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68.2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梁书·王志传 的原始碼
←
梁书·王志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梁书11.jpg|缩略图|[https://www.jd.com/?d 梁书]]] '''梁书·王志传'''出自《梁书》,此史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book/liangshu.html -诗词名句网]</ref> ==原文== 王志,字次道,琅邪临沂人。祖昙首,父僧虔,并有重名。志年九岁,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为中表所异。 褚渊为司徒,引志为主簿。渊谓僧虔曰:“朝廷之恩,本为殊特,所可光荣,在屈贤子。” 寻除宣城内史,清谨有恩惠。郡民张倪、吴庆争田,经年不决。志到官,父老乃相谓曰:“王府君有德政,吾曹乡里乃有此争。”倪、庆因相携请罪,所讼地遂为闲田。 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郡狱有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过节皆返,惟一人失期,狱司以为言。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忧。”明旦,果自诣狱,辞以妇孕,吏民益叹服之。 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志闻而叹曰:“冠虽弊,可加足乎?”因取庭中树叶挪服之,伪闷,不署名。高祖①览笺无志署,心嘉之,弗以让也。 为政清静,去烦苛。京师有寡妇无子,姑亡,举债以敛葬,既葬而无以还之。志愍其义,以俸钱偿焉。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 志为中书令,及居京尹,便怀止足。常谓诸子侄曰:“谢庄在宋孝武世,位止中书令,吾自视岂可以过之。”因多谢病,简通宾客。 志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齐游击将军徐希秀亦号能书,常谓志为“书圣”。 志家世居建康禁中里马蕃巷,父僧虔以来,门风多宽恕,志尤惇厚。所历职,不以罪咎劾人。门下客尝盗脱志车𨏥卖之,志知而不问,待之如初。宾客游其门者,专覆其过而称其善。兄弟子侄皆笃实谦和,时人号马蕃诸王为长者。 【注】①高祖:指梁武帝萧衍。齐末东昏侯萧宝卷昏庸,萧衍起兵取而代之。 ==译文== 王志,字次道,是琅琊临沂人。他的祖父王昙首,他的父亲王僧虔,都有很大的名望。王志九岁的时候,为自己的生母服丧,悲伤到身体衰弱消瘦,他的中表亲戚都认为他很特别。 褚渊担任司徒,引荐王志担任主簿。褚渊对王僧虔说:“朝廷的恩典本来就是很特殊的,是值得光荣的,要委屈你的儿子担任这样的职务了。” 不久,王志被任命为宣城内史。他做事清廉谨慎爱护百姓。郡中的张倪、吴庆争夺一块地,多年没有得到解决。王志一上任,郡里的父老就讨论说:“王府君有德政的美名,我们这里竟然还有这样的争执。”张倪、吴庆于是一起请罪,他们争夺的土地也成了闲田。 王志出京担任宁朔将军,东阳太守。郡中监狱有十几个重罪囚犯,冬至这天,王志让他们都回家,过了节,这些人都回来,只有一个超过了期限没到,狱吏报告给了王志。王志说:“这是太守的责任,你们不要担忧。”第二天,那个重犯果然自己回到了监狱,报告说妻子怀孕了。官吏和百姓更加赞叹佩服王志。 起义的军队到达,京城之内有人杀掉了东昏侯,众官员签名将东昏侯的首级呈送给高祖。王志听说之后叹息道:“帽子虽然破了,怎么可以穿在脚上呢?”于是摘取了庭院中的叶子吃下去,装作晕倒,不肯署名。高祖看到名单上没有王志的名字,心里很嘉许他,不因为这个指责他。 王志执政清静不扰民,省去了很多烦琐苛刻的事情。京城中有一个没有儿子的寡妇,婆婆死了,借债来为婆婆下葬,下葬之后,没有办法还钱。王志怜惜她的道义,用自己的俸禄帮她还了钱。当时遇上荒年,王志每天早上在郡府门口煮粥,来接济百姓,百姓对他赞不绝口。 王志担任中书令,等他处于京尹的职务,就抱有知足的想法。他曾经对自己的子侄们说:“谢庄在宋孝武帝的时候,官位只做到中书令,我看看自己怎么可以超过他。”于是常常称病拒绝事情,很少和宾客交往。 王志善于写隶书。当时的人都以他的字为取法效仿的对象。齐游击将军徐希秀也号称善于书法,常称王志是书圣。 王志家世代居住在建康禁中里马蕃巷。父亲王僧虔以来,家风多宽恕,王志尤其温厚。王志任官期间,不因为过失犯罪弹劾他人。他的门客曾经偷他的车𨏥卖钱,王志知道了也不去追究,对待他像当初一样。在他门下的宾客,王志忽略他们的过失而称扬他们的好。王家的兄弟子侄都笃实谦和,当时的人称马蕃王家的人为长者。<ref>[http://wyw.5156edu.com/html3/16.html 梁书-在线文言文]</ref> ==作者简介==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姚思廉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2ca2fa1f4044.aspx - 古诗文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840 中國文學別集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梁书·王志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