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81.1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棕头鹃鸠 的原始碼
←
棕头鹃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棕头鹃鸠'''小鹃鸠(学名:Macropygia ruficeps)共有8个亚种,体长30-32厘米。头顶 [[File:棕头鹃鸠1.jpg|缩略图|左|棕头鹃鸠[https://dss2.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145901051,237766223&fm=26&gp=0.jpg 原图链接]]] 和头侧为棕栗色,背上部及两肩呈棕色,并缀有黑褐色的细横斑纹。嘴爪平直或稍弯曲,嘴基部柔软,被以蜡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质;颈和脚均较短,胫全被羽。栖息于多树或多岩石的山区和[[农村]]。在[[岩缝]]、[[峭壁]]或树木枝条上营巢。食物多是[[杂草种子]]、[[农作物种子]]和各类植物果实。分布于[[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多生活于海拔600米以上的山林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群岛]]。 [[File:棕头鹃鸠2.jpg|缩略图|棕头鹃鸠[https://dss2.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334466021,838145853&fm=26&gp=0.jpg 原图链接]]] ==分布范围== 分布于[[文莱]]、[[中国]]、[[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泰国]]、[[东帝汶]]、[[越南]]。中国仅有云南亚种,分布于去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402521/db2a0PIEXzIIPQL3ouCdnNJ8UHvMU6S7M6dbz5X2_Ziz0UClKRf5oyUe-nqoUvI1RrII32CWN2V75kkHRs5cVZNLkrobq9OHMPsJZsATLAS6ew | .The IUCN Red List.2012-02,引用日期2013-01-12] </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color:black;" |- |中文学名 | 小鹃鸠 | 科 | 鸠鸽科 |- |拉丁学名 | Macropygia ruficeps | 属 | 鹃鸠属 |- |别 称 | 棕头鹃鸠 | 种 | 小鹃鸠 |- | 界 |动物界 | 亚 种 | 8亚种 |- |门 | 脊索动物门 |命名者及年代 | Temminck, 1834 |- |纲 | 鸟纲 |英文名称 | Little Cuckoo-dove |- |目 | 鸽形目 |英文名称 | Little Cuckoo-Dove |- |保护级别 | 无危(LC) IUCN标准 | | |} ==形态特征== 小鹃鸠 又叫棕头鹃鸠,体形比斑尾鹃鸠小,体长32厘米。雄鸟头顶和头侧为栗棕色,上背及两肩的棕色稍淡,具少量黑褐色细横斑,并且具有金属绿色光泽。下背、腰部及尾上覆羽暗褐色,尾上覆羽还缀有锈红色。中央尾羽为棕红褐色,没有斑,外侧尾羽为栗棕色而具有黑色次端斑,与斑尾鹃鸠不同,没有灰色。翅膀大都为暗褐色。[[颏部]]、[[喉部]]近白色,其余下体为棕黄色,胸部还具有宽的白色羽缘,形成显著的白斑。胸侧则杂有黑色的横斑,尾下覆羽为深棕红色。雌鸟的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上背没有金属绿色光泽,胸部杂有较多的黑色。虹膜为珠灰色,嘴角褐色。脚和趾暗紫褐色,爪角褐色。 [[File:棕头鹃鸠3.jpg|有框|左|棕头鹃鸠[https://d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116005207,771923636&fm=26&gp=0.jpg 原图链接]]] 大小量度:体长320毫米;嘴峰12-13毫米;翅140-151毫米;尾165-178毫米;跗蹠10-19毫米。 [2] (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小鹃鸠为留鸟,广布并常见于[[东南亚]]的亚高山森林。[[中国]]为[[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罕见留鸟,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有时也出现于林缘和山脚平原,在森林中栖息觅食,也常常群起掠食附近稻田。 <ref>[赵正阶 .《中国鸟类志》 上卷 (非雀形目)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6月:611]</ref> ==生活习性== 通常成群活动。行动从容,遇到危险时总要停留片刻才起飞。叫声低沉。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和[[嫩芽]]为食。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4-7月。常成对营巢繁殖。通常营巢于林中树上枝杈间或灌丛与竹丛间。巢主要由细枝和[[苔藓]]等构成。每窝通常产卵1枚。卵的颜色为淡皮黄色,大小为29×21毫米。 ==亚种分化== 小鹃鸠(8亚种) '''小鹃鸠云南亚种'''Macropygia ruficeps assimilis '''小鹃鸠中南亚种'''Macropygia ruficeps engelbachi '''小鹃鸠马来亚种'''Macropygia ruficeps malayana '''小鹃鸠婆罗洲亚种'''Macropygia ruficeps nana '''小鹃鸠松巴亚种'''Macropygia ruficeps orientalis '''小鹃鸠指名亚种'''Macropygia ruficeps ruficeps '''小鹃鸠锡马亚种'''Macropygia ruficeps simalurensis '''小鹃鸠苏门达腊亚种'''Macropygia ruficeps sumatrana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File:棕头鹃鸠4.jpg|缩略图|棕头鹃鸠[https://dss2.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246348460,2229682872&fm=26&gp=0.jpg 原图链接]]]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402521/8e7ceAYdRmX0lyBNOjHQIrc3UNe6AmXq-EQVhR4bKuy_Be0AkDLo97wmxMKGldHqyWupiBIWfXvDk9q0Xvo_8Uwu7B6s91ABJd1CKX6Ki-YVFArN5k5NcRfm418HL2s6uZ4 | .IBC Bird Collection ,引用日期2013-01-12] </ref> ==种群现状== 这个物种分布范围很广,因此不接近物种标准下的弱势阈值范围(分布区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以下,栖息地质量,物种规模和分布区域碎片化)。物种数量趋势是稳定,因此该品种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402521/5ac2SfLUhGRNy1hWboUV1nkd08MmD4Tj4x-RQWdHtRLs_6QjOwcXi3AKWXt8OQikaNPY8MmWTmHaNw9u9ZLKoNSrg_b4LXFNNYIgzZDlXSlHV8uCzbcKRS9O | BirdLife,引用日期2013-01-29] </ref> ==视频== ;{{#iDisplay:u0165hr4v3p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棕头鹃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