出水的地方有7个小洞口,泉眼都在半岩之上,在来水的时候,有轰轰隆隆的响声,像是打雷声音,来水有几十吨,流水时间在15分钟左右。与自然水色相反,有多种颜色,非人工形成。位于小水乡、松坎镇、黄连之交接地带。大地方名称:龙孔坝、龙洞湾。本地有名的500年大[[核桃]]树,大龙洞,大梯子,小梯子,石笋,圈子,银盘,石房圈,五重岩,古老泉,陆地岛,英国岩等等。 ===小西湖=== [[File:三潭映月.jpg|350px|缩略图|右|三潭映月[http://image.naic.org.cn/uploadfile/2018/0226/1519610953271853.jpg 原图链接][http://www.naic.org.cn/html/2018/gjwh_0226/39356.html 来自 中国民族建筑网 的图片]]] 小西湖位于桐梓县城东北5公里的城关镇天门乡。它以小巧玲珑的风格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著称于贵州高原,有“黔北明珠”之美誉,人们通常称之为“桐梓小西湖”。 小西湖开成于40年代初。当时,这里是修筑水电站拦河筑坝而成的湖面,建电站的同时,仿[[杭州]][[西湖]]的部分格局,建有“[[三潭映月]]”、“望湖亭”、“放鹤亭”和“湖心亭”等景观。湖心亭的亭柱上原有一副楹联;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 在坝首建有一方形纪念塔,夕阳西下,塔影横斜,俨然如“雷峰夕照”。1944年冬,张学良将军从开阳县被转移到这里囚禁,又增建了钓鱼台。张学良将军在被囚禁期间,或在湖漫步,或在湖心岛垂钓,在小西湖渡过了两年多的时光,现这里尚存有张学良将军使用过的部分物品。 来到小西湖,登上绿树成荫的拦河大堤,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米多高的方型水泥纪念塔,塔上刻有当年主建电站的总工程师、[[北京大学]]教授[[陈祖东]]的《[[歌石工]]》,在大堤上可见河水从上天门洞奔流而过的壮观景象。在湖中泛舟,可观赏两岩秀美的景色,欣赏后村[[桃花]]、偏桥[[翠竹]]、天门幻景和湖中倒影等风光。 [[小西湖]]的另一重要景观是上天门和天桥溶洞。上天门是自然形成的横跨两山的天生桥,天生桥正中是一个长逾百米的溶洞,在洞口平台上,可俯视洞下奔腾而去的河水,亦可远眺放鹤订。上天门洞新辟有一条长数百米的盘山栈道,十分奇特险峻。湖北岸新近发现一“龙泉”,水分子密度和表面张力较大,镍币放入泉水中不易沉没,水质纯净。 张学良昔日垂钓的钓鱼台已修复,湖中有游览小艇可供游客乘坐。 ==旅游发展== 县召开旅游工作民主评议动员会此次民主评议围绕全县旅游工作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推进我县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已成为重庆、贵州的知名品牌,也是全省乡村旅游现场会参观点。 县政协副主席李晓强就如何搞好本次民主评议工作提出建议,各参与民主评议的相关部门及人员要充分认识政协民主评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民主评议要实事求是,评议意见要客观中肯,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务实高效地开展工作;旅游部门干部职工要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此次评议工作。 县政协副主席梁正勇希望相关部门及人员要端正思想,充分认识民主评议是政协履职的需要和要求,是党委政府对被评议单位及其工作重视的重要体现;要认真落实评议方案,切忌流于形式;各部门要做到自觉、体谅、包容、相互支持配合;县旅产办要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推进各项旅游项目的进度,按时完成既定目标。 ==民间习俗== ===行业习俗=== 农作方面,桐梓县境历代生产技术落后,农民耕作粗放,种植单一,春种秋收。边远高山,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更是靠天吃饭,故极受自然条件限制。思想寄托多仰赖于生产过程中的信仰禁忌,也因之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习俗。先后流行田鼓歌、打闹歌(薅草歌)。 ===家庭习俗=== 住宅建筑方面,历代民居有岩洞、窝棚、土墙、金包银、木房、砖房、石房、现代楼房。房间用途和家庭陈设方面,有客厅、书房、寝室、堂屋,堂屋设“香火”供奉神灵及祖宗,有火塘、火盆、地火炉、沙罐火炉、回风炉、灶等设施,进入现代社会后,已全面使用现代生活设施。 ===生活习俗=== 服饰方面,晚清时期境内农户种麻织布,用土靛染成青蓝二色制衣。随后有自种[[棉花]]用手工织土布,根据[[历史]]演变,先后有超襟、长衫、中山装、列宁装、学生装等,现社会追新逐异,不亚于发达地区。帽子先后有瓜皮帽、博士帽、鸭舌帽、遮阳帽、线帽、平顶栽绒帽、长寿帽,部分地区流行包帕子。先后有草鞋、布鞋、钉鞋、皮鞋、解放鞋、球鞋、胶靴、塑料鞋等。饮食方面,以[[大米]]、[[玉米]]为主。一日两餐、三餐为主。风味饮食有[[米豆酸菜]]、[[菜豆花]]、[[油茶]]、[[烧饼]]、[[汤圆]]、[[荞面条]]、[[锅贴饺]]、[[搭挞面]]、[[阴包谷米]]、[[方竹笋]]、[[白豆]]、[[和菜]]等。行旅运输方面,肩挑背驮、马驮、鸡公车、板板车、滑竿、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汽车等。照明方面,解放前多用桐油,解放后用煤油,现主要用电。 ===岁时习俗=== 传统节日有春节、过大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月半、中秋节、重阳节、打扬尘、除夕等。法定节日按国家规定执行。桐梓地域内民间忌事日解放前较为盛行,至今仍有群众信奉,如分家、上梁、婚丧嫁娶、搬家等。 ==历史名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流放夜郎(今桐梓一带)。在桐梓新站镇有李白的诗歌,镂刻李白五首诗歌。夜郎镇有太白泉、太白坟即李白的空冢。史学界关于李白是否到过夜郎存在争议。但李白确实写过很多关于夜郎的诗歌。 [[赵旭]](1821年~1866年)清朝贵州桐梓县人。字石知,号晓峰。幼年丧父,青年时代随其叔至山东腾县祖父官署居住。先后游学吴楚,阅历学识极富。家学渊源,历祖天纵,大中、式谟,毓驹、其培皆负诗文名,诗载《[[播雅]]》者5人。回桐梓后,曾九次乡试不第。长期居家课读,与“西南世儒”[[郑珍]]、[[莫友芝]]情谊深厚。曾任桐梓、荔波教谕。旭仅诸生,因博学被聘《[[遵义府志]]》采访生员。清咸丰甲寅(1854),协襄军务(守城抗击农民义军),廷授训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任荔波县教谕时,以实绩加[[翰林院]]孔目衔兼署都匀府教授。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农民起义军攻破荔波县城,旭受重伤后投江死。赵旭博学多才,关心桑梓的文化事业,曾采访桐梓掌故,编成《[[桐鉴]]》6卷、《被桐鉴》1卷、又编成《[[桐梓耆旧诗抄]]》1卷、《[[桐梓艺文志]]》4卷、《[[文学尔雅注]]》1卷、《[[琴鹤堂先泽拾遗]]》1卷、《[[蜀碧补遗]]》6卷。赵旭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著有《[[播川诗抄]]》8卷,选诗500余首。郑珍为之作序。有评“其学其行,风骨高骞”、“盛气不可一世”。又有《[[播川全集]]》50集。一生坎坷,长期居住在农村,对贫苦农民的生活较了解。他写的诗,多反映贫苦老百姓的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大胆揭露清军的腐败的社会的黑暗。语言朴质无华,通畅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诗选]]》选入《[[贱士]]》等19首,近体与古风兼善,尢以古体富于诗史品格。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1935年娄山关战斗胜利后毛泽东等人策马登上娄山关下马观看刚结束战斗的战场。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ref>[http://www.hydcd.com/gsc/htm3/gs045451.htm 忆秦娥·娄山关],汉辞网</ref>。 [[周西成]](1893年4月11日-1929年5月22日) 字继斌,号世杰,贵州桐梓县人。生于1893年,[[民国]]时期贵州省政府主席。贵州省[[历史]]上“桐梓系军阀”的第一代掌门人。“桐梓系”军阀是民国年间黔系军阀的一个重要分支,上世纪20至30年代,“桐梓系”集团曾把持黔政十余年,从[[周西成]]、[[毛光翔]]到后来名噪一时的“贵州王”王[[家烈]],一连几任省主席都是桐梓人,以至于当时在贵州有“内政方针,有官皆桐梓;外交礼节,无酒不茅台”之说。 [[毛光翔]],字群麟,桐梓县茅坝人,生于1893年农历10月2日。幼年丧父,家贫,少时入县立明德学校肄业。1911年,与表兄周西成相约从军,旋入新军模范营。12月,随黔军北伐。后入贵州讲武学校第一期毕业。1914年调任贵州陆军第十团二营排长。后随营入川参加护国战争,任连长1920年任周西成营营附长。后随周西成旅入川,任四川讨贼军第五混成旅第一团团长,随周西成转战川南黔北,升旅长、师长。[[刘湘]]曾以川康边防督办名义委毛任“川南边防军总司令”。周西成被委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时,毛任副军长,并于1928年5月兼任贵州省军事厅厅长。卒于1947年11月1日。 [[王家烈]](1893年7月10日-1966年8月),字绍武,贵州省桐梓县新站区小水乡人。中华民国时期黔军高级将领,国民党陆军中将,毕业于贵州陆军讲武堂。后入黔军,历任贵州民政厅厅长、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常务委员、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第2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兼贵州省政府主席等职,权倾贵州,人称“贵州王”。1949年以后赋闲在家。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感召下加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历任贵州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6年8月病逝于贵州。三中全会以后平反。他的后半生为贵州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文史资料。 [[犹国才]](1895年~1950年),字用侬,贵州省桐梓县人,中华民国时期黔军(黔系军阀)高级将领,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第二十五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暂行兼代贵州省政府主席,贵州省政府民政厅长。1923年,周西成成立靖黔军,确定“群、绍、佩、用”的继承序位,国才为周西成之第四顺位继承人。后任黔军第十混成旅旅长。 1925年12月12日,北京临时执政令,授犹国才为陆军步兵上校,并加少将衔。1926年春,奉周西成命令,率兵入省城贵阳接防;六月一日,周西成就任贵州省长,开始对贵州三年的统治;冬,周西成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犹国才任该军第三师师长,时年三十岁。1936年1月27日,国民政府任命犹国才为陆军中将;七月九日,获颁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勋章;11月12日,获颁三等云麾勋章。其后任军政部驻西安办事处主任。1938年春,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深造,研习高深军学。1940年春,陆军大学毕业。1944年10月,任军政部中将部附;秋,由西安弃职回遵义北门故宅居住。1946年,任中央训练团中将团员;12月,退为备役;同年患脑溢血。1949年解放前夕逃往[[台湾]]。1950年10月病逝,年五十四岁。 [[何知重]](1893年~1976),原名良权,另号是侬,汉族,贵州桐梓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党黔军高级将领,毕业于贵州陆军讲武堂第二期,是[[王家烈]]的表弟。抗日英雄。曾在江阴要塞与日军鏖战数月,之後参加了武汉会战。1939年卸甲返乡后投身实业和兴办教育。1926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5军第2师参谋长,1928年7月任第25军副官长。1929年任25军军部副官,旋任1师副师长兼湘黔边区副司令,1930年3月任第25军第1师副师长,1932年2月任第25军第1师师长兼湘黔边区剿匪司令,1934年12月兼任贵州全省剿匪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35年国民党中央势力入黔,25军番号被撤销,所领25军1师改编为国民军第103师,任师长。1936年11月叙任陆军少将解放后,被特邀出席贵阳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76年10月4日病逝于贵阳,终年83岁。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从1944年冬到1946年11月被[[蒋介石]]幽禁在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这是张学良将军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幽禁地。自1946年离开大陆之后再也没有回过大陆。 ==视频== ===<center> 桐梓县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桐梓一中举行田径运动会 </center> <center>{{#iDisplay:z05635wqbm1|560|390|qq}}</center> <center> 桐梓官仓圆满贯漂流景区 </center> <center>{{#iDisplay:z0311szj8yg|560|390|qq}}</center> <center> 桐梓小将军幼儿园:2019暨祖国70周年主题汇演</center> <center>{{#iDisplay:a0898ipnwtu|560|390|qq}}</center> <center> 桐梓小将军幼儿园“童年的纪念册”新年晚会 </center> <center>{{#iDisplay:s0819984xyv|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桐梓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