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14.18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汉语神学 的原始碼
←
汉语神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汉语神学</big> ''' |- |[[File:汉语神学.jpg|缩略图|居中|[https://booklibimg.kfzimg.com/data/book_lib_img_v2/isbn/1/59cd/59cd0a315feb210f5d268a69695cd48b_0_1_300_300.jp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汉语神学 类 型: 专业用语 隶 属: 学者群体 内 容: 有兴趣以至崇尚基督信仰 |} 狭义的'''[[汉语神学]]]'''则是指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在中国大陆涌现的对基督教研究有兴趣以至崇尚基督信仰的学者群体,他们立足于人文社会学界而专注于基督信仰的研究,发展出有别于教会传统的汉语神学。其中以刘小枫提出的刍议最为人关注讨论。从“[[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倡导的狭义汉语神学强调此新神学不是中国神学的全部,只是中国神学众多形态之一。狭义汉语神学的处境是中国大陆人文学界,它研究内容和生存空间都是以大陆人文学界为依归。<ref>[http://item.kongfz.com/book/30202903_2_5_1.html ],孔夫子旧书网 , </ref> ==广义== 广义的汉语神学由何光沪教授提出,不论撰者的国籍或地域,凡以汉语为叙述载体的基督宗教学术论文或著作,一律统称为汉语神学。其中作者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逐构成其神学的独特元素。神学在这里则专指基督教神学。由此而言,汉语神学可远至唐朝景教算起,包含一切由古代和现代汉语所写成有关基督信仰的著作。第一批汉语神学的作品可以推算至一千三百多年前由叙利亚人景教长老阿罗本以汉语撰成的景教碑文典。 狭义“汉语神学”的生存形态与中国教会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本色神学”,以及随后在不同华人地区提出的“华人神学”、“处境神学”、“本土神学”、“乡土神学”等都有明显的不同,甚至在与东亚地区同样深受中国儒佛影响的日本和韩国所提出的“水牛神学”或“民众神学”进行比较时,也有明显的迥异之处,其中至为关键是上述所有不同类型的神学都是来自相关地域的“教会群体”。 通常论及神学,中西方的教会神学家无论开放或保守都强调神学必须来自教会,为了教会和服务社会。但狭义汉语神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来自中国人文学界,为了中国人文学界,在面向人文学界的同时,也面向教会和社会。由于这种特征,狭义汉语神学的关注点、发展过程以及议题,必然与西方神学传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但狭义的汉语神学并不排斥教会神学及其多元传统,相反地,它乐于与不同的教会神学和传统对话,以丰富大陆学人对基督宗教多元传统的认识。狭义的汉语神学与传统神学差异之处在于,它起源于中国学界,生成及生存于中国学界,其结果将与教会神学一样有益于社会、中国教会和普世教会。 ==狭义汉语神学的特征== 人文性 狭义汉语神学既然是发轫于中国人文学界,其生存形态自然以中国人文学界为依归。大部份汉语神学运动的学人主体,并不是要寻找信仰的家园,而是把基督宗教作为新知识体系来探究和学习。其中一部份学者带着自己的问题意识在基督教思想中寻找资源以建构自身的学术体系;也有人相信中国文化在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有必要吸收外来的基督教思想资源,从而促成中国学术与西方学术的交融。因此,中国学者致力于从人文精神和多学科的角度探讨基督教思想和基督教神学,并促成汉语神学成为中国学术传统的组成部份,与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和当代文化(马克思主义和当代思潮)并驾齐驱。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十多年后的今天,在新生代的汉语神学人中也不乏认信者,但参与者的认信身份并没有也没有需要去改变立足于人文学界的汉语神学之学术规范与准绳。 跨宗派和跨教派性 狭义汉语神学不从属某一个宗派或教派,它的立足点是历代基督宗教的思想和神学资源,内含犹太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由于中国大陆的基督教研究学人通常不以隶属于某一教派(如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或宗派(如耶稣会、道明会、圣公宗或改革宗)为研究目的。他们对基督教研究的范围不在乎该课题是否合乎不同教派或宗派的“正统”与否,他们只关心该研究是否与其学科有所关联和有益。因此,他们的研究领域可以远及古代西亚研究、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等不同神学领域。这种研究诉求亦无意中跨越了向来深受西方神学主导的华人神学研究,同时又促进基督教神学与其他人文学科进行的科际整合。 跨文化性 顾名思义,汉语神学是由汉语思想和基督宗教思想所组成,中西方宗教文化的交流和整合就构成汉语神学的活力,其中双向性的翻译、诠释、吸纳和创造是生生不息的。 ==发展== 自1995年发展至今,已经从最初的以文、史、哲为起点,扩展至圣经研究、实证研究,并致力于发展自身的公共性。同时因应中国社会的急速发展,宗教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汉语神学的实践性议题将逐步呈现,一个更趋多元、开放和实践的汉语神学在朦胧中渐见清晰。 汉语神学运动是1990年代以后在华人神学界展开的一场文化诠释运动,其内容可再分为“汉语基督教神学”跟“汉语基督教文化学”。运动的主要的机构是位在香港的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其成员散居各地且绝大多数是华人。 1995年刘小枫完成《[[汉语神学与历史哲学]]》论文初稿,汉语神学运动的概念也在同一时期大抵完成。 1996年刘小枫获聘为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之高级研究员,并出任“学术总监”一职。汉语神学运动的成员开始在其机构中结识。 ==内容与特色== 中国本位的基督教文化研究 采取一种温和的中华文化本位主义,对基督教文化(或基督教文明)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通常并不是进行以贬抑西方文化为目的之“文化批判”、亦不主张“中华文化优越论”,而是抱定着尊重文化差异的立场,主张两个文化间的交流应本着对等与互重的原则。为了要明白双方差异之所在,故要对两者文化进行正确认识态度下的深入研究,汉语基督教文化学便是为此展开的研究。 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基督教的宗教用语进行个例的分析,也提出该用语应当如何在中文里命名的建议,亦分析有歧异的宗教用语是如何在西方产生歧异的等等问题。 对汉语语境的认同与分析 对各国语文在阐述神学观念时的用字差异进行语言学跟语源学的分析。对于那些由于“汉语语境”造成的翻译跟表达上的误差多半表示同情。于积极面上,正面肯定中国文字的方便、达意、无死板文法等特性正适合用于宗教领域的论述。其主张,使用华语的神学研究者不应是单纯的接受与引进西方人的神学理论而已,更应该善用中文的特殊性,创造出属于汉语神学语境的新神学内容。 以整个基督教神学的内容为研究对象 “汉语基督教神学”一词中的“基督教”乃是采取了该字在整个人类文化史当中的完整意涵,主要地强调了天主教、新教跟东正教的三大基督教体系。过去的华语神学界对于天主教神学跟新教神学的研究已经累积了相当的规模,但对于东正教神学就始终缺乏认识。在“汉语神学运动”的推波助澜下,以“东正教”为题的研究也在1990年代后接连发表,当中虽然不全是“汉语神学运动”成员的作品,但该运动在此有绝对不可抹煞的功劳。 广纳研究方法 虽然其活跃成员多是诠释学神学或存在主义神学的主张者或是该门学说的专职研究者,但此运动还是容纳了不同的神学主张与研究方法。因此,此神学运动不同于那些严格要求成员意识形态的各种神学“学派”,而是在“汉语”这个大的旗帜底下聚集而成的柔性论述集团。 采取比较宗教学的视野进行宗教对话 其成员常以“华人”跟“基督徒”的双重身份者自居,并自我期许为“基督教在本地的代言人”,积极与中国的传统宗教“佛教─道教”进行宗教对话。 对所有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研究主题敞开,亦接受“《[[易经]]》学”、“风水”....等内容的研究主题。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240 基督教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汉语神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