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37.17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清漪园 的原始碼
←
清漪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清漪园</big>''' |- |<cente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160111/mp53911491_1452512694353_26.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53911491_190953 来自 八闽旅游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清漪园 始建: 1750年 地区: 北京 国家: 中国 |} '''清漪园'''位于[[北京]]城西北,[[圆明园]]之西,[[玉泉山]]之东,全园面积约290公顷,其中北部瓮山(后改称[[万寿山]])约占三分之一,是一座山水结合、以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园。现为颐和园。1750年(乾隆十五年),开始建设,至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完工。北部万寿山山形呈一峰独耸之势,在山上集中建造了大量的点景建筑;南面为昆明湖,形成开阔的山前观赏范围。1860年(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全部破坏。光绪中叶,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挪用海军建设费二千万两白银修复此园,1888年(光绪十四年)完成,基本上保持了原清漪园的格局,至此更名为颐和园。<ref>[https://www.sohu.com/a/53911491_190953 美丽中国 | 颐和园(清漪园)]搜狐</ref> == 概述 == 清漪园是颐和园的前身,位于玉泉山静明园与圆明园之间。这里原有一座平地突起的瓮山,山前的水面原称“瓮山泊”,这块山水园林宝地元朝时就得到开发了。 清漪园始建于1750 年,以瓮山与水泊为基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进行改造和规划。酷爱山水园林的[[乾隆]]曾六下江南, 每次都到[[杭州]],可见他对[[西湖]]的钟爱。改造过程中,将水泊扩大挖深,并用挖出的泥土增大瓮山的山体,进一步形成了山临水、水抱山的背山面水形式;仿照[[西湖苏堤]]在西水域留出一道南北向的长堤,加上斜出的支堤,将湖面水域一分为三。 园中景点大多依傍万寿山和昆明湖而建。万寿山南麓,金黄色[[琉璃瓦]]顶的排云殿溢彩流光,巍峨高耸的佛香阁统领全园。登临佛香阁远眺,昆明湖碧波荡漾,蜿蜒迤逦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十七孔桥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水中岛屿鼎足而立。湖畔岸边,还造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镇水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景点建筑。万寿山北麓,仿西藏寺庙建造的四大部洲建筑群雄伟庄严。山脚湖水随山型地貌演变为一条舒缓宁静的河流,顺地势而开合。两岸树木郁郁葱葱,雕梁画栋时隐时现,后溪河中游的买卖街建筑错落有致。沿河东游至水尽处,忽闻溪流淙淙,不觉已经来到了精致典雅的谐趣园。 清漪园内可分为宫廷区、前山前湖区与后山后湖区三部分景区,总面积290 公顷,其中水面即占据了四分之三。 == 旅游景区 == '''宫廷区''' 清漪园与[[畅春园]]和圆明园一样都属于离宫型的[[皇家园林]],为适应皇帝听政的需要,都专有一个宫廷区域,而且都处于园林的主要入口位置。清漪园的宫廷区在全园东北部,地处万寿山东南角下,西临昆明湖,东宫门为主要大门。宫廷区之所以选择在这个位置,是因为此处距离圆明园最近,便于帝王来往于两园之间,而且北靠万寿山,西临昆明湖,紧邻山水游览区,符合前朝后苑的传统格局。 东宫门位于宫廷区的正前方,连同门前的广场、影壁、牌楼,显示出皇家建筑的气魄。进东宫门迎面就是宫廷区的主要建筑仁寿殿群体,由仁寿门、大殿及左右配殿组成。仁寿殿是皇帝在园中上朝听政的场所,殿内设有御座,殿前还列有麒麟、铜香炉和水缸等摆设,颇有几分宫殿的威仪;但是这里毕竟是离宫园林中的宫廷,所以在大殿前的院落中还是种植了松、柏、海棠等花果树木,设立了栽种[[牡丹花]]的国花台,摆设着供观赏的湖石,布置成园林庭院。 仁寿殿周围有宜芸馆、玉澜堂、乐寿堂等几组四合院建筑,是帝王的居住地,在宫廷区内属于后寝部分。 '''前山前湖区''' 这个景区包括万寿山山脊以南和山前整个昆明湖区域,是清漪园最主要的风景区,面积占全园的88%,又可以分为前山与前湖两部分。 万寿山东西长1000米,山脊高60米,前山部分山势相对较陡,它面朝南方,前临昆明湖,有广阔的视野,所以成了园内主要风景建筑的集中。园内最主要的建筑是庆祝皇太后寿辰的大报恩延寿寺,安置在万寿山前山的中央部位。 这组建筑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多宝殿、佛香阁、众香界牌楼、智慧海殿等组成,从临湖的山脚,依着山势,一直排到山脊,南北呈一条纵向的中轴线。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重建时,将南半部分改建为朝会用的排云殿建筑群,但其占据的中轴位置并没有改变。在这条轴线的东、西两侧还有转轮藏、慈福楼和宝云阁、罗汉堂两组建筑群构成的左右两条次轴线。这样,由这三条主次轴线组成的庞大建筑群耸立于万寿山前的中央,高踞台座上的佛香阁和山脊上的智慧海重点突出,成为这组建筑群的主体。排云殿、佛香阁都是黄、绿琉璃瓦顶,梁枋上施满彩画,红柱红门窗,色彩鲜艳,形象华丽。牌楼与智慧海更是通身用彩色琉璃装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在这组建筑群的东西两侧还散布着十多处不同的景点建筑。东面山脊的湖山是西望玉泉山及西山借景的极佳观景点;东面山脊的景福阁则是俯瞰昆明湖景的好去处;西侧山腰上的“画中游”不但可尽览湖山美景的楼阁,而且还以其华丽形象成为前山西侧的重点景观;东侧山脚下的乐寿堂,临水的水木自清与两旁的粉白花墙以及它们在湖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处极富江南情调的景观。这些散置的景点,在满山常青的松柏树木衬托下,或隐或显,将前山装点得明艳动人。 更为出色的是在万寿山的脚下自东向西的那条长廊,它全长728 米,梁枋上全部用彩画装饰,彩画中绘制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等古典小说中的故事场面和各种动、植物形象,近千幅的彩绘画面几乎无一雷同。漫步于长廊中,远眺廊外一片湖光山色,玉泉山、西山烟雨迷蒙;近观龙王庙、十七孔桥飘浮水面,还可见万寿山脚下四合院的门头花墙,山腰上的佛香阁、智慧海;廊里更可观赏那满绘于梁枋间的历史画卷。长廊将远近景观联成一幅山水长卷,既可以防雨、遮阳,更是一条出色的游廊、绚丽的画廊。 昆明湖采用一池三山的布局,三山中最重要的当属南湖岛,岛上有一座龙王庙叫“广润祠”,岛东有十七孔桥和东 岸相连,是园内最大的一座石桥。石桥东端还建有一座体量庞大的八角形重檐屋顶的廓如亭。这一岛一桥一亭组成的一幅横向画面是昆明湖中最主要的景观。同时岛上的涵虚堂二层楼阁突出于岛的北面,与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隔水相望,互为对景。伫立阁上,可观赏万寿山全貌,向西更可遥望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玉峰塔影。另外两个岛屿上分别建有楼阁和殿堂,既是西边水域的主要景点,又是观赏远近山水景观的好去处。 '''后山后湖景区''' 最主要的标志是后溪河,这是一条位于万寿山北麓,从西向东挖掘出来的溪河,挖出的土方堆筑成土山,与万寿山形成两山夹一河的格局。由于地势的限制, 溪河的河道当然不可能太宽,在这东西长达1000米的狭长河道上,造园者有意识地将它们作了宽窄相间的处理,窄处不过10 余米,宽处有70 多米,形成了一个小小湖面,并且还借北侧的山势与之相配合,河道宽处山势低缓,河道窄处山势高峻。舟行河上,由西往东,左右两山夹峙,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水 面忽窄忽宽,一路蜿蜒而行,时而轩榭亭台伸临水边,时而殿宇楼阁隐现山腰,浓绿的松柏,橙红的栾枫,景色清幽而绮丽。 后山的山势平缓,同前山一样建有十多处建筑群。其中最主要的是居于后山中心位置的须弥灵境寺庙,这是离宫型皇家园林中最大的佛寺建筑,既满足了皇帝礼佛的需要,也起到了团结藏、蒙等少数民族的作用。寺庙前半部包括牌楼、广场、大雄宝殿、配殿等,后半部仿照西藏著名古庙桑耶寺的形制建成的庞大的宗教建筑群,高高的大红台,富有特征的日、月殿与喇嘛嗒,形象鲜明,处于后山中轴线上。 如果把前山前湖与后山后湖两个景区的景观相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到,前者的景观是广阔的、开放的,后者则是幽静的、内敛的——站在佛香阁的平台上,前面一片湖光水景,连接着无边无际的田野;左右则一边是林木葱郁的园林区,一边是玉泉塔和雾霭中的西山远景;视野辽阔,环境开朗。前山上无论是中央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还是两侧的“画中游”与乐寿堂、夕佳楼都建于山前、湖滨,建筑体前都有广阔的空间供人观赏。而后山后湖却不同,溪河蜿蜒于两山夹峙之间,山道穿行于林木丛中,众多的建筑群大多隐没于林木茂密的山凹中,不论是山区、溪河的大环境,还是建筑群的小环境都趋于清幽与深邃,与前山前湖区在视觉与意趣上形成了的强烈反差。 在万寿山东北的山脚下有一座小园林,这是一座仿照无锡寄畅园建造的相对独立的园中之园。乾隆在第一次下江南巡视时,对寄畅园的园林艺术赞不绝口,并命画师将园景摹画成图带回北京,于是在建造清漪园时选择了这块幽僻的角落仿建成惠山园,后改称“谐趣园”。 谐趣园与寄畅园一样,也以水池为布局中心,在水池的一边集中人工的石堆山景,另一边则以建筑为主,共同营造出一个相对封闭的园林小环境。园中心的水池与寄畅园水面面积差不多,水池一角是仿寄畅园“知鱼槛”而建的“知鱼桥”,它横跨水上,造成小水湾,与寄畅园池中的七星桥手法及位置都相同。在谐趣园北岸,将后溪河水引到石造假山上,利用水位落差造成逐层叠落的玉琴峡流泉,取得了与寄畅园八音涧相同的音响效果和视觉形象。现在的涵远堂为后来加建的,如今在涵远堂东北面假山环绕的“寻诗径”还保持了原来石山幽径的意境。 谐趣园的亭、榭、廊等园林建筑形式多而不雷同。亭有方亭、圆亭、重檐亭、凌水驾空的长亭等,廊有空廊、随墙廊、折廊、弧形廊、水廊等,尽管采用的是北方宫苑式建筑形制,但却避免了皇家建筑那种凝重感,显得比较轻巧,在山水植物配置下组成了一个颇具江南园林气息的环境。这些建筑全部以廊相联,组成一条环池而行的游览路线,人行其中,左顾右盼,通过亭榭廊间,以梁柱为景框,可以观赏到景色各异的画面。4月初春,沿池的绿柳新芽轻抚水面,7月仲夏,满塘莲荷盛开,园内景色就更迷人了。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返回「
清漪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