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09.15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犹大之吻 的原始碼
←
犹大之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犹大之吻.jpeg|有框|右|<big></big>[https://img9.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33658074.jpg 原图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087401/ 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犹大之吻'''》外文名:Kiss of Judas / Betrayal of Christ,作者:乔托,绘画类型:油画 / 湿壁画,创作时间:公元1305年,规格:200×185厘米,现收藏地:帕多瓦的斯克罗威尼礼拜堂内,作品别名:耶稣被出卖。 [[绘画]]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宗教绘画主要是以基督教《圣经<ref>[https://www.sohu.com/a/210759244_497939 小科普:5分钟看懂圣经旧约],搜狐,2017-12-15</ref>》、教义、基督教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和事迹为题材的镶嵌画和绘画。早期基督教的宅第教堂里就已出现[[圣经]]故事的壁画<ref>[https://www.idongde.com/c/6749fd196Bbb14fB.shtml 壁画是什么],懂得</ref>,虽然粗糙,但研究价值很大,地下墓中也保存了大量艺术作品。 ==简介== 《犹大之吻》是十三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大画家乔托·迪·邦多纳创作的湿壁画,现收藏于意大利帕多瓦的斯克罗威尼礼拜堂。 《犹大之吻》主要描写了犹大与[[耶稣]]之间的事情。在画中画家运用戏剧化的处理手法,将尖锐对立的矛盾双方的核心人物—耶稣和犹大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其余人物以主体人物为中心,呈对称式,分列两旁。 ==创作背景== 从1305年至1308年,乔托在帕多瓦的斯克罗威尼礼拜堂创作了一组壁画,在教堂的左、中、右三面墙上一共绘有37幅连环画,其内容是描绘圣母及[[基督]]的生平事迹,《犹大之吻》是其中之一。 《犹大之吻》是《圣经》故事之一,犹大是出卖耶稣的叛徒。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油画表现的正是这一个故事场景。 ==艺术鉴赏== 【构图】 乔托从构图上尽量采用活的人物和真实的世界,体现出了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虽然这个富有[[戏剧]]性的场面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的僵硬呆板的构图形式。 【色彩】 从整体上看,全部画面用重色调,上部深蓝,下部褐色,造成一种沉重的黑暗感,周围罗马官兵手持兵器高举火把,一片杀气腾腾,使人感到一种斗争的紧张气氛:通过这种方式,[[画家]]将耶稣与犹大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其余人物则分列两旁,做对称式向着中心主体人物,以此表现出生活的黑暗面与光明面,体现正义与邪恶之间尖锐的冲突。 【技巧】 在艺术手法上,画家除了从整体突出人物,还从细节上对各种人物予以刻画。在画中,耶稣相对高大、从容,面对即将降临的灾难,无所畏惧,双目紧紧盯着犹大,目光冷静、锐利,充分体现了对叛徒的仇恨。犹大则较为矮小,向上做乞求状,但却有着一副魔鬼般的面孔。在耶稣身后的使徒彼得,显得非常气愤,为了解救耶稣,他抽刀割掉了敌人的耳朵,这更增添了这场斗争的紧张气氛。在画面的右方,则突出了不安的祭司长,他非常想杀掉耶稣,但是看到犹大背叛耶稣,情况对耶稣不利的这一幕时,他又对犹大的这一行为感到可耻,并且犹豫不前。在耶稣和犹大头部的空隙之间,有两个[[罗马]]士兵的眼睛和鼻子,暗示他们俩也参与了这一冲突二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出乔托开始摆脱僵硬的拜占庭绘画风格,那种僵硬、教条的神化形象被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人所代替。 ==参考文献== [[Category:940 繪畫總論]]
返回「
犹大之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