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61.19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龙江 的原始碼
←
白龙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白龙江.jpg|380px|缩略图|右|白龙江[http://i0.sinaimg.cn/ty/o/2007-12-04/U1974P6T12D3336732F45DT20071204102737.jpg 原图链接][http://sports.sina.com.cn/o/2007-12-04/10253336732.shtml 来自新浪 的图片 ]]] '''白龙江'''古名恒水,羌水,又称白水,源于[[甘肃]]南部秦岭南坡,[[岷山]]北段和[[摩天岭]]北坡。[[嘉陵江]]的源头之一就是白龙江。属于[[长江]]的二级水域。水量湍急丰富,适合水电开发,有很有名气的白龙江鲤鱼<ref>[https://www.tuniu.com/zixun/46671/ 白龙江流域],途牛</ref>。 ==河流概况== 白龙江,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河道全长576千米,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千米。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平均比降4.83%,天然落差2783米。年平均流量389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432万千瓦<ref>[https://wenwen.sogou.com/z/q608798017.htm?fr=wap&_t=562390&rcer= 长江支流白龙江简介],搜狗网</ref>。白龙江流域工业不甚发达,上游地区以畜牧、林业、种植业为主。白龙江流域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建有宝珠寺、碧口等水利枢纽。流域内盛行[[佛教]]、[[道教]],境内沿白龙江有[[郎木寺]]、[[武都]][[龙华寺]]、武都[[通化山普化寺]]、武都城关[[莲华山寺]]、武都[[龙凤山寺院]]、武都[[龙凤佛堂寺]]、[[陇南]][[汉王寺]]、[[万象洞寺院]]、[[广严院]]、[[琵琶寺]]、[[邬金寺]]、武都[[坪牙喇嘛庙]]等数百座佛教寺庙,使得白龙江成为中国西部的佛教文化圣河。 ==河流源头== 在[[甘肃]]境内流长381.5公里。白龙江流域在甘肃省境内的部分是北纬32.60—34.40,东经1030—105.50,流域面积17846.3平方公里(白龙江流域还包括定西地区岷县东南的一部分)。白龙江流域以主干流流经之地为主,也包括主要支流流经之地。主要支流流经之地有甘肃陇南地区的宕昌县,武都县的洛塘区,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流域北面及东北面跟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定西]]地区的[[岷县]]、[[陇南]]地区的[[礼县]]、[[西和县]]、[[成县]]、[[康县]]接壤,南面跟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九寨沟县、平武县及广元市的青川县相连。整个流域山峦起伏,江河纵横,上游属岷山山脉,中游属秦岭山系,白龙江沿岸的开阔区域不多,大部分地方都是高坡陡崖,居民绝大多数散居在河谷或半山坡上,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艰苦。也正因如此,民风淳朴,方言有一定的特色。 ==水系组成== 白龙江水系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分布,支流大部分在右岸汇入。主干及主要支汊向西北伸展。白龙江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13条;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有11条。 白龙江右岸支流白水江,流域面积8300余平方公里,河长近290公里,天然落差约2850米,平均坡降约10%。上源分[[黑河]]、[[白河]]两支,以黑河为正源,发源于岷山中段四川省[[南坪]]、[[若尔盖]]、[[松潘]]三县交界处东侧,白河发源于松潘县红星乡([[山巴寺院]])北端岷山弓杠岭。流域内有湖泊100余处,大量分布在著名风景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九寨沟及附近,构成秀丽的山水景观。白河与黑河汇合后始称[[白水江]],在玉垒坪汇入白龙江<ref>[https://www.chinesefolklore.org.cn/blog/?2864/viewspace-27730 中国西部的佛教文化圣河__白龙江风光],一笑堂</ref>。位于干流甘肃省文县玉垒乡的蒿坪水文站河宽约35~75米,枯水平均水深约1.2米。 ==流域资源== 嘉陵江右岸支流白龙江,白龙江属于嘉陵江的一级支流,,河长570余公里,天然落差约278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约430余万千瓦。流域处于[[青藏高原]]与[[川西北高原]]交错地带。干流发源于甘肃省[[碌曲县]]郎木乡,于四川广元县昭化镇汇入嘉陵江。流域内高山起伏,水系不对称,支流大部分布在右岸,干流河道平均坡降约为4.8‰。两河口以上属山原地区,北面上段以迭山山系与黄河支流[[洮河]]分水,西南面与黄河支流黑河相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南面以岷山山系与[[岷江]]、[[涪江]]分界。 河道蜿蜒于高山峡谷之中,平均坡降超过10%,最陡处接近30%。中段两河口至碧口以高山为主,有部分高原和少量河谷平坝,河段平均坡降约3.0%,武都水文站河宽约80~150米,枯水时平均水深约0.6米;碧口以下,属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丘陵过渡地带。干流右侧有白水江、清江河等支流汇入。白龙江下游河段河谷开阔,间有较宽的河谷平坝,水流减缓,平均坡降约1.5%,在广元县三磊坝水文站河宽约110~160米,枯水时平均水深约1.5米。白龙江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水电,碧口建成30万千瓦电站<ref>[http://www.bywqi.com/2-26/26459.html 白龙江上的第一颗明珠--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白银电力网,2019-06-02 13:15:35 </ref>。流域内山岭河谷众多,主要支流有[[达拉沟]]、[[多儿沟]]、[[腊子沟]]、[[小岷江]]、[[拱坝河]]、[[白水江]]和四川省境内的[[青川河]]等。山区树木茂密,盛产木材,但舟曲-武都段的红、黄土覆盖区夏秋多泥石流灾害,交通不便。白龙江流域是古代“藏彝走廓”的重要通道之一,元代以前白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是羌、氐、藏等少数民族,现在还有少量[[回族]]、[[氐族]]、[[蒙古族]]等。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60"> File:回族111.jpg|回族[https://04.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80710/20180710004931_eef4acfe3793ce7e0a9ff010865b242f_5.jpeg 原图链結][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80710004931607.html# 来自荔枝] File:氐族后裔.jpg|氐族后裔[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3/a501804095cc49c3a9569037fa5bb027.jpeg 原图链結][https://www.sohu.com/a/210166296_99958196 来自搜狐网 的图片] File:藏族服饰.jpg|藏族服饰[http://www.hinews.cn/pic/0/10/83/92/10839253_342438.jpg 原图链結][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0/09/07/011076633.shtml 来自搜狐网] </gallery> ==史书记载== 《徽县新志》“移民”条载:“数十年来,四川、湖广人络绎而至,垦荒落业,山中已无闲田,编其户曰客户。”《西和县志》载:“清咸、同时,山、陕客商来县者甚多,久之有家室田产,因而入籍者不少。且明末兵燹之后,土著流散他方,以致田亩荒芜,他省之人有来此垦荒以久住者,四乡皆有,今溯其原籍,四川人实居多数。”后者是清代中期以后,[[陕西]]、[[山西]]的流民不断涌入该地区,尤其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爆发的陕西[[回民起义]],致使关中大乱,人口空前流失,数百万流民徙往他乡。陕西省在明清两代有一次大的人口下降过程,即是清[[同治]]元年(1862)至同治十三年(1874)的陕甘回民起义至失败期间。 据[[赵文林]]等所著《中国人口史》,陕西人口在1863年为12023672人,每平方公里为60余人,到了1874年只有7756057人,每平方公里为40人,减少了近500万。白龙江流域的大量史志资料表明,陕西、山西人进入该地区的数量很多。综上所述,白龙江流域的居民主要来自四川、[[湖北]]、陕西、山西<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6f51670100sh26.html 画说武都——武都人之初],新浪博客,高高,2011-07-04 14:49:46</ref>。 ==视频== ===<center>白龙江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甘肃陇南:白龙江上景色美</center> <center>{{#iDisplay:n07580sqjmp|560|390|qq}}</center> <center>航拍嘉陵江5 鸡鸣三省姚渡镇白龙江四川青川县</center> <center>{{#iDisplay:x0391ermxan|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返回「
白龙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