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248.2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灶匠阿牛(陈青延) 的原始碼
←
灶匠阿牛(陈青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灶匠阿牛'''<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0179284/pexels-photo-1017928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灶匠阿牛》'''是[[中国]]当代作家陈青延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灶匠阿牛=== 阿牛曾经是我们村里有名的灶匠师傅,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打的灶,既节能热水又上火好烧,左邻右舍都竖起大拇指夸赞不已。承载着岁月的风尘,他像一颗沙粒被时间的潮水裹挟,一晃三十多年,如今闲适在家,专带子孙,度过晚年。 阿牛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间农户家的灶,大都是用泥巴垒成的。阿牛十多岁就开始瞟学打灶手艺。由于从小有聪明伶俐的天分,很快便掌握了一套打灶的本领。 在农户灶屋的地上,阿牛只要用篾签或树枝画一个灶图,挑来一堆泥巴,经他的手一垒,一个节柴好烧、摁缸又热水的土灶就做成了。灶做好以后,阿牛又用楼梯,爬到灶屋顶上的茅草上,开启一个烟囱,垒成的土灶就可以做饭热水了。 时间翻着日历,进入到七十年代,乡间农户的灶有了新的进步。农人们都开始请灶匠师傅用砖头砌灶砌烟筒了。有的灶匠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打起封子,找当地有名的泥工师博,拜师学艺,可阿牛没有。他仍然坚持瞟学,潜心研究别人灶的打法。他笃信,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天道酬勤,在他刻苦钻研和捉磨下,阿牛照样领悟到了一套用砖砌灶的技术。 俗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阿牛灶打得好的名声,经村里人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都已家喻户晓了。上门请他去打灶的人也开始络绎不绝了。有的农户家捎个口信,他也去。 大凡人都爱吃奉子菜,听奉承话。请阿牛过去打灶的人,只要说他的灶打得好,阿牛就会喜得脑壳如同捣大蒜一般,脸上笑得露出两个酒窝。很快地,他便在腰间挂着一支卷尺,拿着一把泥刀和荡子,提着一只泥桶,跟着请他的人过去。 阿牛给人打了灶,都不要工钱。只要请他的人家给他一包经济牌纸烟, 我和阿牛是邻里乡亲。三十多年中,我发现他一直都是乐观地对待生活,从不计较什么,凡事谦让,好商量。用乡亲们的话说,他是一个"易得老倌"。 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一天,我家请来阿牛打灶,在他用纸浆,在一个桶子里拌石灰浆,准备粉灶的时候,我那个不懂事的弟弟拿着一块泥巴,使劲地朝那桶石灰浆砸去,石灰浆溅了阿牛一身,眼睛里也飙进了石灰浆,险些把阿牛的眼睛弄瞎。 父亲得知后很生气,扬言要打死我弟弟。阿牛用毛巾洗过眼睛之后,在一旁解跤和扯干说:"不要怪他,小孩子好奇,他是想打漂漂,没关系的。" 阿牛在乡间农家打灶时,整天乐不可支的。一支纸烟夹在耳朵上,用口哨吹着歌儿,一只眼睛眯着,一只眼睛开着,左看看,右瞧瞧灶上的水平面,生怕有半点不平坦。 灶砌好后,阿牛又开始搭着梯子砌烟囱。房东在下面抛砖,他在上面接砖和砌砖,动作十分娴熟,得心应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年的一个雨天,村里有人请他去打灶,上房揭瓦砌烟囱时,由于瓦面湿滑,阿牛踩在上面,脚一溜,不慎摔下房来。幸好灶屋不太高,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将右脚摔成了[[骨折]]。房东要拿钱送他医院治疗,他却说:"不碍事,在家休养几天就好了。”可后来他还是落下了一个残疾,走路时有点跛,变天时,那只右脚[[隐隐作痛]]。 青山不老,时光易逝。一转眼,进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乡间农家逐渐使用煤灶了。阿牛紧跟形势的变化,又进行瞟学,迅速掌握了节煤灶的打法,依然为乡间农家打节煤灶而奔忙。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村里要评出一个出席乡里的道德模范。村委会推出他和一个富了不忘众乡亲、一路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小伙子,作为了候选对象。 村部开群众大会投票推选的那一天,阿牛穿上一身新衣服,早早地到了堂。唱票的时候,阿牛担心自己选不上,用手蒙着脸,但还是不由自主地从指缝里,看着台上记票的[[黑板]]。最终,他果真落了选。大部分乡亲考虑再三还是把票投给了那位年轻人。 事后,有人替阿牛表示[[遗憾]]。阿牛却说:"没关系,我做的那些事是小事,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带领大家[[致富]]才是大事,大有前途!” 散会以后,阿牛吹着[[口哨]],带着一种[[平静]]的心情回到了家中。 如今,乡间农家大都已经用上了沼气灶,或者液化气灶,或者燃气灶。阿牛也由[[青丝]]变白发,[[容颜]]苍老,他的一手打灶的技术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古董,被人存封起来了。阿牛进入了一种[[悠哉]]游哉与[[天伦之乐]]的生活。乡亲们每天都能在乡间的[[水泥路]]上,看见他接送读书孙子的身影。 一天,我在[[乡村]][[公交车]]上遇上了阿牛,看见他正在叫孙子给一个老太太提东西和让座。我走过去握着他的手说:“阿牛哥,你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有变呀!” 阿牛说:“老了,老了,只能带[[孙子]]啦。" 我连忙夸他说:"你还没有老呢,还跟原来年轻时的模样一样呢。” 阿牛听了我这话,好高兴的,脸上立马又笑得露出了两个[[酒窝]]……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陈青延,曾用笔名驰远,一九六一年九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灶匠阿牛(陈青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