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40.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气海 的原始碼
←
气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气海</big> ''' |- |<center><img src=https://p3.toutiaoimg.com/origin/3c690004d0d61c0f4c41?from=pc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toutiao.com/i6470307832678842894/?wid=1644835274655 来自今日头条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气海</big> '''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气海 '''规 律''' :循任脉上传阴交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充盛的天部之气 '''定 位''' :下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处 |} '''<big>气海</big>''',气海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 名词解释 == * (1)气海。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气泽名意与气海同,泽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为混浊之状。 * * (2)脖胦。脖,脖子也。胦,中央也。脖胦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循腹正中线而行。 * * (3)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视脐下腹部为丹田,故名。 * * (4)下肓。下,下部也。肓,心下肓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脂类物质。下肓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膏脂之物在此随水气的胀散而输向人体各部。 * * (5)下言。下,下部也。言,肺之声也。下言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 * * 的凉性水气。 * * (6)膊胦。膊,大膀子也,肉之聚也,此指脾土。胦,中央也。膊胦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气中亦含有一定的脾土尘埃。 * * (7)季胦。季,季肋也。胦,中央也。季胦名意指任脉的强劲之气由此亦会输向气血较少季肋部位。 *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充盛的天部之气 * * 〖运行规律〗循任脉上传阴交穴,为足下六阴经交汇之处。 * * 〖功能作用〗为道家修炼的下丹田,意守的常用部位,打通任督小周天的关键. * * 〖治法〗为元气聚集之处,只可补不可泄。常用艾火灸之,可治百病,可长生久视。 * == 临床治疗 == * 【功用】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 *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虚脱,形体羸瘦 (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 * 【配穴举例】 * * 配石门治崩中、漏下;配小肠俞治带下 (《针灸资生经》); * * 配中极、带脉、肾俞、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针灸大成》); * * 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经少、下腹痛 (《腧穴学》)。 * * 配关元、阴陵泉、大敦、行间,有行气通经,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小便淋沥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 * * 配血海,有补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经散瘀的作用,主治小腹痞块,五淋,经闭不通。 * * 配小肠俞,有行气化浊的作用,主治带下,淋浊。 * * 配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有行气通经,养阴清热的作用,主治痛经,血崩,血淋。 * * 配三阴交,有养阴填精,培元固肾的作用,主治白浊,遗精,下腹?痛,经少。 == 治疗定位 == * 【操作】直刺1-2寸;可灸。孕妇慎用。 * * 【文献摘要】 * * 《普济》:针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灸百壮。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一切气疾,久不瘥皆灸之。 * * 《图翼》:孕妇不可灸。 * * 《图翼》:昔柳公度曰: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今人既不能不以元气佐喜怒,若能时灸气海使温,亦其次也。 == 文献记载 == * 出处:《脉经》 * * 穴名【别名】脖胦、下气海、下育、 [[丹田]]穴,下言穴,气泽穴,膊胦穴,季胦穴。 * * 【释名】穴居腹部,为生气之海。 * * 《针灸资生经》:“气海者,盖人之元气所生也。”因与胸中气海(上气海)相对,故又名“下气海”。 * * 【穴义】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 * * 穴位【定位】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 * * 【解剖】同石门穴。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 * * 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 * * 穴性【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充盛的天部之气。 * * 【运行规律】循任脉上传阴交穴。 * *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 *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 〖主治疾病〗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配[[关元穴]]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穴、膏肓、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穴、命门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 *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 针灸保健 == * 气海是针灸保健要穴。 *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常用的灸法有气海温和灸、气海隔姜灸和气海附子灸等。 * * ⑴气海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在距气海穴约3cm处施灸,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 * ⑵气海隔姜灸:取0.3~0.5cm厚的鲜姜一片,用针穿刺数个针孔,覆盖在气海穴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3~5壮,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灸10次。 * * ⑶气海附子灸:取0.3cm左右厚的附子片,以水浸透后在中间用针刺数个针孔,放在气海穴上,于附片上置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施灸,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或稍有红晕为度。每次3~5壮,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 * 现代也常用温灸器灸,可用灸盒置艾条或艾绒后放在气海穴上,每次施灸15~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一灸程。也可每周施灸1~2次,长期应用。<ref>[https://www.toutiao.com/i6470307832678842894/?wid=1644835274655 气海穴(丹田)的保健作用],今日头条网站</ref> ==视频== <center> ===气海穴对肠胃称=== {{#iDisplay:k3100xqhz4r|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气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