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2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祁太秧歌 的原始碼
←
祁太秧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祁太秧歌.jpg|350px|缩略图|右|<big>祁太秧歌</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5/f3540e0a6e2547f291c19ddb484ef546.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02493825_534384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祁太秧歌'''在其流行地也称秧歌,也有晋中秧歌,太谷秧歌的称呼,是形成于明、清,流行于[[山西省]]中部,[[汾河]]中游晋中盆地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念白和唱腔皆用地方方言,内容多为百姓生活中的小故事。历史上,伴随着晋商文化的兴盛,祁太秧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 祁太秧歌是晋中盆地,以[[祁县]]、[[太谷县|太谷]]为轴心,辐射周边10余县的乡土小戏,是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的综合体艺术<ref>[http://shanxi.sina.com.cn/jinzhong/m/2014-10-30/090714417.html 祁县祁太秧歌大赛精彩纷呈 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新浪网,2014-10-30</ref>。它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轶事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2019年11月12日,祁太秧歌项目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特色== 它是我省[[戏曲]]花篮中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范,应该深入研究,很好继承发展,使它更加繁荣兴盛,积极为四化建设服务。明代正统到崇祯年间,是小曲(亦称时曲或俗曲)广泛传播的时期。当时[[晋中]]一带,已流行着当地[[民间艺人]]传唱的小曲曲。祁县文化馆曾搜集抄录了不少古代小曲曲,如:《编根罗》(夸耀长袍)、《并蒂莲》、《一块铜》、《小尿床》、《高老庄》、《小二姐拜媒》、《铜青蚂昨》等20余首曲词。它们大都是反映当时当地民间生活故事的,从中可以看出端倪。 据明英宗朝廷禁唱“妻上夫坟曲”条令称:正统间,北京满城忽唱《妻上夫坟》曲……(亦称《小寡妇上坟》曲,祁太秧歌中亦有此曲。)《顾曲杂言》云:嘉靖、隆庆年间,“乃兴《闹五更》、《哭皇天》、《粉红莲》……”等曲,与祁太秧歌小曲不但同名,而且形式也大同小异。明代万历刊本,《玉谷调簧》里,有咏私情的问答体小曲,同祁太秧歌小曲《娘问女》、《挑水》的题材和体裁极其相似。可见明代小曲盛行之时,晋中平原的小曲亦在广泛流行。每逢[[元宵节]]闹红火时,各地大搞龙灯、旱船、背棍、高跷以及鼓乐欢奏等活动,大大小小的舞队极其普遍。其中的扮演者,在舞蹈间歇唱支小曲,渲染气氛,载歌载舞,歌舞结合,这种形式就是祁太秧歌的起源。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祁太秧歌”(名为传入晋中后起,原载“小歌舞”)较多描述最早的是在安徽,据史料记载,真正形成“祁太秧歌”的是由清雍正时期安徽“小歌舞”注入之后才形成。两者关系大概可以如此定义,流传较广的“祁太秧歌”其曲调、曲牌多为晋中原有,但表现形式,尤其是表现题材多由徽传入。“祁太秧歌” 的曲调非常丰富,现在能搜集到的曲子约三百余首,是一个既能登台表演又适于在生活中随时哼唱的歌种。它所反映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在山西[[民歌]]中别具一格;它曲调淳朴、健康、音调别致,特色鲜明。几百个秧歌曲调各有特点,韵味也各不相同,有的以曲调优美 、秀丽 ,节奏舒展、抒情性强见长,如《绣花灯》、《采棉花》等;有的则以节奏紧凑、音调简洁,似说似唱,善于叙事著称,如《换碗》、《洗衣计》等;有的又因曲调较快、活泼,风格清新 、开朗 ,适于载歌载舞的表演,如《看秧歌》、《大挑菜》等;也有的曲调低回委婉,适于表现[[悲剧]]性的内容,如《[[苏三起解|起解苏三]]》、《郭巨埋儿》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祁太秧歌”的调式非常丰富,变化形态也比较复杂<ref>[http://art.china.cn/huodong/2010-06/12/content_3561616.htm 秧歌],艺术中国,2010-06-12 </ref>,从调式的交替、转换与综合的方式和手法来看,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看铁棍》结束在“4”音上,这在其它歌种中是少见的。其另一特点是它歌词的生活化与口语化。由于过多地使用生活语言,因而给人有不合辙押韵的感觉,但当它与曲调结合再加进诸如:“依儿哟、呀得儿丢 、衣打去 、晦得儿……”等虚字衬词,结合运用当地方言演唱时,这种感觉就会立即消失。但尽管这样,它在唱词上的要求却不是严格的 ,因而 ,有许多歌词都和说话一样,属于“大白话”,如《双唤妹》等。 ==传统曲目== 各地也有自己的秧歌剧团在不断的传承着祁太秧歌,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流传。为了使它适应时代,在传承一些传统曲目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编曲目,例如:《[[孟母三迁]]》、《姊妹易嫁》、《福寿图》等。传统曲目以及流传的曲目有《换碗》、《偷南瓜》、《卖高底》、《割田》、《唤小姨》、《送樱桃》、《卖元宵》、《看秧歌》、《切草帽》、《缝小衫》、《墙头记》、《上包头》、《算粮》、《送丑女》、《游神头》、《十劝劝》、《洗衣计》、《卖烧土》、《卖柴计》、《卖[[豆腐]]》、《割青菜》、《游铁道》、《盘五更》、《断料子》、《劝戒烟》、《偷点心》、《打冻漓》、《清风亭》、《看铁棍》、《小姑贤》、《奶娃娃》等。 ==视频== ===<center> 祁太秧歌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赏戏阁】祁太秧歌《打冻漓》杜牛斌 杜堂忠等 </center> <center>{{#iDisplay:u05124z4cnm|560|390|qq}}</center> <center> 祁太秧歌 太谷秧歌 晋中秧歌《换碗》</center> <center>{{#iDisplay:t0671sz8ix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祁太秧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