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26.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泉州南音 的原始碼
←
泉州南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泉州南音.jpg|360px|缩略图|右|泉州南音[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214/218/2240/145711804.jpg 原图链接][https://cul.qq.com/a/20170921/012403.htm 来自腾讯网 图片 ]]] '''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ref>[https://www.sohu.com/a/199709710_534425 南音: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汉族音乐 | 文艺] ,搜狐网,2017-10-23</ref>。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南安、安溪、永春、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 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ref>[https://news.sina.com.cn/o/2018-04-07/doc-ifyuwqez6338150.shtml 水头老艺人:一生坚守只为这把琵琶],新浪网,2018-04-07</ref>。 ==古乐起源== 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南安、[[安溪]]、永春、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一般认为南曲起源于唐,形成于宋: (1)据文献记载: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 [[王潮]]、 [[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他们带去了唐代“大曲”传播于汉族民间。大曲与当地汉族民间音乐的相互影响和吸收,从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南曲”。 (2)南曲的主奏乐器 琵琶称为南琶,为 曲颈琵琶,演奏姿势是斜抱着弹奏。所用 洞箫严格规定为一 尺八寸,亦称之为尺八。这两件乐器的演奏姿势与形制均与唐旧制相符。 (3)南曲的曲牌名称有不少与唐代大曲、 法曲的曲牌名称相同。如《摩诃兜勒》《 [[子夜歌]]》、《 清平乐》、《梁州曲》、《 婆罗门》等。 (4)宋代“ 南戏”五大名剧:《 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记》、《 杀狗记》和《 [[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 ==传承发展== 南曲在汉族民间流传,有赖于社团组织的传承和传播。[[清代]]以来在泉州、厦门和晋江、 [[南安]]、[[惠安]]、 安溪等地都有社团成立,并有专业的教师传艺。建国以来,成立了不少 南音研究社、南音研究会。还建立了专业的南曲音乐团<ref>[http://www.mnw.cn/quanzhou/news/1461151.html 新中国成立以后 泉州南音传承首次举行传统拜师仪式],闽南网,2016-11-16</ref>。 ==分类特点== [[File:琵琶指法.jpg|缩略图|右| 260px|琵琶指法[https://img9.doubanio.com/view/page_note/large/public/p56038994-4.jpg 原图链接][https://www.douban.com/event/30511972/ 来自豆瓣网 的图片 ]]] 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记谱方法与众不同,乐队组合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 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 “指”是有词有谱和注明 琵琶指法的大曲。 “谱”是无词而有琵琶指法的器乐演奏谱。原有十三大套,后增至十六大套;南曲十六大套“谱”,以“四”(四时景)、“梅”( 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四套最为著名 “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在南曲音乐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下于千首。 南曲使用的工尺谐与众不同,是一种独特的谱式,以“X(尺字的俗写)、工、六、士、-”。这五字依次代表“宫、商、角、徵、羽”。采用 固定唱名法。 ==形式结构== 南曲的乐队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 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 ①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两种不同组合: 洞管—— 洞箫、 二弦、 [[琵琶]]、 三弦、拍板五种。 品管—— 品箫(即笛)、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②下四管乐器有南嗳(中音 [[唢呐]])、琵琶、三弦、二弦、响盏、狗叫、铎( 木鱼)、四宝、声声(铜铃)、 [[扁鼓]],共十种,故又称“十音”。在惠安一带有用[[云锣]]、 铜钟、小钗和笙等。 上四管属 丝竹乐队、下四管属吹打乐队<ref>[http://www.sohu.com/a/121475041_534781 南音琵琶] ,搜狐网,2016-12-13</ref>。 ==文化底蕴== 泉州南音有着深厚、丰富的 汉族文化积淀。它是从中原传到[[福建]]闽南来的,这些中原音乐同[[闽南]]地方音乐互相渗透融合,孕育出泉州南音来。泉州在宋代就是著名的 东方第一大港,吸引了大量的中外客商和文人学士,经济相当发达,各种文化交流频繁,呈现出“千家罗绮管弦鸣”的繁荣景象。南唐[[顾闳中]]的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即可印证。 泉州南音由谱、指、曲三大部分组成。 谱是唐大曲遗存,词的内容多与戏文相关,曲的结构形式与[[元曲]]有直接联系。 泉州南音还吸收佛曲、道情的东西,吸收楚歌、吴歌、潮调及 闽南地方音乐,并吸收弋阳腔、青阳腔、昆腔。 泉州南音演唱时的位置固定为:演唱者执拍板居中;其左边,上方为[[洞箫]],下方为二弦;右边,上方为 琶,下方为三弦。 演唱程序固定是“指头谱尾”,就是说开头一定要合奏一套或一折“指”,最后一定要奏谱“煞尾”;中间演唱也要按“支头”顺序来进行。要“起曲头”,就是每个支头要有带头唱的人,他唱的曲属于哪个支头,其他人就要跟着唱这个支头的曲。若转换支头,则须唱“过支曲”作为转折的过渡、连接。上一个唱完,下一个接过拍板接着唱,伴奏乐器基本没有间断。 乐器演奏也有其规矩,琵琶是先生,起指挥乐队的作用;三弦和之,犹如“琴瑟和鸣”;而洞箫与二弦的关系,洞箫为主,二弦为辅,“箫咬弦,弦入箫”,即所谓“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南音不管是表演形式还是音乐内容,始终都保持着古代中原的古风古味,研究价值高,欣赏价值也高。代表曲《[[八骏马]]》、《 梅花操》等。泉州已将泉州南音申报“世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成功入选,“泉州南音研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化文化部列入“中亚———东西方文化间对话”项目计划。 ==现状发展== 2019年11月25—12月2日,我校成功开展了“中国民族音乐活态教学与实践•福建南音进校园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主办、理作学科和国乐学科承办、[[泉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协办,特邀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专家、福建南音传承人及青年演员,进校园开展相关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讲座+音乐会、南音专家进课堂、南音传习和师生汇报音乐会”四个模块。 泉州南音入选中国“优秀保护实践案例”。 ===广东中山市科协干部赞赏泉州南音=== [[广东]][[中山市]]科协干部提高级一行50人,于2019年11月下旬,到[[泉州华侨大学]]听陈日升介绍泉州历史文化<ref>[http://www.sohu.com/a/207409098_687240 《蓝蓝泉州湾》作者陈日升带你领略泉州文化!] ,搜狐网, 2017-11-28</ref>、欣赏南音演奏“指”与“谱”各一套,并获赠有关“泉州南音网”的小手册。其中一位高工杨先生(左下图站立者)发来微信说:“陈老师您好!我已经完成了《南音》在广东传播的第一个任务!本书资料连封面封底共60页,南音曲目二维码505首,我已经全部照相发送到中山科协泉州华大学习群。南音是泉州、[[福建]]、中国精彩文化的精华!是语音文化音乐活化石!您和您的团队对南音的研究继承传播是功德无量的民族事业! 中外接力“复活”百首南音曲目《泉州明代百首有声弦管曲》出版。 ===明代刊刻本尘封于英德图书馆=== 这本书的曲谱源自400多年前的三种明代刊刻本,这些刊刻本此前[[泉州]]无任何记载也无人知晓,一直分别尘封在[[英国]]、[[德国]]图书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牛津大学]]的[[龙彼得]]教授发现了这些刊刻本,经研究著述后在台湾出版了《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一书。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后来与龙彼得合作,并先后据此出版了书影本和点校本。 “《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中共保存着272首曲词,但大部分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唱了,不知道其中韵律,十分遗憾。”泉州地方戏曲研究会名誉会长、[[泉州南音网]]总编辑[[郑国权]]说,近几年来,我们从龙彼得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得知“至少有86首曲目仍保留于现存的弦管曲簿”中,于是通过努力将这批曲目一一找出来。后再经过细细查找,又新发现了14首,两者相加整整得到了一百首。 著名音乐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田青为该书作序。[[田青]]认为该书为泉州南音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提供了鲜活的历史凭证。 ===泉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举行会员代表大会=== 此次展演泉州项目十分吸引眼球,参观南音琵琶制作及南音洞箫制作的人络绎不绝,[[李建瑜]]、[[杜志阳]]制作的琵琶、洞箫在“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线上投票活动中,被评为“我最喜爱的乐器”。南音琵琶演奏家[[曾家阳]]、南音洞箫青年演奏家[[陈特超]]在非遗博览园主会场演奏了传统曲目《[[梅花操]]》、《走马》,[[成都电视台]]以及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对他们做了专访。 [[丰泽区]]举办“共筑中国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音演唱会<ref>[http://www.mnw.cn/quanzhou/news/1461151.html 漳浦县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演唱会],漳州新闻网, 2016-11-16</ref>。 ==视频== ===<center>泉州南音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老闽南:南音声声跨海归</center> <center>{{#iDisplay:c30324e853x|560|390|qq}}</center> <center>泉州南音有望首次搬上大银幕</center> <center>{{#iDisplay:v07440e41uu|560|390|qq}}</center> <center>林婉如 泉州南音演唱《睢阳》</center> <center>{{#iDisplay:d0748w5w3n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返回「
泉州南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