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73.3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疫情之外(徐慧) 的原始碼
←
疫情之外(徐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疫情之外'''<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9145096/pexels-photo-29145096.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疫情之外》'''是[[中国]]当代作家徐慧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疫情之外=== 从嘉陵江东街到江东中路再到河西大街,然后再到扬子江大道,穿过长江隧道,右转再左转,进入镇南河路,就到了明发财富中心,也就到南京的家了。说起来挺近的,也就十来公里,但是下班高峰期间,没有五十分钟的等待,是过不去的。 与往常不同的是,今晚回到家,摘了口罩,脱掉鞋子,把帽子扔到沙发上,洗完手和脸,换上在家穿的外套之后,不是坐到沙发上,美滋滋地点燃一支烟,尔后再做晚餐,而是把积攒了月余的衣服扔进洗衣机,把一个礼拜该洗而未洗的锅碗瓢盆用开水里里外外洗干净,然后用酒精把认为该喷喷的地方喷了一遍。因为同事说,该洗不洗就会衍生细菌,仿佛我第一次知道似的。我还是接受了同事的提醒。习惯啊,习惯,特别是对半生都未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人,在这非常时期,偶尔一次良好的行动,都需要强迫自己坚持。 然后,脑子突然间就活跃起来了,这一个多月的点点滴滴,甚至思维里的点点滴滴,一股脑儿地涌了出来,让我放弃了去做晚餐,让我又坐到电脑桌前,俨然饥饿的感觉在电脑面前会远遁。 是的,首先跳动不止的,依然是故乡。为了从一个故乡奔赴另一个故乡而不被隔离,更为了从远程办公正常而及时地恢复到现场办公,六零后一代人身上,潜移默化中就具备的遵守纪律和服从大局意识,让我无奈而又义无反顾地在二月四日就返回南京。一个人身居南京而心牵几地之时,潜伏在识海里的故乡时不时猛烈地跳出来,就成为有迹可循的事情。何谓故乡?也在自己的思维里一点点地被深化,或者说被阐发。 我的故乡无疑是多元的。出生的地方是故乡,长期居住的地方是故乡,有父母坟头的地方是故乡,有亲人的地方是故乡,自己在的地方是故乡,甚至有栖居之所的地方还是故乡。一个一个的异乡随着自己的流动,都变成了故乡,而自己游子的身份也早已湮灭在不停地穿梭和停留的过程中。 这应该是这个时代身处底层的芸芸众生的常态。尽管,这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幸福,也未必需要天天厮守,一周一团聚的生活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活,那里面有相送的留恋,也有相盼的甜蜜,还有想走的不舍、想来的急切,这些情绪上的瞬间灵动,给生活增添了诸多美妙的感知,倒少了针尖对麦芒的偶发,或相对无言的激情消弭。除了和特别要好的朋友聚聚之外,只想把短暂的周末都奉献给老婆和孩子,那种安谧带来的心境祥和,也的确无需为外人道。 这些看起来都很美好。直到庚子年的一月二十三日。二十二日夜,从南京回到那个叫宿迁的地方,宿迁,是老婆、孩子生活的地方,自然也是我的多元的故乡之中最重要的一个故乡。苦苦等待了几个小时的儿子兴奋不已,非得和我们挤在一张床上。我们一起勾画明天回沛县老家,回我真正地理意义上的故乡。那里是故乡的根,我的所有多元的故乡,都是沛县这截根上长出来的瓜果,分散着我对根的依归。但,沛县这根上,毕竟还站着和我血缘最亲的兄弟姊妹,故交亲朋。我想利用不多的假期去看看他们。我的两个侄女,都要了二胎,又给我添了两个外孙。趁此假期,我真的想去看看沛县的亲人,想去看看儿时的发小,想去看看中学时代关爱我的老师,也幻想在节前和沛县的[[同学]]、文友聚聚。 谁知,一觉醒来,就听到了武汉封城的消息。宿迁,我的小区,高音喇叭也开始巡回响起。电话打回沛县,沛县的老五比我还紧张,说几个在武汉做生意的沛县人刚回到沛县,全县正在紧锣密鼓地排查呢,劝我不要回了。又给淮安的侄子联系,侄子也说了同样的话,还说空气都能传染。只好放弃了与亲人相聚的想法。然后,打开微信,分别给大侄女和二侄女发了两千元的红包,给两个外孙的压岁钱。她们开心地收下了,一致回复:“老徐家,最好的人就是四叔了!”我笑笑,毕竟花钱买开心也是挺爽的。没想到,这时,八岁的儿子,手拿小红包,理直气壮地说:“老爸,给我压岁钱!” 我一下子愣住了。用惯了支付宝的我,想着给这个压岁钱给那个压岁钱,竟然忘掉了自己的儿子!身上没有一分钱的现金,而此时,对疫情的恐惧,已铺天盖地。我只好郑重其事地向儿子许诺:“放心,儿子,爸爸、妈妈肯定都不会少了你的压岁钱!缓缓,缓缓。” 儿子的眼神无疑是失望的。但懂事的儿子明显选择了原谅。傍黑,我牵着儿子的手去小区后面的古黄河森林公园散步。到了公园入口,竟然有一辆武汉牌照的车停在那里,我心里猛然哆嗦了一下,但也并没有引起额外的警觉。 进入古黄河森林公园后,竟然空无一人,再也没有往日像赶集一样晚练的人群。昏黄的灯光,宛如让夜色又重了一层。我和儿子竟然都失去了漫步的兴致,只得草草收场。 除夕之夜,老婆还是守着电视,包起了饺子。而此时,六千名医护人员已经逆流而上、奔赴武汉。我下楼抽烟。今年春节是宿迁第一次规定不准燃放烟花炮竹的春节,整座城市像坠入黑暗般静寂,心里头仿佛也有无数的压抑渴望一吐为快,只好化为烟圈。节日的喜庆,年俗年味、红红的中国结,只在电视机的春晚里招摇着,已经引不起我情绪的波动。 我只好枯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呆呆的,不知道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幻想理理头绪,把好久就答应为朋友写的书评趁此机会写出来。孰料,自己的理智并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思维,脑海里除了“人生无常”四个字外空无一物,只得作罢。这也让我清楚地知道,并不会因为上苍给你大把的[[时间]],你就可以下笔如有神的。一切艺术都需要有现实生活的反哺,彼时,现实日常生活并没有让我的心灵充满诗情画意和提笔能文的冲动。 那么,只好停下来写作的念头。 年初三,距离返回南京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不巧的是,我的车要年检了,也要保养了,当然还要先把违章处理掉。越来越互联网化的生活,让笨拙的我越来越成为方便快捷的现实生活的滞后者。我走出家门,才发现,小区的东门、北门、西门都封闭了,南门处站着十几个工作人员,还有喇叭在反复提醒:一家一户一天只允许一人出门购买生活必需品;出入均要登记、量体温。才知道宿城区已经发现病毒感染者。我心头一惊:会不会是节前那辆湖北车牌的车上的人?瞬间,感觉病毒离自己那么近。灵魂也为之猛然脆弱。 我重新从南门返回家。随手写了这样一句诗:人生太无常了/疫情过后/真想好好抱抱/心中所有珍惜的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再藏着掖着。然后,我开始看钟南山,开始看李文娟,开始看那个毅然剪掉长发的九零后美女肖思孟!面对这些民族的脊梁,我心态特别空旷和复杂。 我[[接受]]现实。我同时也开始打理自己的现实。我不能不走出家门了。 年初七,我走出家门。路上的行人,不如树上的麻雀多,多好的阳光下,没看见几个晒太阳的人。春天已至,春天已远。 我开着车,在宿迁城内晃悠。从违章处理中心到4S店,从4S店到车检所,从车检所到私人汽车修理厂……所有的门都关着,关着,关着,门上都贴着“非常时期,暂停营业”的字样。只有“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仗”的标语、条幅,飘扬着,像一团团不屈的火苗。 我只得重新把车停回幸福园林。是的,如果空气都可以传染,我纵然站成空旷,彼时,仍然感到心有余悸。 我只好选择妥协。不再考虑违章,不再考虑保养,也不再考虑年检。 我还是选择按期返回南京。临行前,老婆准备好了带回南京的馒头、挂面、蔬菜和水果,并亲自把我送上车,说:“从来没有过的感觉,虽然你在家总气我,但是这一次真不想让你走!”我说起话来也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反复絮絮叨叨个没完:“要多买口罩和消毒液!少出门,更要少去菜场,别再像过去那样,做一顿饭,买一次菜。去一次菜场,就买几天的菜回来。特别是照顾好儿子,千万要让儿子讲卫生,只要出门,回家第一件事,就要叫他洗手、洗脸!记住啦?!……” 在南京,我开始自己隔离自己,同时开始了远程办公,每天晨会,每天日报,还有每日填报健康卡、宁归来等等等等,一点也不比现场办公轻松。因为,只要自己动手做饭,就没有能节省下来的时间,即便一天三顿面条,锅碗瓢盆的洗刷,一样也不会少。这就是生活。 更难为情的是,一个人居住在南京,烟量猛增,从宿迁带来的烟,没几天就抽完了。只能下楼,而我居住的小区,方圆五百米内,就没有开门的超市,卖菜的超市,捎带着卖烟,但烟架几乎空了,只有几盒高价烟,还不是适合我抽的,我也只好买了2包百元一盒的烟救急。抽完后,只好驱车在浦口区寻找开门的烟店,终于发现一家开门的,有我喜欢抽的两种烟,一口气把剩下的39盒全买下,才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一晃,坚持到了复工。一晃,从立春到了惊蛰。而惊蛰,恰恰是“学习雷锋纪念日”,单位决定在这一天,再组织一次向湖北的同仁奉献爱心、赠送香囊活动,希望我写一首为湖北祈福的诗。希望,实际上就是安排工作啊,只不过是领导的说话艺术而已。我只有接受,只有服从。 抗疫诗难写啊,应景诗难写啊,郑正西老先生的诗评,早已经让那些诗界的“大咖”现了“原形”。如果还是喊几句“永远正确”的政治口号,说几句不痛不痒的祝福的话,纯属找骂。况且,文字里面肯定还要体现到行业特点,该怎么办呢?苦思冥想之际,儿子电话来了,一张口就是:“爸爸,你啥时候回来呀?我想你了!”儿子稚嫩的声音让我鼻孔一酸。 我[[知道]],我心里有太多的牵挂,太多的柔软。湖北,行业外,有我今生最重的柔软;故乡宿迁,有我的妻儿,是我今生永恒的牵挂。而香囊,即可祈福,又可寄意传情,恰恰可以把我的牵挂和柔软暗藏其中。于是,我开始幻化,我把自己幻化为金陵的女子,我把我的柔软和牵挂幻化为湖北的男子。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于是,一唱一和,《别怕,我不会让你孤独》《放心,我会用活着等你》两首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别怕,我不会让你孤独——致疫情期间湖北联通的你 乙亥将去未去 庚子将至未至 一场疫情 让九省通衢的你 瞬间变得隐隐去去迢迢 除夕之夜 我望断天涯路 漫天飞舞的雪花 是我一个人为你洒下的 牵挂你的泪珠 江城啊,总得有人固守 江城之外啊,总得有人守望 别怕,我不会让你[[孤独]] 有你的地方 金陵,总会有一个人 为你勾画八千里路云和月 二月十四日的那一场雨 让我重新感受到你的骄傲 荆楚大地上,你的身影 逆行在空旷的大街小巷 用一条条名叫5G的银线 守护着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办公 空旷,登时丰满 宛如一朵朵生命之花 重新恢复绽放 远在金陵的我 也用千千结的心 编织成九百九十九只千纸鹤 就像你曾经送给我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只为和你一起送走瘟神 [[春天]]到来之后 我会答应你 重登黄鹤楼,看樱花 像看晴川历历,像看芳草萋萋 我还会暗解香囊,给你 放心,我会用活着等你——和疫情期间江苏联通的你 我在长江头 你在长江尾 那年,在北京小汤山 建设网络强国研讨会上 相遇,我的心 就像长江水,日夜东流 无数次,我 站在鹦鹉洲畔 看,月上柳梢头 看,灯火已黄昏 恍若看,彩云归 庚子年除夕之夜 一场病毒像一场黑雨 覆盖了江城 三镇不语,汉街无声 逆流而上的白衣天使 带来你的问候 用着你送的通信设备 戴着你送的蓝色口罩 喝着你送的小米稀饭 吃着你送的红彤彤的[[苹果]] 我,消灭了恐惧 恢复了伟岸 我知道,一条长长的江水 会永远连结着我们 两地何曾是两乡? 放心,我会用活着等你 也请你,守护好你的江心洲 即将到来的三月八日是你的节日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日子 假如你去莫愁湖畔摘草莓 那个又红又大的 心型的草莓 就是我 让你酸,更让你甜! 写好这两首因应景而成的诗后,我忽然感觉淡定而美好的心态重新回到我的身体上,俨然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杜甫的心境极为相似。识海里,一幅幅与疫情无关的温暖画面一闪而过,像提醒什么,又像暗示什么,才知道,唯有爱和品格,才是支撑着脆弱的人类平安而有趣活下去的[[精神]]火苗。 我想起已去世多年的中学[[历史]]老师王瑞丰。他熟读历史而又嫉恶如仇,这种黑白分明的性格至今让我感佩不已。这种性格的背后,是对学生春风化雨般的爱。那时,来自农村的学生,哪一个不是一贫如洗?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头发长了,他悄悄塞给我十块钱,说:“头发长成什么样子了?抓紧去理发!”还有一次寒假前夕,他满脸慈爱地递给我五十元,说:“回家过个好年!”正是因为老师的这种爱,我中学的历史课本,角角落落都能倒背如流。 我想起已去世多年的中学校长徐培楼。在当时,他是远近闻名的能干大事的人,他靠一个校办工厂,让整个学校旧貌换新颜。最重要的是,他对学生无私的爱。当我以几分之差高考落榜后,他不动声色地给我找到接纳我的学校,还资助我一千五百元的学费。正是他的这种关爱,让我坚信:苦到极处,甘甜就会逆流而上。 我想起我的诗歌创作的启蒙老师丁可。他甘于清贫,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又悲悯天下,无数次让我动容。他的诗中,从无应景之作,从无违背自己心意之言,有的都是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弱势群体的爱和忧患。对待诗学者,他总是启发、引导,将他认为好的作品予以推荐,而不是固步自封,指点江山。让我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诗人。 我想起我的高中语文老师黄清华。十年文革让他受尽人间劫难,但是至今他都无怨无艾,始终以宽仁平和的态度对待周遭万物。耄耋之年,仍然在为弘扬传统文化奉献余热。他早已把我这个学生当作家庭的一员,但是,他从来不以成功或失败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尺,更不会以所谓的成功作为谈资。每次通话,都要说一句:“你现在年龄也不小了,要少抽烟,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 在我们这个社会,常态下都在炫权钱色,自己无权钱色可炫,也要炫和自己有关的人住房有几套、老婆多漂亮、子女多优秀的时候,最能[[温暖]]我的,恰恰看起来是这个社会的另类。 我邮政局的老领导周怀成曾多次为我的才华叹息,说我最可惜的是在职场上没有遇到真正赏识我的“贵人”。我笑笑。实际上一切都是自身的禀赋使然。命该如此,已是很好了。当然,曾经,我也努力地幻想登上高处,让高处的风吹吹,感知感知高处的温度有多冷?但是,此刻,我清醒地知道,如果没有品格涵养,一张老脸,一旦没有权利的光环衬托,即使卑微到低眉顺眼,即使有日天之才,也很少有人去贴金。我如是,人亦如是。至于一只病猫的心里,是否藏着老虎的吼声?至于一直种树的人,是否需要有桃子安慰心灵?个体的我们,大可忽略不计了。 而说到[[感恩]],那些一想起就觉得内心温暖的人,恰恰从未希求自己的学生去感恩。而感恩,确实是这个社会需要保持一定温度的一支经久不衰的花朵。当然,对于感恩教育,是可以继续深化、继续丰富的。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共和国的缔造者特别懂得“感恩”的涵义,所以,当人民喊出“毛主席万岁”的发自肺腑的感恩之声时,他回馈了“人民万岁”的真切感恩之回音。这次疫情,如果人民喊出“感恩政府”的时候,政府也适时地发出“感恩人民”的声音,若是如此,我想,就不会有那么多平时高高在上的人物淡出“小”来,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平时卑微的生命凸显出伟岸。作为个体的我们亦如是,就像我[[教育]]儿子那样:“爸爸妈妈抚养教育你,你要懂得感恩;当然,对你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希望,我们也要向你表示感恩。” 行文至此,突然觉得扯远了。疫情之外,[[生活]]还是要继续,对于耳顺正在前面招手的人来讲,只要庸常的生活里,我们能像一叶轻舟,平安而欢快地穿越万重山,就足够了。 此时,恰逢儿子的[[电话]]又打来了,还是“爸爸,你啥时候回来呀?我想你了!”此时,我完全可以把儿子的这句话当成撒娇了,笑笑回答:“快了,快了。” (2020年3月5日夜写于金陵,2020年3月8日夜改于金陵。)<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徐慧,字长东,[[江苏]]沛县人。现居南京。。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疫情之外(徐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