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19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汲江煎茶 的原始碼
←
汲江煎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汲江煎茶.jpg|thumb|350px|right|[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906341968/1000 原图链接][https://new.qq.com/omn/20191204/20191204A0SW0H00.html 图片来自腾讯网]]] '''《汲江煎茶》'''是北宋诗人[[苏轼]]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该诗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谪居心情写得甚为含蓄;显著特征为,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词句注释== ①汲(jí)江:从江里打水。 ②活水:刚从江中打来的水。 《施注苏诗》卷三十八有苏轼自注云: "唐人云: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有焰之炭火。 ③"自临"句:是说自己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杨万里《诚斋诗话》:"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处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④"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sháo)分江入夜瓶"二句:是说明月倒映在江面, 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⑤茶雨:一作"雪乳",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翻:煮沸时滚动。脚:茶脚。《茶录》:"汤多茶少则脚散,汤少茶多则脚聚。" ⑥松风:形容茶滚沸之声。东坡《试院煎茶》:"飕飕欲作松风鸣。"泻:倒出。这两句是倒装句法,意为煎处已翻雪乳脚,泻时忽作松风声。 ⑦"枯肠"句:是说面对如此好茶也喝不上几碗。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三碗搜枯肠。"此反用其意。未易:不容易。禁:承受。 ⑧长短更:指报更敲梆子的次数,少者为短,多者为长。更:打更。 ==白话译文== 要用流动的活水和旺盛的火来烹煮,便亲到江边钓石汲取深处的清水。 大瓢把映有月影的江水贮存入瓮,小杓将清流滤净装进瓶内。 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煎处翻腾漂浮,沸声似松林间狂风在煮时震荡怒吼。 清澈醇美使枯肠难以三碗为限,坐着倾听荒城里长更与短更相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符三年(1100),作者被贬在儋州(海南岛惯县),这首诗就是这一年的春天在儋州作的。 ==作品鉴赏== 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唐朝人论煮茶就有所谓"茶须缓火炙,活火烹"的说法,缓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这里说应当用猛火烹,用活水煮。因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边去汲取,所以第二句说,自己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他去汲水的时候,正当夜晚,天上悬挂着一轮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第三句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瓮)里;第四句说,再用小水杓将江水(江)舀入煎茶的陶瓶里。这是煎茶前的准备动作,写得很细致、很形象,很有韵味。 第五句写煎茶:煮开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据会品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茶煎好了,就开始斟茶。第六句说,斟茶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他在《试院煎茶》诗里说"飕飕欲作松风声",也是用"松风"来形容茶声。这虽然带点夸张,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他在贬所的小屋里,夜间十分孤独、寂静,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特别响。 第七句写喝茶,说要搜"枯肠"只限虽三碗恐怕不易做到。这句话是有来历的。唐代诗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写诗文思路不灵,常用"枯肠"来比喻。搜索枯肠,就是冥思苦索。卢仝诗说喝三碗可以治"枯肠",作者表示怀疑,说只限三碗,未必能治"枯肠",使文思流畅。看来他的茶量要超过"三碗",或许喝到卢仝诗中所说的"七碗"。他在另一首诗中就说,"且尽卢仝七碗茶"。喝完茶干什么?没事。所以最后一句说,喝完茶,就在这春夜里,静坐着挨时光,只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夜间报时)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这首诗的特点是描写细腻生动。从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更,全部过程仔仔细细、绘影绘声。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诗人被贬后寂寞无聊的心理,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祜二年(1057)进士,曾任凤翔府签判、密州知州、湖州知州、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宋孝宗时追谥文忠。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为豪放词代表,并称"苏辛"。诗文合集有《苏东坡集》,文集有《苏轼文集》,诗集有《苏轼诗集》,词集有《东坡乐府》。《全宋词》收其词约350首。《全宋词补辑》录其词1首。<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bc27db3df490.aspx 汲江煎茶]</ref>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汲江煎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