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108.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淮海戏 的原始碼
←
淮海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淮海戏</big> ''' |- | [[File:淮海戏.jpg|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27/082983d3fb364b1ea5ca5d250bec05fa.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38103566_787287 来自搜狐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淮海戏 '''地理标志''' : 江苏省 '''批准时间''' : 2008年 '''非遗级别''' : 国家级 '''遗产编号''' : Ⅳ-104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 : 江苏省淮安市、连云港市 |} '''淮海戏'''是[[中国]][[江苏省]][[海州方言]]區的[[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淮北地区的[[连云港]]、[[宿迁]]大部,[[盐城]]淮北地区等。源出于[[沭阳]]、海州、灌云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淮海戏曾在民间称为“小戏”,与柳琴戏、泗州戏同源于“拉魂腔”。 淮海戏因流行于淮海地区,曾称“淮海小戏”,1955年正式定名为淮海戏。 淮海戏唱腔的特点是乐句结尾突然翻高八度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称。淮海戏的一些表演身段明显脱胎于苏北农村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08年6月14日,淮海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04<ref>[http://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3485 淮海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f> ==简介== 主要流行于江苏北部的连云港市、宿迁市及淮安市、盐城市的北部城乡。源出于[[沭阳]]、海州、灌云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早期是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后,艺人自由结班发展成为打地摊演出的“小戏”(当地称京剧为“大戏”)。淮海戏以沭阳方言为标准音,并结合兼顾附近的泗阳、海州乡音。 ==源流== 淮海戏的产生有三种说法<ref>[http://www.docin.com/p-1582104279.html 淮海戏],豆丁网</ref>: 一是清[[乾隆]]年间,[[山东]]历城唐大牛、唐二牛兄弟,因灾年饥荒,身背大鼓三弦,到沭阳一带卖唱乞讨,有邱、葛、杨姓3人从其学艺,播下淮海戏的种子。 二是200多年前,海州民间盛行“太平歌”和“猎户腔”两种民歌,当地邱、葛、杨3人加以改造,形成“怡心调”和“拉魂腔”,后3人分别去淮北和县南卖艺,逐渐形成今日的泗州戏、柳琴戏和淮海戏。 三是淮海戏源于秦腔,据清代李调元《[[雨村剧话]]》记载:“[[秦腔]]始于秦州,盛于长安,流入晋、冀、鲁、豫至淮水止。”据此推断,淮海戏为秦腔一支,经融会[[徽剧]]、[[京剧]]和[[柳琴]]戏后而创立的新剧种。 ==发展== [[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徽、京剧先后流入淮海地区,在交流中,迅速丰富和提高了小戏的表演[[艺术]],出现了一大批一家班、同庄班、师徒班等班社,流传地区不断扩大,除淮海地区的10多县、市外,亦延伸至皖东北一带。光绪二十六(1900年),出现了第一代女艺人。至[[抗日战争]]前夕,行当已齐全,分五脚生(小生、文堂生、老生、奸白、勾角)和五脚旦(奶小旦、花旦、青衣、彩旦、老旦)两类10行;服装、化妆、脸谱均由京剧引进;伴奏的皮三弦改为板三弦;剧目除自己原有的以外,又从京剧、徽剧、僮子戏、工鼓锣、小唱本移植改编,有了极大的丰富,号称有“三十二大本,六十四单出”<ref>[http://jsnews2.jschina.com.cn/system/2012/11/23/015316232.shtml 我市发现淮海戏“活剧本” 为第六代传承人],中国江苏网,2012-11-23 15:11:28</ref>。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淮海地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各县先后将流散的小戏艺人组织起来学习、整顿,并成立“民间艺人抗日救国会”和“淮海戏实验小组”,编演了《柴米河畔》、《三星落》、《反内战》等近百出现代戏。[[解放战争]]中,部分艺人随军转战南北,“肩背步枪驱敌寇,手提三弦唱英雄”。民国三十七年,两个“大众淮海剧团”(分属于淮海区第三中心县委和淮阴专区)和学校、农村的业余剧团一起编演现代戏,深受广大军民欢迎。通过排演大量现代戏,淮海戏的音乐、表演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发展,伴奏增加了二胡、笛子、月琴等乐器;涌现了不少新唱腔,如汤增桐、吕文桥在《柴米河畔》中改编设计的“好风光调”,后来成为淮海戏女腔的基本调。1947年,成立了大众淮海剧团,从此小戏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并定名为“淮海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沭阳]]、灌云等县成立了淮海剧团。1956年,大众淮海剧团改名为[[江苏]]省淮海剧团,继而泗阳、灌南、涟水、宿迁、滨海、连云港等十多个县、市也先后成立了专业剧团。目前有7个淮海剧团,分布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连云港市]]、连云港市[[灌云]]、[[宿迁市]][[泗阳]]、连云港市[[灌南]]、[[盐城市]][[响水]],以及设于淮安市的江苏省淮海剧团(淮安本身则流行江淮官话(淮扬)的[[淮剧]],不流行[[海泗方言]]的淮海戏)。 ==现状== 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淮海戏活跃和辉煌时期,自90年代开始,由于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民众对淮海戏的兴趣也逐渐淡泊,尤其在年轻人中少有听众。听众越来越少,年老的艺人难以继续演唱,年轻艺人纷纷改行,出现后继乏人、濒临灭亡的危险。目前,淮海戏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传统剧目== 淮海戏传统剧目有《[[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罗鞋记]]》、《[[金刀记]]》、《[[催租]]》、《[[骂鸡]]》等32整本,64单出。先后编演的现代戏有《[[大后方]]》、《[[小板凳]]》、《[[拾稖头]]》、《[[春回粮仓]]》、《[[十里香]]》、《[[生死怨]]》等。 ==唱腔== 淮海戏唱腔明快豪爽,乡土气息浓厚,以板式唱腔为主,兼唱部分民间小调。 ==主要曲调== 淮海戏的唱腔大体为男女同弦异腔,女腔以〔好风光〕为基本调,男腔以〔东方调〕为基本调<ref>[https://www.xzbu.com/9/view-1020610.htm 浅谈淮海戏的特色及价值],行知部落</ref>。这种曲调,可塑性大,风格性强,有各自的功能,各为其多种行当演唱。组腔时,“好风光”调唱法变化多样,可构成大、小唱段。“东方调”中间数唱自由,可变换多种感情,形成长短不一的完整唱段。 此外还有:女腔〔二泛子〕、〔串十字〕、〔双起腔〕、〔彩腔〕、〔八句子〕;男腔〔金风调〕、〔龙门调〕、〔小丑调〕、〔僮子调〕及各种形式的弹唱等。伴奏乐器以板三弦和淮海高胡为主。 ==服装== 淮海戏的活动形式早期比较简单,既没有旋转多变的五彩灯光,也没有艳丽配套的行头服装,更没有音部齐全的乐队。常见的,是地上放一张芦席作为舞台,一条长凳乐队坐着,观众围在四周。演出时,一人可担任几个角色;手巾、扇子作为道具,女的穿长裙,男的穿大褂,戴上自制的胡子,这些便是演员的全部扮装。乐队仅有三弦和大锣。建国后,才根据剧目需要,制作灯光、布景、道具,演出也逐渐走上正轨。 ==传承人物== 杨秀英,女,1941年4月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海戏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淮安市申报,代表项目:淮海戏<ref>[http://www.zghhxw.com/infoshow.asp?id=1223 淮海戏国家级传承人杨秀英],来源:中国淮海戏网 作者:中国淮海戏网 发布日期:2017-5-31</ref>。 霍一君,女。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海戏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连云港市申报,代表项目:淮海戏。 ==保护措施== 2008年3月16日,连云港市文化局出台政策:市艺术学校开设“淮海戏”少年班,一期免费培养30名“国遗”传承人。 2013年12月26日,淮安举办淮海戏传承与发展研讨会,来自连云港、宿迁、盐城及淮安等地80余名淮海戏艺术家及淮海戏研究工作者就淮海戏剧种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讨与交流。 2019年11月,淮海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社会影响== ===重要演出=== {| class="wikitable" |- | 2007年11月11日,连云港市淮海戏艺术爱好者协会正式成立,并进行首场演出。 |- | 2009年6月26日,淮海戏《[[扁担会]]》,经过多次修改打磨,在连云港市新浦区大礼堂亮相演出。 |- | 2013年10月30日晚,作为2013淮安周信芳戏剧节重要组成部分,由江西省戏剧家协会、市文广新局、淮海戏研究会主办,江西省淮海剧团承办的首届江苏省淮海戏演唱大赛,经过两天共计四场的精彩角逐,在淮安荷芳剧院落下帷幕。 |- | 2014年6月24日晚,大型现代淮海戏《[[乡村好人]]》在宿迁文化艺术中心剧场成功上演,并接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家组验收。 |- | 2015年11月22日晚,第二届江苏省淮海戏演唱大赛经过三天共五场次的精彩角逐,在江苏省淮海剧团落下帷幕。 |- | 2017年12月20日晚7:30,宿迁市沭阳县文化艺术中心唱响了爽朗明快、清新生动的淮海戏,江苏省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大型淮海戏《[[胖婶当官]]》在这里举行首场演出。 |- | 2018年5月15日,首部淮海戏戏曲电影《[[皮秀英四告]]》在宜兴市江南影视中心基地正式开拍。 |} ==视频== ===<center>淮海戏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海鸽玲玲】淮海戏·皮秀英四告·头支状二支状(吴玲 演唱)</center> <center>{{#iDisplay:n0326q4y8m3|650|480|qq}}</center> <center>江苏省淮海剧团淮海戏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i3026b8hwe0|650|480|qq}}</center> <center>淮海戏的新旅程</center> <center>{{#iDisplay:u0510hwzsc6|650|480|qq}}</center> <center>淮海戏:红楼梦</center> <center>{{#iDisplay:z0198gtlard|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淮海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