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猶大之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猶大之吻》外文名:Kiss of Judas / Betrayal of Christ,作者:喬托,繪畫類型:油畫 / 濕壁畫,創作時間:公元1305年,規格:200×185厘米,現收藏地:帕多瓦的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內,作品別名:耶穌被出賣。

繪畫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藝術形式。宗教繪畫主要是以基督教《聖經[1]》、教義、基督教歷史和傳說中的人物和事跡為題材的鑲嵌畫和繪畫。早期基督教的宅第教堂里就已出現聖經故事的壁畫[2],雖然粗糙,但研究價值很大,地下墓中也保存了大量藝術作品。

簡介

《猶大之吻》是十三世紀後期佛羅倫薩大畫家喬托·迪·邦多納創作的濕壁畫,現收藏於意大利帕多瓦的斯克羅威尼禮拜堂。

《猶大之吻》主要描寫了猶大與耶穌之間的事情。在畫中畫家運用戲劇化的處理手法,將尖銳對立的矛盾雙方的核心人物—耶穌和猶大置於畫面的視覺中心,其餘人物以主體人物為中心,呈對稱式,分列兩旁。

創作背景

從1305年至1308年,喬托在帕多瓦的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創作了一組壁畫,在教堂的左、中、右三面牆上一共繪有37幅連環畫,其內容是描繪聖母及基督的生平事跡,《猶大之吻》是其中之一。

《猶大之吻》是《聖經》故事之一,猶大是出賣耶穌的叛徒。在逾越節的晚餐桌上,耶穌指出他是出賣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經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給敵人引路前來捉拿耶穌,他以親吻作為暗號。油畫表現的正是這一個故事場景。

藝術鑑賞

【構圖】

喬托從構圖上儘量採用活的人物和真實的世界,體現出了一種人文主義精神,雖然這個富有戲劇性的場面還沒有完全擺脫中世紀的僵硬呆板的構圖形式。

【色彩】

從整體上看,全部畫面用重色調,上部深藍,下部褐色,造成一種沉重的黑暗感,周圍羅馬官兵手持兵器高舉火把,一片殺氣騰騰,使人感到一種鬥爭的緊張氣氛:通過這種方式,畫家將耶穌與猶大置於畫面的視覺中心,其餘人物則分列兩旁,做對稱式向着中心主體人物,以此表現出生活的黑暗面與光明面,體現正義與邪惡之間尖銳的衝突。

【技巧】

在藝術手法上,畫家除了從整體突出人物,還從細節上對各種人物予以刻畫。在畫中,耶穌相對高大、從容,面對即將降臨的災難,無所畏懼,雙目緊緊盯着猶大,目光冷靜、銳利,充分體現了對叛徒的仇恨。猶大則較為矮小,向上做乞求狀,但卻有着一副魔鬼般的面孔。在耶穌身後的使徒彼得,顯得非常氣憤,為了解救耶穌,他抽刀割掉了敵人的耳朵,這更增添了這場鬥爭的緊張氣氛。在畫面的右方,則突出了不安的祭司長,他非常想殺掉耶穌,但是看到猶大背叛耶穌,情況對耶穌不利的這一幕時,他又對猶大的這一行為感到可恥,並且猶豫不前。在耶穌和猶大頭部的空隙之間,有兩個羅馬士兵的眼睛和鼻子,暗示他們倆也參與了這一衝突二從這些細節上,可以看出喬托開始擺脫僵硬的拜占庭繪畫風格,那種僵硬、教條的神化形象被富有生活氣息的世俗人所代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