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238.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秧马 的原始碼
←
秧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秧马</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11b962d86cb6def5.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eid=6066765&sid=6279829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秧马 流行时间;北宋开始,元代以后,继续不绝 作用;插秧和拔秧 形貌;外形似小船,头尾翘起 撰诗人;苏轼、宋楼寿、袁士元、陆士仪 |} '''秧马''',旧时中国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ref>[https://www.cidianwang.com/lishi/zhishi/1/13041vp.htm 秧马_秧马介绍_历史知识] , 词典网,2023年4月13日 </ref> 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苏轼曾撰写诗文,热情为之[[宣传]]推广。 ==简介== 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何时发明,尚无定论。北宋[[开始]]大量使用。其外形似小船,头尾翘起,背面象瓦,供一人骑坐其腹以枣木或榆木制成,背部用楸木或桐木。 操作者坐于船背。如插秧,则用右手将船头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后以双脚使秧马向后逐渐挪动;如拔秧,则用双手将秧苗拔起,捆缚成匝,置于船后仓中,可提高功效及减轻劳动强度。 宋代大诗人苏轼曾撰写诗文,热情为之宣传推广,并安排实物进行示范表演。 当时,在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均有秧马使用。 元代以后,继续不绝,各种式样的秧船,皆从秧马演化而来。 ==出处== 宋代苏轼《秧马歌序》:"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 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梧为背,欲其轻,腹如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 系束藁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宋楼寿《耕织图.插秧》诗:"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被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元袁士元,喜雨三十韵:"木龙漫吼江头月,秧马犹沉屋角烟。"木龙,指龙骨水车。 清陆世仪[[《思辨录》]]:"按秧马制甚有理,今农家拔秧时宜用之。可省足力,兼可载[[秧]],供拔莳者甚便。"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g08672makp6&share|480|270|qq}} <center>秧马,这农具只有老农民见过,明朝打仗也用它,现在快消失了 </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430 農業總論]]
返回「
秧马
」頁面